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是我国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朱先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先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政委,率领数十万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迎战由十几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还授予他“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5年,在全军授予封号期间,彭先生凭借出色的军事功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大元帅之一,仅次于朱元璋。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四年后,彭先生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9年7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举行,称为“庐山会议”。
按照会议的初衷,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全党对形势的认识,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一些具体政策,进一步纠正“左倾”,动员全党完成当年“大跃进”任务。
然而,会议原本的核心是整顿“左”,但彭先生写给董事长的一封信改变了会议的方向,从纠正“左”变成了反对“右”。
当时,会议已经快结束了,他准备离开,但彭先生觉得大跃进运动在会议上存在“短板”行为,如果此时不指出问题,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考虑到这一点,彭先生本来想直接采访董事长,但出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改写信。
看完这封信,董事长觉得没什么,毕竟彭先生写这封信的初衷,只是想让董事长参考一下,就算有什么不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这封信被一些人使用,后来以“**同志的意见”的名义印刷并分发给与会者讨论。
当然,这份“意见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是事实,因此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本来就有一定的分歧,而这封信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分歧,随着讨论的越来越激烈,会议的发展也逐渐超出了***的预期,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很清楚。
会晤后不久,彭帅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 但这还不是全部!
1962年6月,彭先生写信给主席**,驳斥了在庐山会议上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但在一些人的干预下,他又遭到了批评和审查。
1965年9月,彭先生被派往四川,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虽然被降了好几级,但彭先生还是顾全大局,全身心地投入到三线建设事业中。 但有些人不想放弃。
1967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彭先生也被邀请参加。
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很多人都不敢和他呆在一起,所以不管是开会还是休息,他都是一个人。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穿军装的干部突然冲了出来,打了他两巴掌,并大喊道:“你今天也有! ”
这一幕让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等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此人正是当时北京卫戍副司令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李忠奇。
那么,李忠奇将军和彭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李忠奇,辽宁建平人,1913年出生,早年就读于东北军讲堂骑兵十一科。
说起来,李忠奇也是一位军事功勋卓著的将领,1936年率领东北军司令部加入红军后,一直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作战,参加过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忠奇调到军委军事教育局工作,后任军训部部长助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从军校毕业后,李钟基担任训练局组织规划部副部长。
次年,彭先生在军队中发起了一场反“教条主义”运动,包括李忠奇在内的许多干部受到影响。
由于他站在萧克等人鼓吹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一边,他被调到外地工作,降为副参谋长。
说实话,这次整改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为了全军,为了全军的发展,而是因为彭先生性格直率,在处理这件事时不考虑个人感受,所以有人对他很生气。
其实这一点在庐山大会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那么,李钟基将军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这件事发生两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吴忠将军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但他还是不肯悔改。
许多人对这样的个人恩怨公报不太满意,这导致他随后的任期停滞不前。
虽然他后来懊悔不已,想弥补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1982年,李钟基将军退休,2003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