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萍乡市人文公园内,有一座被松柏树环绕的纪念碑,纪念碑中间是革命烈士的半身像。 这位革命烈士就是张国书,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碑前,一副“意志不报,肉身先死,赣江血流满泪,灵魂欢喜归青波平水汩汩爱情”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张国书的生死。
张国书1905年9月24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里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他的父亲张鹏霄是晚清八公和苏西西部著名的村圣,曾任浙江象山县知事、九江区检察院院长。 张国书小时候随父亲在浙江省象山县小学就读,1916年回到家乡上里县,在丽江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考入萍乡县中学。
1924年,张国舒与同学钟邦武以萍乡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前往安源路矿工会从事宣传工作,开始接触并逐步树立革命思想。 同年冬,张国书经中共安源州委书记王泽楷介绍,加入“CY”组(青年团),担任安源路矿工会书记。 次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安源路矿工俱乐部被反动当局勾结军阀关闭,中共安源州委委员、工协副主任、工人运动领袖黄景远被捕枪决,大批工人被开除。 在这场白色恐怖中,张国书煽动萍乡中学学生罢工声援安元路矿工运动,表达了对安远路矿业当局的大力支持,并将家里供他教育的钱全部捐给了被解雇的工人家属,因此被安源路矿业局通缉。 同年,中共安源州委在萍乡县成立党组,由张国书担任第一任组长。 1926年,共青团萍乡特别支部成立,张国书担任宣传员,负责同盟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积极组织萍乡中学进步学生发表演讲,参加开除反动教师、担任北伐军进攻萍乡等革命活动。 北伐军攻克萍乡后,张国书参加了许多革命团体的筹备工作,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常委,县总工会主席。
1927年初,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的推荐下,中国共产党派张国书到苏联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
1929年,张国舒从苏联回国,化名周志德,在上海各区担任督察。 在此期间,他娶了上海一家纱厂的会员颜碧芳。
同年11月下旬,中共江西省委因叛徒出卖被捣毁,省委书记王建华、省委巡视员张世喜、省委工委书记胡自守被敌人杀害。 12月,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秘书长吴道越狱。
1、省委巡视员冯任书面向上海中共报告了省委被毁的情况,并建议立即组织新的省委领导全省的工作。 1930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112次常务委员会,讨论江西省委改制问题,提出了几项改建方案,但未形成决议。 直到3月,中共才派张国书等一批干部回九江重建江西省委,并委托他们统一江西省党组织领导,动员城市工人与红军主力和地方农民武装力量合作。 攻打赣州、吉安、南昌、九江等城市,实现了全省夺取政权,推动了革命高潮在江西的到来。
1930年3月,中共江西省委在九江改组,张国书任省委书记,叶寿任组织部部长兼工委书记,徐鹤云任秘书长,徐少杰任省团委书记。 办公室设在九江4号码头的一家米铺内。
在张国书担任省委书记的近三个月时间里,江西各地革命斗争如潮水般涌动,革命的火花迅速发展成草原之火。 在此期间,江西省委十分关注江西苏区西南部和江西苏区东北部的武装分裂。 如省委对方志敏、邵世平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新疆军事政治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向新疆军政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军事干部和军事教官,向苏区派遣了11名军事干部到苏维埃地区。 为苏东北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批准甘肃西部和南部两个特别委员会合并; 同意成立苏西南苏维埃**; 通过各种关系向苏维埃地区提供了情报和军事地图。
新一届江西省委的丰硕工作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国民党当局悬赏数万大洋,要求各地抓捕“国家领导人周志德”并将其绳之以法。 1930年5月中旬,国民党第18师训练部的一名特工在九江执行侦察任务时,发现当地有共产党活动,于是向该师政治训练办公室报告,后者又向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部报告。 时任国民党南昌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的张惠赞立即命令执法局局长徐业道率领数十名武装便衣特工和中共叛徒庞云飞、王立生前往九江镇压共产党地下组织,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 5月下旬,中共江西省委再次遭到国民党间谍的破坏,张国书、徐鹤云、叶守新、徐少杰、闫碧芳等50余人相继入狱。 徐鹤云、叶守新、徐少杰等9人立即造反。
张国书**之后,国民党当局得知他是省委书记,听说他是“**领导人”张国焘的弟弟,以为钓到了“大鱼”。 于是,敌人用软硬两的手段,从张国书那里获取中共各级组织在江西的活动情报。 他们先是许诺要**侯鲁,企图引诱张国书下台,声称只要他公开宣布脱离共产党,他和严碧方不仅可以免除一切罪责,还可以获得丰厚的赏金。 张国书听了大怒,严面拒绝了。 敌人打不出计划,于是又出谋划策,让叛徒庞云飞、王力生带着好酒好吃去监狱劝他们投降,却被张国书骂了一顿:“你们这些软骨头,可耻的叛徒,让开我,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的, 你们谁也逃不掉! 国民党当局见他们做不到,就给张国书戴上最重的手铐和脚镣,日夜折磨他,企图让他身心屈服。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张国书没有让步,从不吐露一句关于党的事情,甚至否认自己是张国焘的弟弟。 与张国书同时代的颜碧芳,面对敌人的拷打胁迫和诱惑,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眼神中带着愤怒的盯着前来劝他投降的敌人,没有丝毫动摇。
张国书和阎碧方的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忠诚,让国民党当局束手无策。 国民党当局暗中命令张惠赞杀错人,不放过,对不肯屈服的共产党人,暗中处决。 1930年7月5日午夜,张国书夫妇在狱中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敌人绞死张国书后,将他的尸体装进麻袋,沉入赣江; 阎碧芳被敌人残忍地斩首,在城里街头被残忍地尸害了三天。 据当时的《南昌晚报》报道,“*领导人周志德等人被处死。 ”
据张国书**后,时任南昌公路局司长的张鹏霄与中共地下组织合作,找到蒋介石的南昌兴英第一殿馆长王有勇、第三厅厅长程茂兴等国民党政要试图营救, 但因为事件发生得太突然,杀戮速度太快,救援来不及展开。
张国书为革命英勇牺牲,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党追认为“革命烈士”。 主要原因有:一是张国书死时用了“周志德”这个化名,家人根本不知道,也找不到他为革命牺牲的证据; 二是他是张国焘的弟弟,他的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三是他“哗变”。 说他“叛变”的主要理由是:(1)1930年7月18日至23日,《南昌晚报》第八版分三次刊登了张国书签署的《退党宣言》。 (2)被人民处死的叛徒叶守新(1930年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工委书记)在临前自白中写道:“叶守信被庞云飞、许业道和他的情人孙一平欺骗后投降供认, 并逮捕了省委书记张国书及其情人闫碧芳。张国书再次逮捕了徐少杰。 至此,省委被彻底摧毁。 (3)南昌警备司令部档案第二卷《司令部第二次破解九江九江**总机关》中的“俘虏名单”记载:“姓名:张国书(化名周志德); 性别:男,26岁; 国籍:萍乡; 职业:莫斯科学生; **身份:省委书记; **日期:193 年 5 月 27 日; 线索:徐少杰、张**后来逮捕了谢铁根(化名丁宝卿、王赞)。 事实上,《退党宣言》不能作为张国书造反的依据,因为当时的敌人经常用伪造的卑鄙手段欺骗群众,企图破坏革命阵线。 而且,这份《退党声明》是在张国舒被杀13天后才公开发布的,其真实性更令人怀疑。 后两种材料也相互矛盾:叶守新供词说“张国书指出徐少杰被捕”,但南昌卫戍司令部的“抓捕**名单”记载徐少杰出卖了张国书。 而且都是敌人的材料,所以仅仅成立是不够的。
1984年9月,负责筹备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萍乡市委党史办、安源路矿工运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到北京请萍乡**咨询委员会委员孔远审阅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轮廓,请他写纪念馆的名字。 孔远爽快地答应了这两个要求。 但当他看到张国书的名字没有被列入纪念馆的展览大纲时,他非常愤慨,对工作人员说:“张国书为革命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要为当年牺牲的这些同志说句公道话! ”
1985年9月26日,孔远在北京京西宾馆会见了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具体谈了他对张国舒等党史上人物在萍乡宣传的一些看法。 他说:“张国书是张国焘的弟弟,是萍乡最早的团员和党员之一。 你不能认为张国焘有问题,就说他有问题。 1927年,他被派往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毕业后,他回到中国,被派回上海(大概是在六中三中全会前后),*派他到江西担任省委书记。 江西的党组织在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他来的时候工作很辛苦,但实际上他来是为了恢复省委的组织。 他刚到江西不久,就被敌人杀了。 我当时在一个组织工作,因为我的工作,我一直在关注它。 后来有资料说,他**后,敌人杀了他,把他装进麻袋里,扔到赣江里。 从1931年到去年,每当任何来看我的人谈论这个话题时,我总是觉得他牺牲了,他英勇地死了。 萍乡的人说,他们后来找了一家报纸,没有报名,说张国书写了一封投降信,在报纸上刊登了。 当时国民党特勤局经常采用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集体投降,写上名字,有的根本没有签字,有的在家由父母兄弟签字,伪造投降书,尤其是第一次后表现好、顽强拼搏的人, 妄图用这种方法动摇他,说共产党不会相信你。所以,对于这些事情,有些是真的,有些是不可信的,都是敌人的挑衅和阴谋。 从1931年到1984年,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张国书投降叛逃。 现在弄清楚它是什么报纸,它可能是伪造的,也可能是真的,它是否投降将不得不进行分析。 这不是张国书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与党的影响力有关,我们不应该被愚弄。 ”
为了查明张国书的问题,孔远不仅找到了当时熟悉张国书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了解情况,还找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 因为杨尚坤和张国书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回国后,杨尚坤在**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工作,知道张国舒的情况很熟悉,也知道张国舒回国后,是以化名“周志德”被派往江西工作的, 并证实,在张国书**之后,敌人曾引诱他与**后禄投降,但张国书严然拒绝。敌人再次折磨他,但张国书夫妇不屈不挠,视死如归,至死不肯揭开党的秘密,最后夫妻俩在九江被杀。 杨尚昆说:“张国焘就是张国焘,张国舒就是张国舒,我们党一向实事求是,张国舒的化名周实德是李立三同志取的,我们应该纠正他的名字,恢复他的名誉。 ”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孔远于1986年7月31日给中共**党史资料收集委员会主任冯文斌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三十年代初,我在**组织部工作,对张某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觉得帮助组织解决问题是我的责任。 尚坤(张枣苏维埃在俄的同学)三十年代初也在上海工作,不久前,我遇见他,和他谈起了张国书的问题,他和我一样清楚地记得当时党组织知道的情况: 张国书死在江西,没有破坏党组织,他认为应该被列为革命烈士......说张国书背叛党的依据,只是一些敌对材料。 这些材料是矛盾的、有缺陷的和不可信的。 ”
冯文斌对孔渊的来信十分重视,当即对这封信作了评论:“我完全同意孔渊同志关于张国书问题的分析和意见,因为他的观点是有根据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8月4日,他将这封信转交给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 8月29日,万绍芬指示:“请与省党史办、萍乡市委联系,妥善处理此事,并将结果报常委会。 ”
由于杨尚昆、孔源、程子华、冯文斌等老同志和中共江西省委的高度重视和辅料的赠送,1986年11月20日,经江西省人民批准,张国书夫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九泉下烈士们的英勇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慰。
*:《党史文渊》2020年第11期,作者:李长清、李存华、易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