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 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效融合,融合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党和国家建设为基础,振兴党和国家,坚持在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历史文化自信,坚持以古为当下, 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推陈出新,全面挖掘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宝库,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生机的优秀因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建设之初、党和国家振兴之本。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实性、影响力和传播性而言,没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月革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为奋力寻找救命和生存的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它的大众性和实用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贯彻。 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是我们了解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哪一种意识形态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 同时,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能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来自马克思主义; 同时,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文化基础。 只有相互兼容,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高度相容的。 例如,社会追求世界共同利益,强调信仰,培养和谐,符合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人民的治理意识形态是国家的基础,政府的治理思想是建立在道德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之上的, 改革自强的责任是符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国文化也把人置于家庭和国家的世界中,反对把人当作孤立的个体来对待。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徒和实践者,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推动者。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带领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原因在于它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从而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行,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时代实践。 要坚持不懈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就灵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多种文化的融合融合中进一步强化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我们要坚持在扎根于本国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上弘扬马克思主义,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中华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创新的瑰宝。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一条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和运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看世界,了解生活,了解自己; 历史也是智者,通过与历史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面对未来。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最终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我们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所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党之所以能够在反复探索、挫折、探索中带领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原因在于它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和人民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
二是我党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标志着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动文化创新的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
要坚持以古为前、新创,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全面挖掘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宝库,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生机的优秀因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的智慧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次深刻的“化学反应”,创造了有机的、统一的新文化生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给中国,用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向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新生和现代转型。 从以人为本到民主,从九州凝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共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开辟了新的面貌,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另一方面,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活,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时代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呈现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和风格,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的精髓。 “第二次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通过“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对于文化建设来说,诚信不能迷失自我和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坚持正直,就是要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根本体系,就是要捍卫“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要真正做到以过去为现在,以外为中,辩证权衡,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联系。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产物。 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决不能脱离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凝聚成为时代的思想精华。 理论上的飞跃,不体现在词句的新颖性上,也不体现在逻辑的自洽性、自证性上,归根结底,应该体现在回答实际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一切将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都可以在实践中和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我们推动理论创新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里的乌托邦梦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和检验真理。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建设强国、振兴民族的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巨大的物质财富,更需要巨大的精神财富,需要思想文化上的自信和自我完善。 要坚持双手抓东西、双手紧,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和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具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和健康进步的价值追求。 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个历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本身的重大命题,决定了我们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强调坚持党的理论灵魂和根源,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保守。 马克思主义并不排斥一切真理,无论它们来自何时或来自它们,只要它们是真实的认识,它们都可以作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养分。 要拓宽理论视野,以包容万里万里的开放心态,研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从“人类知识总和”中汲取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创新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包容、取长的理论大格局和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