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由之路,可以带动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效益转化和价值再造,提高制造业的供给水平和产能,为市场创造更多新兴价值。
要优化智能发展生态,推动龙头企业智能标杆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智能化政策服务、综合保障和水平评价体系,形成智能化发展良性生态。
生产要素的智能配置带来大批量优质的产品,智能洞察消费者需求,生产出更适销对路的商品,为产品添加智能要素,激发消费者兴趣......智能在提升供给支撑、加速释放市场潜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和水平的扩大和提升,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个。 我们打造了智能制造的新场景、新解决方案、新模式,在提升行业提质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说。
创造更多新价值。
智能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由之路,可以带动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效益转化和价值再造,提高制造业的供给水平和产能,为市场创造更多新兴价值。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院数字经济战略研究室主任高英迈说。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通过智能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机器人加工、灵活调度、智能设备监控、智能仓储物流等,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生产模式可以全面重构传统制造体系,在需求型生产、全流程协同、整机维护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使制造业更加“智能”,从而加速实体经济效率的转化。
例如,依托逆向定制模式,从市场和用户需求出发,北京东京制造帮助工厂建立新产品研发理念,深入上游生产环节,持续为工厂原创设计赋能。 同时,充分发挥一环通、直联工厂的创新优势,提升产品的“质价比”体验。 2023年“双11”期间,与该车型合作推出的多款产品均大卖。
智能产品和服务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动态变化和消费者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 比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品不断涌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引发了新的消费方式,包括汽车娱乐、智慧餐厅、无人超市等,创造更多新的价值。 高英迈说。
智能化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亲近感、体验感和满意度,还可以为企业建立与客户的实时连接,实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 例如,赵刚表示,新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因其自动驾驶、语音智能控制、实时联网等新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带动新一轮换车热潮。 同时,汽车制造商还可以动态获取消费者需求变化数据,并根据需要及时提高供应支持。
智能制造是主要方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制造产业被视为扩大优质供给的有效手段。 其中,“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各行业全环节智能化转型,体现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设备监控、智能仓储、智能物流链、智能营销、智能客户服务和智能产品等方面。 高英迈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多年,聚焦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等领域,聚焦智能工厂整体转型和单多制造环节智能化场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联想集团的合肥产业基地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也是站在世界制造业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 联想集团副总裁阿木表示,在全新IT架构的支持下,以生产调度为例,过去需要6个小时的庞大而复杂的流程,单次计算缩短到不到2分钟,生产调度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
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共有153家“灯塔工厂”,其中中国有62家,占比近一半。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赵刚认为,“灯塔工厂”代表了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顶层,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灯塔工厂”的国家。 这些“灯塔工厂”广泛分布在消费品、汽车、家电、钢铁产品等领域,体现了我国智能工厂建设规模和质量的突出优势。
目前,各地已建成近万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其中2500余家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及以上水平,即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联网; 209家工厂探索智能化升级,积极采用智能产品设计系统、智能生产线、智能设备监控、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车等系统,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在智能化转型主导产业的核心业务环节,智能化已达到较高水平。 我国家电、电子、汽车、钢铁、食品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水平较高。 据统计,电子制造业数字化设备渗透率已达72%; 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率达到68%。 赵刚说。
抓住人工智能的新机遇。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其特点是技术创新迅速、应用渗透率强、国际竞争激烈,正在加速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并显示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制造业全过程智能化。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中的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速“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形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同时,推动智能化产品和装备的发展。 充分发挥认知力强、交互性强、大模型生成力强的特点,推动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升级迭代,提升关键产品装备智能化水平。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在工艺流程、实施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智能化发展不平衡,工艺不一致。 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模式、路径、着力点也有其重点,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简单地模仿复制。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显示,我国实现单点智能或深度智能的制造企业还远远不够,具有产业集群服务能力的智能平台明显不足。 许多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局限于车间、工厂和企业,亟需建立和完善工业互联网智能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物流、渠道商和客户的产业链协同。 此外,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小,应用度低,改造效果不突出。
赵刚认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将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的成熟度。 5G+远程控制、工业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数字工程师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充分整合全链路数据要素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第一链智能协同,持续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优化。 国产芯片、高端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不断深化,将突破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瓶颈”问题。
要在标准制定、强化服务、构建生态圈等方面取得突破。 高英迈表示,要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基础通用标准和关键应用场景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 提升智能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培育开发面向智能需求的架构设计、系统集成、产品定制、场景构建、运维等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用户企业“如何智能”、“如何智能”的问题。 要优化智能发展生态,推动龙头企业智能标杆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智能化政策服务、综合保障和水平评价体系,形成智能化发展良性生态。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