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陈聪
编辑丨洪儒.
2023年,随着三年疫情的结束和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将逐步蔓延,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 带动中国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全部萎缩,房价低迷且跌幅不绝,上证综指跌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点(266633)、中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普遍感受到“资金紧张”。
行业的严重内卷化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就业市场低迷,对普通人未来的收入和就业状况缺乏信心。 在这种低迷的心理预期下,绝大多数人在消费上往往会更加谨慎,从而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地消费。
“性价比”自然成为消费者行为的首要考虑因素。 然而在出现“消费降级”现象的同时,文化娱乐和旅游产业也出现了异常繁荣。
内卷和消费降级
俄乌冲突以来,国际能源市场一路飙升,欧美经济疲软导致需求低迷,中国大宗商品出口总量大幅下滑,大量大宗商品不得不转向内需市场。
疫情过后,创业者群体准备拼搏,努力收复失去的损失,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是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都大幅下降,生存难度极大。
据国家统计局1月12日**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全国家庭消费**同比下降03%。其中,全市同比下降03%, 下降 05%;食物**下降37%,非食品 ***05%;消费品**减少11%,服务 ***10%。
为了生存,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增效,员工要么失业,要么收入减少,消费品下滑和“消费降级”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拼多多的市值在2023年底空前超速超过阿里,就是最好的证明。
2023年是“低价”之年:“九件九”趋势从咖啡卷转变为奶茶,各家折扣店火爆,盒马“移山”、美团“拔河”,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品销量下滑尤为严重。 原因除了收入减少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2023年可能是许多人开始反思和努力改变的一年。 消费者倾向于更理性地消费,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炫耀性消费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文化、娱乐和旅游热潮
7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总数为23人84亿,比去年同期增加63家9%;国内旅游收入 23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9%。这种近乎100%的增长和人们对旅游的狂热,与“消费降级”现象齐头并进,确实是戏剧性的。
文化、娱乐、旅游产业的异常繁荣,是2023年中国经济生活的一大亮点。 从上半年的“淄博烧烤”热潮,到年底的“哈尔滨文化旅游”爆火,都是现象级的热点事件,受到了广大**和老百姓的追捧,也为两地服务业的升温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此外,全年演唱会市场爆满,很难找到门票,这也是多年未见的奇观。 这些消费行为的主体是由占95后和00后大部分的年轻消费群体贡献的。 与其说是消费在降级,不如说是需求在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升级。
消费者实体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95后、0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这一群体消费观念的变化值得业内人士认真研究。
从携程监测的数据来看,中国举办演唱会和音乐节的场馆周边的相应住宿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 从用户画像分析来看,超过70%的用户年龄在17至34岁之间。 其实,不光是今年,过去三年的数据显示:这个年龄段的人越来越热衷于音乐会和节日。 作为消费能力强的群体,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新消费力量。
疯狂的跨城追演唱会、**见面会,表面上是简单的追星行为,但实质上,他们迫切需要更多新鲜内容来刺激自己的消费欲望面对经济不景气和信心受挫,更需要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和满足。
同时,这一代年轻人即将把存钱的习惯刻进自己的DNA,同城研究院旅游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5后、00后旅游住宿最偏好的是民宿,达到67%,只有10%左右选择星级酒店,其中人均住宿消费在175元左右, 远低于80后、70后。
从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年轻人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比在下降,而健身、旅游、医疗、娱乐在消费上的支出占比却在相应增加,这也是社会整体消费结构变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拒绝过度消费,注重“理性消费”,更注重“个性化”和“品质体验”是该群体的主要消费特征。
中国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物质财富的生产已经相对饱和。 相当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盲目追求奢侈品牌和各种高端消费的趋势逐渐降温,人们生活中最真实的需求被重新唤醒,更加注重内在情感价值的满足。
结论
产业内卷与消费升级并存,是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和持续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而且将持续数年。 归根结底,内卷的缓解和消费升级的最终完成,取决于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完成“消费升级”、最终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战略决策。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转型中的“新生产力”,在推动文化、娱乐、旅游等各行各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充分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在数据治理、权利确权、估值、合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商业化发展,精准衔接各应用场景供需双方,形成数据资产商业化的良好生态环境,让数据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最终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让中国经济真正腾飞。
(文章中部分数据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