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扩豆到稳豆,背后透露出什么样的信号?
这一次,1号文件是提前下发的,以前是年后,现在,已经提前到了春节前。
尽早宣布是件好事,这样每个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这份报告中,玉米、小麦和大米变化不大,大部分与去年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大豆。
所以,在2月8日,我们必须谈论它。
大豆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原因是它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大豆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变化,以前国家以三大主食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把大豆放在首位,以粮食为主体,以大豆为主要原料,以进口为补充。
然而,随着对肉、蛋和奶的需求迅速增加,对大豆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2019年,国家出台了“大豆复兴工程”,可谓是一个新的开始。
然后这两个阶段,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一个悖论:
一是我国生猪产量在受到严重破坏后迅速恢复,玉米去库存刚刚完成,导致我国玉米需求大幅增加,但供应量有所减少;
其次,由于全球传染病的发生,产业链断裂和供需错位导致世界粮食大幅增加。
在这两场冲突下,玉米需求猛增,因此这两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一直是“增加玉米和增加大豆”。
但从2022年到2023年,将从2021年的“两稳一增”(粮、豆、玉米)调整为2022年的“两稳两扩”(粮、玉米、大豆、油籽),2023年调整为“两稳、两扩、两改”(面积、产量、大豆、油籽、单产、自给率)。
但2022年,即2022年,将调整为“三稳一扩一提”(粮稳、玉米稳、大豆稳、油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单位面积大幅增加)。
这意味着,经过两年的“扩张”,大豆又变得“稳”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经过两年的种植,国内大豆产量已经连续两年达到2000万吨以上,但从国外进口的大豆非常庞大,从而形成了“进口大豆进市场,国产大豆进库”的恶性循环。
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廉价的进口大豆,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最基本的问题是供求关系。
这种“需求疲软”不仅指内需,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链上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支撑它。 虽然产量增加了,但它们仍然以和以前一样的速度消化,根本无法消化。
因此,大豆市场只能通过收购的方式来维持。
其实这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仅要增加粮食**,为了让农民种更多的粮食,还要打开粮仓,这样的做法,不可能持续太久,所以今年的粮食**,会比往年低。
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大豆,首先要解决出口问题,于是又出现了一个转变:大豆的重点从生产转向精加工。
因此,此次出台的措施之一就是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包括大豆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链,形成粮饲料产业集群。
换言之,要加大大豆的深加工,提高加工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豆需求。
随着大豆政策再次发生变化,还有两个担忧:一是市场形势如何? 大豆补贴将如何变化?
在市场上,我们觉得大豆市场虽然和玉米、小麦一样,是一种供需兼顾的格局,但是因为大豆不同于小麦和玉米,由于国家的支持,***的可能性很低。
虽然大豆**一路走来,但估计过年之后,还是会有相关政策支撑**,所以接下来就是看国家的政策,不要想着涨,赶紧买。
补贴方面,明年大豆补贴可能保持稳定。
一是因为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二是因为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太高,农民收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