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连成姬 |原来他就是“本报记者”!
作者:白宇,中央能源传媒集团我当了八年记者,前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印刷媒体打交道。 偶尔,网上会有一些文字手稿,这大概是我和辛**之间唯一的联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意识到我必须走出舒适区,转型为全媒体记者。 渐渐地,身边的一些同事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从纸面上的“本报记者”变成了新闻的主角。 当时,我以为我离转型还很远。 卷入意外转变是不可避免的
遥远的事物根本就不遥远。 2019 年,我和一位新同事一起报道了一个事件。 当我做功课,和这位同事见面讨论这个故事时,她居然递给我一份完整的拍摄剧本,包括我出演的许多“场景”。
惊呆了,同事鼓励我面对镜头:“没关系,这不是直播,拍不好就重新开始吧。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站在镜头前开始拍摄。 面对镜头的紧张和尴尬......忘记嘴里的话磕磕绊绊之下,第一天财报的第一次体验落下了帷幕。 晚上,我反复发**和网友评论,感受报道的力量,感受**的冲击。 我开始了自己的转变。 转型不容易学习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和“出镜记者”的差距:我没有很强的镜头感,我说话不流利,我没有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没有强烈的......沟通
意识到差距,有必要迎头赶上。
经过几次尝试,我加强了日常的理论学习和积累,同时积极适应了从幕后到台下的转变。
白宇在2023国际能源转型论坛上采访了英国大使馆参赞。
现实总是充满考验。 我还记得在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一次媒体采访任务,因为是临时安排,没有其他同事一起拍摄,任务由我独立完成。 这是我第一次从“参与者”变成了“领导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在那篇报道中,大部分采访都是在矿井下进行的,在一个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环境中进行,这让我在开始面对镜头之前就感到焦虑。
白宇在陕煤集团黄岭矿一号煤矿地下产煤现场做媒体报道。 沟通采访内容,了解拍摄环境,撰写第一份文案......直到去采访地点的路上,我都在默默地演绎着报道的整个过程。 说到具体的采访和拍摄环节,就......为保持出场状态,确定采访的同步音频内容,并考虑拍摄进度归根结底,我手中的**剧本已经折得变形了。
白宇在煤炭生产一线与采煤机司机沟通并采访了他。 不知道是运气的眷顾,还是之前媒体经验的反馈,虽然这次采访偶尔有瓶颈,但基本达到了整体的预期,创作的**和文字作品得到了集团内外的认可。 也正是种种“第一”,让我不断拓展财报领域,从一开始非常简单的表象,到现在的选题策划、文案撰写、拍摄录制、后期编辑等,我也在学习和实践,逐渐走出了刚接触财报时的匆忙状态。 同时,集团的重大报表任务接踵而至,财务报表的形式成为各项任务的标准配置。 因此,以战练、以战促学,也成为我转型之路的真实写照。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过几年的耕耘,我所在的中能传媒已经建成了集“策划、采集、编辑、播出、发行”为一体的一流指挥制作平台,形成了覆盖“纸媒、网络、音频、移动终端”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全方位传播体系。
白宇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作媒体报道。 就我个人而言,参加全国人大、全国人大的媒体报道、“十四五”重大能源项目系列报道等活动越来越方便。 比如在去年的全国大会上,作为会会记者,我凭借以往的全会报道经验,与团队一起打造了“能聊两会”系列报道,紧紧围绕两会的热点能源话题,将简单的素材呈现变成短小精悍的视觉评论, 并通过团队完成媒体报道的综合全过程。其实,纵观自己的转型过程,从最初的懵懂,到两届全国人大的雄辩,我认为媒体整合的转型,给记者带来了多元化的转型。
白宇在福建漳州核电基地进行了媒体采访和报道。 我试图进一步思考这种转变。
首先,这种转变是思维的拓宽。 不同的传播方式,会让新闻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带来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做的是,为一个话题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让它深入透彻。 其次,这种转变是思维的升华。 过去,我们只需要专注于文本,然后在面试后将信息整合到一份成绩单中。 现在采访和新闻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 我们需要有**和新**词等多种思维,灵活多变,反应迅速。 归根结底,这种转变是思想的体现。 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展现自己全面、辩证、客观的思考和判断? 言语传达理性的声音,新的手段呈现情感的价值。 总的来说,什么时候使用哪种形式,它显示了最好的思想和态度。 **整合日新月异,保持空杯心态,力求稳扎稳打,影响深远。
*各位朋友,欢迎长按***加盟“记者之家”。
该小组致力于加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成立的特别委员会与朋友之间的沟通。
过去推荐
记者之家“海外版来了?! 这篇评论不像评论,为什么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今天上午,三大央媒纷纷喊话! 休克! 《文生**》模特连夜刷屏,本期编辑:李永熙、吕彩红、陈国静、范洋,实习生:陈祖明、郭玉蓉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