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和在大学文学院任教的老朋友聊了聊,提到了中华文明,感叹了几千年的延续。
古代文明 世界上有多少曾经辉煌的帝国在外来入侵后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连古代世界第一强国罗马也不可避免地分崩离析,而现在最接近罗马人后裔的意大利人,已经没有办法查阅自己民族的历史了。
中西文明的比较东方关注世界的秩序和世界生命的意义,而西方则更关注形而上学的概念。 如《世界、身体和灵魂的形成》。
起源不同后,双方的演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主流,很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在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的《人类简史》中,正是这种解释“人们漂洋过海,承认自己的无知”。 东方同时在做什么?
《人类简史》 以古代中华民族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在历史上也曾数次被外族统治:蒙古人的铁蹄践踏了中国龙的脊梁骨,满族的长矛刺痛了汉人的心脏,契丹人, 党湘等族群也制造了幽州之痛,造就了土木堡......然而,就连成功进入中原的忽必烈和顺治帝,最终也不得不在华夏悠久灿烂的文明面前低下高贵的头,用宽袖宽衣换掉散发羊气的貂皮。
中西文明的比较看来中华文明比罗马和雅典的典籍更强大、更有活力,这是否证明了中华文明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通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清亚欧之间无可比拟的权力疆域,看中国和罗马的邻国有着怎样的文明。
单就文化传承而言,无论我们是否具有地理优势,历史承认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我们实际上有效地保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是胜利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它似乎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自信和自负。 我们确实有一些值得骄傲的东西: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哲学、思想和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奠定基础的百大思想流派的争论,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唐宋诗歌,以及四大发明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些灿烂的文化,确实照亮了不同时代的世界,也奠定了中国作为具有深厚底蕴的文明古国的地位,让中国人民历经千年,依然为之着迷。
但差不多就是这样,除了这些文明的成就能够领先于世界之外,在同一时代,我们很难找到更多的辉煌,而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全面进步,工业革命后更是确立了欧洲中心的地位, 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于基本上同时代的雅典和马其顿文明是否不如先秦时期的文明,我不敢断言,毕竟我没怎么读过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
中国皇帝然而,荷马、萨福、阿纳克瑞翁、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等早期希腊文学是否也逊色于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学,这是值得商榷的。
比较特定时期文化的优缺点不是主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这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更具活力和创造性。 如前所述,神州文化的韧性无与伦比,据我所知,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但保存与否能否完成任务,恐怕要经过后人检验。
当然,从整体实力上来说,中华文明在古代确实比希腊、罗马还要强大,这不能不归功于这种文明的永恒延续。 即使前秦汉时期的文明未必比亚历山大、凯撒好,但当我们进入镇观、开元时期时,希腊和罗马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当成吉思汗的“铁蹄”横扫欧洲和亚洲时,罗马元老院已经是帝国的夕阳, 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征服,千年的霸权终于一扫而空。
成吉思汗通过对比,笔者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多得益于地理位置。
在亚洲(主要是东亚),传统中华文明无疑是最强大的文化之一,即使是势不可挡的日韩,在明治维新之前,都是中华文明阴影下的亚文化国家(非政治),在欧洲海上殖民政策实施和鸦片战争之前,他们一直对中华文明赞不绝口,模仿中华文明, 至于东南亚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无法与中华文明抗衡。
上面提到的蒙古人和满族人进入中原,只是暂时的政治和军事胜利,这些游牧民族虽然能够一时强大起来,但是他们自己文明的弱点,让他们只能依靠军事打击来获得享有更高文明的权利,所以在他们建立国家之后, 他们所能建立的不是一个纯粹的草原游牧帝国,而是一个基本的汉化变种政权。
中国古代文学相比之下,西方则截然不同。 与其他大陆相比,欧洲拥有最活跃的文明,每个国家的文化、军事和政治力量更加平衡。
罗马帝国的崩溃并非偶然,作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和土耳其人都曾经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马其顿、德国、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无数强大而高度文明的民族在不同时期相互争斗,成为统治者,使欧洲各国的文明始终相互渗透、融合、融合。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动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开始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由于中华文明在东亚的成熟和完整,以及中华人在亚洲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这个文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它的优点是其完整的连续性,它的缺点是缺乏沟通和碰撞,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没有沟通,就无法理解自身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没有补给,必然会出现老化甚至停滞的状态。
鸦片战争从近代史料的发掘来看,在鸦片战争之前,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只是张谦、郑和等人的几次友好访问,与出国留学、当官、传播交流宗教文化等各种官方或民间活动相比,官方和民间的出国访问具有仪式性质。 而民间出国旅游大多是为了谋生和个人发展,对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济、文化没有多大作用。直到乾隆时期,中国人民还没有意识到东西方文化对流的重要性,当西方人将霸权扩张到世界各地时,留着长辫子的官吏和男人们还陶醉在**帝国的辉煌梦想中,欧洲人不断涌入中国大地的现象, 他们看到的是世界野蛮人的文化利益甚至贫困减轻。
中华文明 于是清朝,以乾隆老人为核心,没有抓住与有意建立一流港口的英国的协议,而是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补充,从而接触到对世界格局产生惊天动地影响的工业革命, 但就连康熙对西方天历、几何、算术等进步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推广也被放弃了。没想到,等待的,是外国人的强船、大炮和鸦片。
一场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多年的屈辱和仇恨的历史,从此,第一王国被旧帝国的称号所取代,昔日各国纷纷登朝的景象,被外国列强的侵占所取代。 这种强弱的转变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看似一两个世纪,实也不算是一日之功,这种角色的换位早已潜伏在各自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中。
列强入侵如前所述,中华文明是自给自足、高度独立的文明,而西方文明是相互渗透、互换、相互融合的文明,但两种文明的具体区别尚未讨论。
事实上,这种区别自古希腊时代以来就很明显了,那就是对自然科学的重视。 很多人都在说中国古代也有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祖崇治的圆周率、张恒的地球动力仪器、黄道坡的纺织技艺、毕生的造纸术、唐三彩、青白米等手工艺品,但笔者认为,这些发明创造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而不是科学, 比如手工艺品。另一方面,科学教会我们了解事物的“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技术所传达的“知识”。 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时间积累来实现的实践,但科学需要一种探究精神,了解事物的内在原因,而不仅仅是它们的表面现象。
说到手工艺品,我们确实不能不佩服古人的匠心,但为什么中国发明的火药只能营造节日气氛,传播到西方,成为复兴时代的热门武器,那是由于缺乏科学意识造成的。 手工业本来是工业的前身,但如果没有科学的翅膀,手工业将永远停留在媚俗和卖淫的水平,无论这些技能多么高超,都不可能从农业文明跃升为工业文明。
科学技术古希腊文明恰恰是注重科学、求真务实的文明,虽然希腊本身已经衰落,但这种探索自然科学真理的精神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欧洲国家,成为他们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
自然科学是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优秀的农业文明,奠定了这个国家在国家和官僚制度上的超稳定,而这种稳定使封建政权和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治理上, 失去了迈向更高层次工业文明的动力。
西方文明的发展 毋庸讳言,中华文明同西方文明一样,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统一多元”的辉煌超大型文明。 就连中华文明,在被西方欺负和压迫后,在愤怒与复兴的世纪里,难道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好东西吗?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古希腊文明在已经发生的历史中,没有真正的相遇,文明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很小。 但在今天的现实中,东西方的相遇、融合、合作、竞争,甚至角力,都是真实的历史。 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不比较,不互相学习,不知道对方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我们只会在文化上误解,在行为上误判,对他人、对自己、对世界都有好处。 比如路人见面时,出身、家庭、性情、能力还不清楚,就是说亲戚和仇人,这是莽人亡,智者不行,文明人不拿。
《酒献给老人》 [ 唐 ] 宝记
捡起菊花,霜淡淡的,乐于重新打开。
醉醺醺的,害怕的,大笑的,难过的。
月亮无穷无尽,风浪不归。
会有送人的感觉,诗意难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