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检查展出的西兰花品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以来,国外品种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影响了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今天,这种人类统治的局面已被打破。 截至2024年,国内自主品种占比由2024年前的5%提升至35%,浙江省自主品种占比达到78%,一批优秀的国产新品种正在突破。
在冬季,展览区绿树成荫。 形态各异的精致多彩西兰花品种“争美”,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评价交流。 近日,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台州市人民主办的2024年浙江西兰花新品种大会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
大会通过品种观察、农机操作展示、学术报告交流等环节,展示了全国西兰花育种和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了生产推广经验。 全国西兰花育种联合调研组成员、市县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省内外西兰花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共商我国西兰花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
凭借优良的性状和突出的生产性能,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国产西兰花品种。 “'中庆318'为晚熟品种,种植至收获期85-90天,花球高圆,致密,色泽蓝绿相间,生长潜力强,产量高,耐寒抗病性好,适合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秋冬越冬栽培。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占兴介绍,团队评选的新品种“中青318”入选2024年度十大优良西兰花品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会上,发布了2024年全国西兰花育种联合研究十大优秀西兰花品种。 据悉,除了“中庆318”外,“泰禄630”、“浙江161”、“灵秀65”、“美清70”等品种也同时入选,在展会上备受瞩目。 这些品种由国家西兰花育种联合研究小组经过多年多点试验,根据品种的年度业绩和评价结果进行筛选,市场潜力突出。
展会上,除了传统的品种外,一些外观特殊、叶色鲜艳的品种也十分抢眼。 “与一般的西兰花不同,这个品种的叶形奇特,主要食用部分也是叶子部分,在火锅中煮了很久才不褪色,维生素含量也比较高,也就是25次。 武汉亚飞种业区域经理龚进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品种“亚飞皱叶菜”在育种方向上找到了新的出路,一经推出就以其耀眼的“颜值”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青睐。
据介绍,本次大会展出的品种均由全国西兰花品种科研联合攻关成员单位选育,是近年来科技型企业的重大成果。 2024年,为响应我国西兰花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农业农村部启动了西兰花国家良良品种重大科研联合研究,由农业农村部种子产业管理司指导,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共建研究联合体, 加强资源识别利用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2024年以前,国外品种份额达到95%以上,几乎垄断了中国西兰花种子和种子的供应。 全国西兰花育种联合研究组首席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国静介绍,自2024年开展研究以来,联合攻关团队已实现“替代进口、引领全国、带动产业”的目标,已联合国内27家科研单位, 通过新品种育种联合攻关、联合检测育种共性关键技术、繁育技术研究等,取得重大进展。近6年来,课题组共培育出165个新品种,泰鲁、浙青、中庆、青城、景岩、葫芦、新鹿等一系列国产化西兰花新品种表现良好。 据统计,2024年全国自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市场占有率约35%。 其中,浙江省自主品种占比达到78%,较攻关前提高约58个百分点。
此外,通过种子生产研究,研究团队提出了西兰花种子生产的技术规范,并在全国建立了10多个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部分主要品种平均亩产种子产量已超过30公斤,种子质量与国外品种相当。 李国京介绍,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促进了种子生产产量和种子品质的显著提高,弥补了品种进口替代的最终不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全国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友军表示,对于对外依赖度高、附加值高的进口蔬菜品种,需要从团队和平台等各个方面加大科技投入, 前瞻性布局个性化健康特色品种,谋划未来潜在市场,以科技助力种业提升,全力打造“好种子”。同时,要着力推进区域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蔬菜生产,畅通流通和服务,搞好全产业链运行,推进高标准菜田设施建设,切实提升蔬菜抗灾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