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称号仪式上,革命将领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这让当时在场的许多革命将领大吃一惊,五位将军和三位中将特意给总政治部写了一封信,希望能提拔他。
那么这位革命将军是谁呢? 他在这段革命史上表现如何? 最终结果如何?
谭友林,1916年出生,出生于湖北江陵的一个农民家庭。
谭友林记事以来,家里的条件一直很差,在家吃一顿饱饭,往往是奢侈的。
尽管如此,他的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贫穷的家庭状况。
于是父母把他送到村里的一所私塾读书。 谭友林知道父母供养他上学不容易,在学校学习很辛苦。
从私塾毕业后,谭友林在父母的安排下去了镇山的一所小学读书。
然而,“厄运找苦”,谭友林上小学没多久就因重病去世,家里条件一落千丈,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为了给家人提供温饱,谭友林辍学,来到镇上的一家商店当学徒。
随着时间的流逝,谭友林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进步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谭友林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并被他们深深吸引,在这一刻,一颗革命的种子在他心中种下了。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了谭友林的耳朵里,谭友林虽然很生气,想投身于革命,但想到家里的母亲后,他决定攒点钱给母亲,然后投身于革命。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谭友林开始更加努力了。 经过两年的奋斗,谭友林也攒下了不少钱。
谭友林把所有的钱都给了母亲后,投身于革命,并于1930年参军。
加入红军后不久,谭友林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前往湖北省石首市洪湖军校学习,毕业后先任洪湖苏区警卫营通讯员、宣传员、警卫员,红军军总部警卫员。
1932年,以王明为首的“左派”分子统治全国后,向湖南、湖北西部局发出指示,要“镇压叛乱”。
因此,湘西鄂两省**支部领导夏习在红三军七千里转移之前,发动了“火线反叛运动”,谭友林因曾为所谓“整组派”当过警卫而被捕。
因为谭友霖不肯“认罪”,他们试图用暴力手段逼迫他认罪,但见谭友霖不让步,只好暂时放弃。
开始行军后,他们根本不把谭友霖当人看,甚至把身上的米袋和子弹袋挂在他的脖子上,任由谭友霖扛着往前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谭友霖因为体力疲惫而逐渐倒在了地上,看到谭友霖起不来后,他打算除掉谭友霖。
就在他准备动手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幕,连忙制止了,正是这次对**的救助,导致了谭友林的事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经过综合分析,决定在敌后开辟适合八路军的战场,建立根据地,于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谭友林的彭雪峰游击队,让他到豫东地区开辟一个根据地。
当时河南东部有一支地方武装力量,有200多人,首领李守山出身于老军,指挥能力强,却在抗日和亲日之间摇摆不定。
为了能够将他吸收到抗日队伍中,谭友林在上级的指示下,带着五名干部到李守山的部队进行整编整编工作。
工作开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部队基层了解和关心士兵,从而掌握李守山大队的基本情况。
随后,谭友林在日常生活和演习中对下级官兵更加一丝不苟。
就是这样的做法,谭友林很快就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谭友林也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也根据他们的意识形态变化调整了他们的立场。
最终,在谭友林的整顿下,这支队伍很快加入了抗日队伍。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军被赶出中国后不久,东北山区的一些土匪逐渐出手。
为了除掉困扰百姓的土匪,谭友林在***的安排下,担任东北民盟军第359旅副旅长,开始对鸡西、东安等地的土匪进行清理。
在谭友林359旅的猛烈攻势下,土匪们很快被赶出了他们的领地。 为了躲避谭友林的追击,他们分成几十股,直接进入了深山古林。
为了能够彻底歼灭他们,谭友林在佳木斯大会上制定了相当严格的作战部署,首先,谭友林派兵守卫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 二是出动重兵把守重点区域和重点区域。
这使得土匪们完全被困在森林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北的天气越来越冷,为了能够尽快剿灭土匪,谭友林将土匪所在的森林分成了六个部分,并派出了六支军进入这六个地区进行搜索。
经过多日的搜寻,反土匪部队不仅把土匪藏起来的粮食全部拿走,还一点一点地缩小了包围圈。
不久,土匪因饥寒而陆续出来,向剿匪部队投降,投降。
最终,土匪们在谭友林的包围下选择了投降,稍微投降了一点。
很快,土匪胜利的消息就传到了东北局的耳朵里,对于谭友林的出色表现,东北局特意发来消息给予表扬。
这次镇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消除国民党反动派与土匪的勾结,而且是为了使共产党摆脱侧翼攻击,保护东北解放区的安全。
同时,这次行动也成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为我党和军队赢得了更加坚实的战略后方。
1949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军长的谭友林在***的命令下,开始随部队向江南进军。
到达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后,发动了宜沙战役,谭友林对这场解放家乡的战斗非常兴奋,所以在征得上级同意后,亲自带兵参加。
很快,解放军就到达了预定的集结位置,宜昌守军三面被包围,渡江南逃只有一条路。 经过10天的激战,伊萨之战胜利落幕,江陵解放。
战斗结束后,谭友林抽空回到了家乡,希望能找到母亲,告诉她自己这些年的变化,让母亲开心。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母亲在前一年就去世了,这让母亲在他死前无法看到家乡的解放,过上了好日子,谭友林对此感到非常愧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谭友林在***的指示下,担任志愿军第39军副司令员,随部队进入朝鲜,成为当时第一批进入朝鲜的志愿军。
进入朝鲜后,谭友林接到了夺取云山战略要地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谭友林不敢耽搁,只是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来到了云山,和它展开了一场战斗,经过第一次激战,谭友林突然发现,和他一起战斗的不是韩国士兵,而是美王牌军的第一骑兵团。
为了尽快攻占云山,谭友霖选择趁着看不见手指的时候,对美军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不擅长夜间作战,解放军成为美军夜间的噩梦,很快美军在祝仁桥被志愿军歼灭。
此后,谭友林率领第39军全面追击逃跑的敌人,经过一番激战,志愿军终于胜利结束了云山战役。
1955年,在全国全军授勋仪式上,时任东北军区公安司令员的谭友林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这件事一出,就引起了一些将领的不满,因为以谭友霖的资历和功劳,他不可能当上将军,当中将绰绰有余,但少将实在是低了不少。
为了能够将谭友林提升为王震、萧可等八位将军,他们联名写信给总政治部,要求他们把谭友林的军衔提升为中将。
总政治部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封信,也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把信送到了元帅***的手里。
为了解决此事,**亲自找到谭友林说:“友林,你的军衔确实低,以你的资历和职位,授予中将是没有问题的,但结果是你同时被授予中将,你没有被授予,我为此事向你道歉, 这是我们在工作中的疏忽。 ”
对此,谭友霖只是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这是什么科比,少将就是少将,还有许多与我同时在战场上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我现在有家,我有孩子, 我已经很满足了站起来领奖。 ”
听完后,**对谭友林的演讲竖起了大拇指。
获奖后,谭友林先后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军区党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直到谭友林于2006年去世,享年91岁。
谭友林将军的一生,是献身于新中国的光辉一生。
他从小就投身革命,毅然到前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表现出无私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人民友谊。
然而,即使在军旅生涯结束后,他仍然不遗余力地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并愿意付出一切,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谭友林将军一生怀揣治国救民的伟大信念,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
多年来,他从不考虑个人私利,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表现出极大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他的行为是我们永远钦佩和学习的榜样。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向毕生奋斗的谭友林将军表示最深切的敬意。 他所代表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是谭友霖的个人品质,更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象征。
他是无数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革命先烈的代表,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犹豫地付出了一切。
我们谨向这些烈士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感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新中国的现代奇迹。
谭友林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永远珍惜和敬佩他,坚决铭记和传承他们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