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整体来看,银行业整体ESG表现良好,行业ESG风险较低。 近年来,政策不断引导商业银行加大绿色金融投入,鼓励银行将ESG管理因素纳入整个信贷决策过程。 根据对发行债券的ESG相关报告的A股银行和非上市银行总样本分析,银行整体表现处于中上水平。
披露:中国共有42家A股上市银行,2023年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披露率为100%。
环境(e):银行整体环境得分处于中上水平,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转型成为银行发展的主基调。 其中,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指标表现良好,而环保管理表现较差,主要受行业特点影响。
社会:银行社会责任表现处于中上水平,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社会责任突出。 其中,专责、员工发展和福利绩效较好。
管治(g):银行的公司治理绩效处于较高水平。 银行业监管严格,治理结构健全,在风险管理、合规、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表现良好,未来ESG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环境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主要考察银行在环境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和气候变化应对。
环境管理体系根据银行披露的ESG相关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表现较弱,主要是因为该行属于金融服务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与其他行业相比,缺乏对银行建立环境保护体系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管理评分, 该指标的平均总分是31分67分。
应对气候变化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通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环境风险管控机制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要求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作用,例如资源配置、市场定价、风险管理和转型咨询。 目前,许多银行已就环境和气候风险与机遇的识别、信用压力测试等问题采取了行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披露了所有与环境和气候管理相关的问题,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表现相对较弱。
环保行动
环保行动主要体现在银行的碳排放、资源管理、环保公益和宣传等方面。
碳排放碳排放主要通过对本行自身经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进行定性调查,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政策和目标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进行定性考察。 整体来看,银行业的碳排放表现一般,主要是由于各银行碳排放数据披露标准不同,可比性不高。
资源管理银行通过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等方式,积极践行节能减排。 资源管理的绩效水平主要通过银行的能源管理和水资源管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察。 截至目前,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仍需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绿色运营
绿色运营主要考察银行的绿色金融和绿色运营。
绿色金融在双碳战略下,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银行作为绿色金融市场的引领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研究了银行在绿色信贷、可持续债券发行和投资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表现。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向绿色基础设施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投资贷款,进一步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丰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 银行可以通过绿色债券筹集资金,为符合条件的绿色资产融资或再融资,这些资产有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银行积极参与泛绿债新品种的承销,通过绿债吸引国际基金和外国投资者。
从绿色信贷余额占比来看,大型国有银行平均接近12%,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和城镇商业银行,平均接近8%,农村商业银行平均为5%。
此外,20家银行披露了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发行和投资规模,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来看,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升产品创新水平,探索碳金融和转型金融领域的创新业务。 从总体得分来看,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平均得分为55分86分。
绿色管理本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倡导绿色办公理念,努力减少经营对环境的影响。 银行持续推进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业务,以实际行动推动节能减排。 该行绿色办公室相关内容已充分披露,整体而言,该行绿色运营表现良好。
二、社会方面
从银行业的社会维度得分来看,总体而言,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体系中的重要角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责任得分处于中上水平。
公共利益
公共福利主要看银行的纳税和就业结算。 从银行的性质和规模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较强,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则受规模较小的影响,与大型银行的纳税能力和解决就业问题存在一定差距。
员工责任
从纳税并已解决就业总体来看,银行业缴纳的税款总额和解决的就业金额都比较大,公共福利整体表现比较好。 从员工发展、员工安全、员工薪酬福利、公平用工四个方面对员工责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银行业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员工发展银行业在员工发展方面表现良好,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都有完整的员工发展和晋升路径机制体系,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对培训年限、员工离职率等量化数据的披露有待进一步完善。
员工薪酬和福利银行员工的福利对银行的发展非常重要,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银行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员工薪酬和福利表现良好。
公平就业银行业在公平就业方面表现较好,在披露数据的样本中,女性雇员的比例最低,为4297%,最高65%。 银行机构也在积极雇用少数民族员工、残疾员工、退伍军人等,但总体披露率较低。
用户责任
银行业用户责任的整体表现处于中上水平。 由于银行业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对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的要求也较大,银行积极建立和完善用户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 同时,银行业积极实施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布局金融科技,推出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数字货币、一链金融、机器人顾问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提高融资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提高融资的效率和效益。
特殊责任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发挥着作用,承担着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 银行的特殊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区域、行业等政策文件的回应,以及具体使命或义务的履行,如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普惠金融、慈善捐赠等。 从分数分布来看,银行特殊责任总体处于中上水平。
3. 公司治理
在银行业公司治理方面,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更严格的要求和约束,其治理得分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esg统辖
ESG治理主要衡量银行业对ESG的考核程度,包括治理架构、战略规划和业务落地层,也体现在ESG信息披露上。 业绩方面,银行业业绩差异较大,中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得分较高,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仍需加强ESG体系建设和信息披露。
ESG治理体系与组织:近年来,银行已将ESG纳入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并在董事会、经理等各级设立专门组织或部门,并配备了完善的ESG风险管理体系。 ESG治理体系和组织的设置,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完善ESG治理,促进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提升ESG治理绩效。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城市龙头商业银行在ESG治理体系和组织方面表现良好,共有37家5%的样本银行未披露或未建立相关治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主要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ESG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质量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考核指标,为了鼓励企业披露ESG信息,信息披露质量作为联合信用ESG评级体系的重要指标。 整体来看,银行业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好。
治理体系
治理体系是银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理结构和合规与风险。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中国上市银行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合规和风险管控水平不断提升,共同推动了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整体来看,银行治理体系表现处于较高水平。 具体而言,银行业公司治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治理结构表现较好; 银行非常重视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表现较好。
治理绩效
银行业的治理绩效主要通过层次效率、流程效率和产出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并应关注其在环境和社会治理成果方面获得的回报。
整体来看,银行业治理绩效处于中上水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镇商业银行表现良好,农村商业银行有待提升。
四、银行业esg未来展望
银行业企业ESG评级主要分布在A-BBB评级范围内,行业ESG风险较低。
银行业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责任,同时面临来自银行业、行业主导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要求和约束,信息披露相对全面,因此银行业的ESG表现处于中上水平。 从维度上看,银行业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表现处于中上层,治理责任表现处于中上层。 从争议事件来看,银行在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依法履职等方面容易受到处罚。
2023年10月底,召开**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明确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方向,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文章。 未来,在监管机构的引导下,商业银行将在绿色金融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ESG信息披露将更加完善,行业ESG前景将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