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做大事时,就必须有一些开支,革命尤其如此。 对于革命者来说,筹款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革命毕竟是有风险的,而且很难将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一旦起义失败,出资者的钱自然会没钱,甚至可能被指责为“金融敌人”。 因此,对于革命者来说,筹款不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筹集资金困难,但革命总是要进行的,革命者必须动脑筋,尽力而为。 在这方面,孙中山是当之无愧的筹款人。 具体来说,孙中山的募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会费是征收的
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由革命团体参与和策划。 就辛亥革命而言,兴中学会和同盟就属于这样的团体。 按照惯例,所有加入俱乐部的会员都需要缴纳少量会员费和一元左右的年费。 然而,孙中山的会员非常有限,1894年成立的兴中学会只有大约500名会员,1911年以前不到10,000名会员。 因此,就革命而言,会费自然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革命所需费用的问题。
1911年7月,孙中山与“洪门筹款局”成员合影留念。
个人捐款
革命性资金的另一个要素是个人资金。 一般来说,资助孙中山革命的人有两种:一类是他的亲戚,他们与孙中山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另一方面,还有他们的亲密朋友,他们是具有革命理想的开明人士。
前一类的代表是他的兄弟孙梅。 孙梅早年经商,在檀香山有大产业。 从1894年到1904年的十年间,孙美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至于孙玫在革命上花了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但数额肯定不算太小。 根据孙中山的说法,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主要是由他的兄弟孙梅资助的。 正是因为巨大的成本,孙梅在1904年后才处于破产状态。
孙梅(1854-1915)。
后一类的代表人物是张靖江。 张靖江是浙江省的一位富商,在法国拥有一家企业。 有一次,张靖江乘船去欧洲,在船上遇见了孙中山。 在聊天中,张景江了解了孙中山的职业生涯,对他赞不绝口。 张靖江决定大力资助他的革命事业。 两人约定,当孙中山需要钱时,可以给他发一个代码,比如“A”代表1万元,“B”代表2万元,“C”代表3万元,“D”代表4万元,“E”代表5万元,以此类推。 有一次,孙中山缺钱,就想给张景江寄一个“C”,几天后,孙中山果然收到了3万元的汇款。 孙中山称张靖江为革命的“怪人”。
张靖江为革命而做生意。
虽然个人捐款也是革命的重要经费之一,但有革命理想的人终究只是少数,他们得到的革命经费自然非常有限。
发行债券
发行债券是孙中山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国联成立后,孙中山在日本印制了一种名为“中国货币”的债券。 这种债券的面值是1000元,但**250元,革命成功后,购买者的本金和利息将翻倍。 除了获得一定的物质补偿外,购买债券的人还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例如,购买100元人民币的人可以获得公民身份; 购买1000元的,可享有企业事业单位优先经营的权利; 如果购买量很大,甚至可以用雕像塑造,一些公园和道路可以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
孙中山于1911年7月发行金币券,金币券有10元、100元、1000元三种,只要捐款超过5元,就可以获得面值为捐赠金额两倍的金币券。
事实上,这些购买者中的绝大多数不是革命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些革命机会主义者。 他们为革命提供资金的方式与投资企业的方式相同,以牟利为目的。 虽然购买者的动机不一定是纯洁的,但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孙中山获得了大量资金来资助革命事业。
海外华人、港澳和外国友人支持辛亥革命。
实际上在整个辛亥革命中,金融基础的弱点始终是革命者的弱点。 当革命者无法控制自己的经济命脉时,其结果就是被别人控制,更不用说领导革命的进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