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成是民国十将中的第三位,但他的名声却不如前两位,苏羽和徐海东。 他戴着圆框眼镜,看起来很有礼貌,不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英勇将军。 他之所以能够在人民军队众多将领和人才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他的军事功绩,更是因为他在党的关键时刻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建议,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最突出的是1945年解放战争初期,他对东北问题的看法受到***和***的高度赞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成,率部队制定战略,开辟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的根据地。 在战斗过程中,他密切关注东北局势,通过电报得知苏联红军已经占领了东北,国民党和共产党在东北的实力非常薄弱,这让黄克诚十分兴奋。
黄克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共产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入东北,在东北建立战略基地。 他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华中局,并建议华中局给**发一封电报,请求派兵到东北。 但华中局局长饶树实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黄克诚觉得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如果放弃,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他感到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经过一番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用新四军第三师的无线电,以自己的名义给***发了一封电报。
黄克诚在电报中说,中共不能指望国民党和中共谈判,也不能指望国际帮助,应利用目前的好时机,迅速派兵东北,选出有威望的军事领导人负责东北工作,尽快在东北建立总根据地。
黄克诚为何如此重视东北工作,甚至不顾华中局书记饶树石的反对,私下利用师部的广播电台给***发电报,提出进军东北的建议?
这是因为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工业基础非常重要。 东北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靠近苏联,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谁能控制东北,谁就能在战争中占有优势。
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东北是国共两军之间的真空地带,黄克成以自己的名义发出的电报,是顺应形势的发展。 接到黄克诚的电报后,非常同意,并立即召开特别会议,听取最先进入东北的吉热廖街道将军曾克林的汇报,据曾克林介绍,当时苏联红军只占领了大城市,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没有得到管理, 苏联红军也愿意配合我们的发展。
当时,他正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也一直在关注东北问题。 他接到电报后,当日回延安,完全同意在东北建立战略据点、向东北进军的决议,并附上一些具体指示。 后来,**再次召回延安,在东北安排人员调整,动员全军进军东北。 可以说,黄克诚的私电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至少极大地促进了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不久之后,黄克诚也接到**的命令,要他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迅速进军东北。 黄克诚看到他的建议被接受,非常高兴,立刻开始准备。
对黄克诚的具体要求是,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工业设施完备,装备可以就地使用,所以新四军的装备可以留给其他部队。 但黄克诚一直谨慎周到。 他想了想,为了做好准备,决定全副武装地带着新四军第三师出发,考虑到东北即将进入冬季,他还要求每名士兵带上一件棉袄,剩下的钱换成**,以备不时之需。
黄克诚的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引来了一些流言蜚语。 但黄克诚并不在意,坚持自己的决定。 事实证明,黄克诚的过度思考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