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新闻 客户新闻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023年11月30日,**总书记在上海主持的长三角融合发展深度推进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幅图,一起编织梦想,越来越打磨长三角的创新背景。 今年1月,安徽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联合上海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浙江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旨在提升长三角协同创新源头区域,以支持长三角高质量融合发展为评价对象。以2011年为基础,采用20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对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历程进行测评。
2011—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点(基期)上升到2022年的262点48点,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1117%,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 从5个一级指标的变化来看,成果分享指标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59个增幅最大2022 年提高 24 分至 443 分26点,年均增长率29点17%;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该指标从2018年的197上升51 分至 277 年 202214点,年均增长率8点84%;三是创新合作指标,较2018年的133有所上升2022年,33点上升到186点28点,年均增长率8点72%;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扶持这两个指标的发展增速略显缓慢。 此外,在三省一市41个城市排名中,上海继续发挥带动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创新融合的引领作用,其次是杭州、南京、苏州、合肥,成为长三角地区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枢纽。 与2018年相比,嘉兴协同创新水平排名提升最快,从原来的第17位提升到2022年的第6位,安徽的阜阳、六安和宣城仅次于嘉兴,分别上升9、8、7位。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一级指标制定。
加快创新资源汇聚。 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个23%,接近 07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76名研发人员20人年,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长三角共享大型仪器数量已达4万余台套,价值超过522亿元,为推动开放式创新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人、资、物的加速融合,为三省一市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技融合正在加速。 长三角地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达到27916个,比2018年增长50%,41个城市全部深度参与区域科研合作网络。 长三角地区专利转让件数达35504件,合作发明专利件10640件,同比增长3件55 次和 177次。 三省一市之间的技术合同营业额达到186345亿元,比2018年增加419倍,占三省一市全部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396%。同时,三省一市所有技术合同的营业额占全国技术合同营业额的27%94%,与2018年相比,这一数值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三省一市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国家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创新正在加速。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润4661亿元,比2018年增长34%32%,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的1 4。 长三角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为83,69017亿元,比2018年增长62%63%,占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近30%。 截至2023年9月,长三三省一市地区上市公司跨区域投资企业数量已达5389家,其中上海投资企业数量最多,占江浙安在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投资。 15% 和 3696%。一大批链主力企业围绕三省一市的发展开展合作分工和强链协同,孵化了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长三角跨区域资金流动为三省一市提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协调的重要动力, 并逐步形成了以资金链为主导的多链协同模式。(记者 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