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总书记关心和指导长廷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5周年。 25年来,长亭人矢志不渝、持续努力,治浑浊荒山,迎来绿水青山,化劣势为优势,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春节期间,《学习时报》记者深入福建省长亭市采访,感受山川生机,记录人民生活可喜的变化,更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真理力量。
唱响控山治河的“奋斗之歌”
2024年2月13日,记者来到福建省长亭县水土保持科教园。
**同志们向福建省长亭县水土保持科教园捐赠樟树。
过年的时候,我带孩子来这里看他们,让他们知道长亭的变化。 过去光秃秃的,夏天地温很高,能烤煮熟的鸡蛋,所以大家都叫它'火焰山'。 现在它被绿色植物和美丽的环境所包围。 “一些游客发自肺腑地说。
这棵樟树见证了长亭凤凰从困境中重生,告别绿色。 2000年5月,长廷县正在组织干部群众捐资建设和田世纪生态园,时任福建省省长得知后,特意请人送人捐出1000元,捐献这棵樟树。 2001年10月13日,**同志来到和田世纪生态公园,给自己捐赠的樟树浇水。
福建省长廷县和田镇,1999年(数据**)。
长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中创造了许多第一,被誉为“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鲜为人知的是,长亭也是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942年10月,长廷市负责水土治理的学者张慕国在工作总结中记载:“周围群山血脉相加。 树木,很少见! 偶尔,也有一些马尾松,或superba,它们就像红色光滑的秃顶......头上长着几根黑色的毛发在那里,没有昆虫的声音,没有老鼠的踪迹,没有鸟儿,只有凄惨的寂静,永远伴随着被摧毁的山灵。 “过去,频繁的战争和过度的伐木导致长廷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很差。
**同志们历来关心革命老区长亭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曾5次到长廷考察。 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省代省长专程到长亭学习水土流失问题,他说:“长廷水土流失是一种'痢疾',一种顽固的疾病,是治久不治之病”,“要坚持不懈,统筹规划, 用八到十年的时间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完成土地整理,造福人民。 201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同志对长廷市7个部委水土流失治理研究报告评论说:“长廷县水土流失治理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要总结长亭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长亭人在这片红土地上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 如今,长亭的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7955%,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个增加20,000英亩减少到30英亩51万亩,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31级上升5% 至 657%,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长廷县委书记赖金义说:“长廷水土流失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接力赛。 未来,我们也将打造长亭经验的升级版,让“清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长亭修行”不断深化。 ”
唱乡村振兴“希望之歌”
2024年2月14日,上午九点半,71岁的廖彦石在长亭县司渡镇元石花卉专业合作社温室里除草、浇水、检查兰花生长情况。
202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亭县司渡镇元石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彦诗。 《研究时报》记者摄。
没有开花,我也可以说出这些兰花的品种。 像马尾一样用金丝缠绕的叶子被称为“金丝马尾”,两边被称为“金边四季”,叶子排成一排称为“王子”。 从根到头,到叶形、叶态、花姿,花香都精致,兰花别致典雅,不娇不艳,高亢干净。 廖彦石说,每天和兰花在一起心情很好,人不容易变老。
过去,长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大家以砍树卖柴为生。 树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艰难。 长廷人向水土流失宣战,发扬“治山治水,长效长治”精神,长治荒山绿水清浊。森林可以保护水土,也可以积累财富。 依靠林地资源,当地人民在林下发展经济,日子越发繁华。
廖彦石是代表之一。 2014年,他的院子里有1万多盆兰花,在镇上小而有名。 镇委、县林业厅主动上门鼓励他发展林下兰花种植,分享经验,形成种植规模,带村民脱贫致富。
廖彦仕怀着沉重的责任感,南下广东、漳州,考察学习林下兰花种植技术。 “这四家兰花都具有优越的森林环境,林下兰花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遮荫和自然散射光的优势,比温室栽培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林下栽培的兰花活性高,抗病性强,开花率更高。 他说。
2024年2月14日,廖彦石种下了林下兰花。 《研究时报》记者摄。
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了廖彦石信心。 他从承包10亩山林开始,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几何裂变,很快发展到300多亩。 他自己种植了100多个品种的兰花。 阳光从高大树木的缝隙中倾泻而下,照耀着成千上万盆生机勃勃的兰花。
脱贫攻坚期间,司渡镇党委把发展林下种植兰花作为激励扶贫项目,采取“党建+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从当地元氏花卉专业合作社采购兰苗及相关配套物资,统一发放给贫困户种植。 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做好后期的后续服务,按**产品的市场价格或协助贫困户销售。 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增至112人,辐射周边6个乡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新的力量。
春节前,元氏花卉专业合作社的门上贴着村民送来的春联,上环是“芷兰生于山谷,没有人就不香”,下环是“君子修道德不因贫穷而改变节日”, 而横批次是“兰花的美德”。这是对兰花的衷心赞美,也是长亭人化“绿水青山”变成“金银山”的决心的真实写照。
唱响共同富裕的“幸福之歌”
昊天镇位于长亭市西南部,是闽西著名的革命老城区,革命烈士何淑恒的祭祀地。 2月15日,记者来到福建省长亭市昊田镇寨头村,一跃而入,眼前是位于山脚下的别致小村落,干净整洁精致,青瓦灰墙保留了传统的客家民居风格,外墙装饰着主题文化。 随处可见“丫丫部落”、“阿生农舍”、“'甘蔗'夜谈廊”等接地气的标语,走廊上高高悬挂着“义人先、自以为是、治国治家”的牌匾,彰显了老革命区客家人的观念和情怀。
昊田镇寨头村是著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里人将其概括为“红田,甜蜜的村庄”。
2013年6月,福建省长亭县昊田镇寨头村(数据**)。
2023年3月,福建省长亭县昊田镇寨头村(数据**)。
十年前,村子破烂不堪,鸡鸭屎到处都是。 现在到处都是很干净的,垃圾分类也做了,变化太大了。 昊田镇镇长傅启红指着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水土流失密集区,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据1985年卫星遥感调查显示,寨头村水土流失面积达4844亩,水土流失率接近40%。 通过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和美丽村落的建设,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村子的面貌已经彻底焕然一新,村里的人也开始思考如何再次致富了。 寨头村探索“党委领导公司+村党支部领导合作社”模式,以红糖赋能,做好行业发展推动工作。
2024年2月15日,福建省长亭县昊田镇镇长傅启红在红糖厂视察设备。 《研究时报》记者摄。
农历正月初六,傅启红来到寨头村的红糖厂,视察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煮糖,剩下的时间用于红糖的精炼和深加工。 傅启红说,这家现代化的红糖厂对水分率的控制非常好,可以控制在9%以下。 红糖的含水量直接决定了糖的保质期,现在红糖的保质期可以更长。 铁锅熬制的红糖保留了甘蔗汁原有的成分,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传统工艺充满客家特有的历史文化气质。
如今,红糖产业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吸引游客3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收入20万元以上,年产值有望达到2000元以上。
我理解的乡愁,不是单纯的盖自己的房子,而是彻底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家庭更坚强。 这样,只有那些已经离开家乡的人,才愿意回来,这样才能真正保留住这种乡愁。 傅启红说。
和田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公园是长亭新网红打卡地。 去年,新建了休憩亭和休闲长廊,站在长廊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烤烟田,换季后,万亩肥沃的土地将迎来新的水稻种植季。 农历正月初六,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大粮农傅慕清。
2024年2月15日,福建省长亭县和田镇元丰优质大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傅木清。 《研究时报》记者摄。
我每天都来这里看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并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傅慕青说。
亭江环绕着肥沃的田地,目之所及,可以看到现在种植的肥田面积约30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烤烟、槟榔和芋头。 据了解,这里超过三分之二的晚稻种植面积已经完全机械化。
二十年前,这里的河水比田野还高,三天晴天,尘土飞扬,下了三天雨,田野里到处都是泥泞。 “没有植被的保护,夏天地表温度可以达到70度,下雨时,雨水会包裹泥土,淹没肥沃的田地。 你不能从天上吃饱。 现在荒山已经绿树成荫,我们可以种两季水稻,一季油菜,或者一季烟草和一季水稻。 傅慕青说。
今年是傅木清成立元丰优质大米专业合作社15周年。 合作社现有成员443人,流通土地6500亩,周边乡镇10余个,年产优质大米6000余吨,年产值2300余元。 通过合作社,傅木清带动了1230户4300多人就业,平均家庭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
傅慕青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他的儿子回到家乡与他一起经营合作社。 更让他高兴的是,“土地规模流转、新主体联合、优质农民培养、新技术支撑、党建引领振兴”的方针在长亭得到了推广。 在新的一年里,他希望与更多的家长和村民一起,让“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焕发出新的光彩,在长亭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结出更多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