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
来玩雪的游客太多了,我们都忙着火星! 农历新年大四,在沈阳卖驴打滚的虞师傅笑得合不拢嘴。 他每天凌晨1点准备货物,凌晨4点离开摊位,早上可以卖几千头驴。 ”
隔壁卖火的老李接过话头:“我早上能卖三四千火烧! 两个多小时后,80多斤的肉馅都没了。 虽然气温在零下十度以下,但炉子旁的老李忙得头破血流,厨师帽冒着热气。
春节假期期间,位于东北三省一区的北京、新疆等地,位于北纬40°至50°的“*雪带”,冰雪旅游人气飙升,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装备升级换代......冰雪经济链不断扩大,“冰雪也是无价之宝”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冰雪旅游人气飙升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降温多雪天气再次袭来东北。 这一天,东北三省一区交出了“火爆”春节文旅成绩单。 与2019年相比,各省区接待游客数量和综合旅游收入均有明显增长。
制表:人民日报辽宁频道。
数据不断攀升的背后,到处都是追逐冰雪的火爆场面,以及“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夕阳西下,哈尔滨冰雪世界渐渐笼罩在夜色中,属于这里的喧嚣和欢乐才刚刚开始。 冰雕如诗如画,雪花摩天轮优雅旋转,521米超长滑梯......从广州来的邓女士刚刚尖叫着从滑梯上飞驰而下,一头扎进了一万人跳伞的场景中。 为了拍更多**,她带了三个移动电源。 在运营的61天里,冰雪世界共接待了271万游客,冰雪旅游的热情从这里“点燃”。
夜幕降临后,波光粼粼的哈尔滨冰雪世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人民日报记者徐成龙摄。
农历正月初三,从北京朝阳站发车的G3603列车缓缓驶入吉林长白山站。 火车一停下来,乘客们就冲出了站台。 站长李宏伟介绍:“最近从全国各地寄往长白山的车票很受欢迎。 目前,长白山高铁每天运送游客约5000人次。 “大量的游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收入。 “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半,一天可以卖出50锅'铁锅炖菜'。 长白山脚下果松村村民徐娟高兴地说。 在国松村,像徐娟这样开餐馆、经营民宿的村民不在少数。 看到冰雪旅游的良好势头,村民们已经从“猫咪冬天”变成了“繁忙冬天”。
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带动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 这个春节,沈阳沿江早市的商家们几乎都没休息。 从小河边沿着早市一路走来,浓郁的东北方言和各种地方方言交织在耳边,奏响着清晨独具特色的“交响乐”。 “我们希望冬天更长更冷,白天越冷,梨子越甜! 杨思峰和妻子在早市上卖冻梨,春节假期赚了1万多元。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沈阳沿江早市打卡。 人民日报记者周松雪摄。
一块冰块可以有多大?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3-2024年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游客人数有望首次突破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很高
2月17日晚,“十四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拉开帷幕,运动员们入场时屏幕上的民族风动画继续展现着各代表团的本土元素——从北疆长城到南海椰林,从长白山顶到港珠澳大桥......来自南方省份的众多代表团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冰雪运动从小众到大众,从区域到国家的转变。
2月17日,安徽省体育代表团进入“第十四届冬季”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邓 华摄。
在这里,“十四冬”活动如火如荼; 在那边,4000公里外,新疆阿勒泰将军山的滑雪胜地也很热。 在斜坡上,穿着各种滑雪服的滑雪者疾驰而下。
来自北京的游客陈学东带着自制的滑雪装备在斜坡上驰骋。 摄影:傅浩东。
来自北京的陈学东,已经连续八年在阿勒泰度过雪季,见证了这个滑雪胜地的巨大变化。 “它最初是一个滑雪馆和几个斜坡,但现在有两个滑雪场,而且斜坡越来越多。 ”
在辽宁,各地群众性冰雪运动也发挥了新作用。 本溪举办了首届“雪战”比赛,吸引了来自15支队伍的585名运动员参加。 在盘锦,3000多名冰雪爱好者准备穿越中国最北端海岸线的冰层,冰雪地貌、冰海上空日出、冰浮桥的景色令人惊叹。
冬季的盘锦红滩,冰冻成千亩的滩涂,冰排山峦,冰块形态各异。 照片由盘锦市委宣传部提供。
群众性冰雪运动如火如荼,高水平国际赛事也陆续上演。 在后冬奥时代,如何承接和利用奥运资源,将冰雪优势转化为区域长远发展优势,北京延庆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举办高端冰雪赛事到“破题”。
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2023-2024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延庆站比赛在北京延庆国家雪橇中心举行。 人民日报记者尹兴云摄。
早在冬奥会期间,延庆就与国际雪橇联合会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备忘录,获得了国际雪橇联合会未来五年的主办权。 2023-2024赛季,延庆先后承办了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延庆站、第十四届中国冬季运动会雪橇、钢架雪车和雪橇、高山滑雪比赛、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国际滑雪联合会高山滑雪远东杯等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赛事。
冬奥村已作为酒店运营,餐饮和会议区已扩大,雪山汤泉池对游客开放......高水平活动不仅带动了环境优化和城市更新,也为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冰雪装备升级
2月19日,一家新开的服装店引起了哈尔滨市民王青的注意,王青在店里试穿了几套衣服后,买了一件“东北”夹克。 这家服装店在哈尔滨寒冷地区经营着当地服装品牌,到处都是哈尔滨国际时装周期间设计的各种品牌和联名服装。 黑龙江省服装鞋帽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汇聚更多国际设计师参与设计,形成冬装产业集群效应。
在辽宁省鞍山市,当地的服装厂商也尝到了冰雪的甜头。 “我们抓住机遇开发新产品,冰雪户外服装订单源源不断,出口量接近1亿,创下新高。 辽宁汇杰服饰董事长孔灵杰表示,他们最新推出的滑雪服系列能够满足高水平比赛的需求,受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滑雪爱好者的青睐。
吉林省聊远市冰雪运动服装工业园内,机器轰鸣,纱线穿梭,工人们正全力下单冰雪袜。 “这是一种依靠'黑科技'实现平均加热增加 8 的袜子。 每当提到高科技运动器材时,园区副总经理张胜杰都感慨万千,“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中国运动员只穿东北不防风防水的旧秋裤,外国运动员认为这些秋裤有什么特殊功能。 如果你看看“第14届冬季”赛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从头到脚都全副武装,中国制造。 ”
工人们操作机器生产溜冰刀配件。 照片由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提供***。
奶牛“想要的不仅仅是衣服。 春节假期刚过,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将运往哈萨克斯坦的冰片。 车间工人王刚告诉记者:“我们的生产线全程由计算机控制,由机器人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稳定。 ”
预计在3-5年内,我国冰雪装备将从低端制造逐步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保持每年6%至9%的增长态势。 “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馆装备及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辛本禄说。
从冰雪旅游到冰雪赛事再到冰雪装备产业,相关地区和企业深度开发冰雪资源,“冷”冰雪不断释放“热”活力。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冰雪产业已进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阶段,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