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狭义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越边境地区中越南爆发的激战; 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从表面上看,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反对越南入侵中国领土的战争,但其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 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苏关系不好,中美建交,越南反华。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降温。 1962年,苏联趁中国经济困难制造“伊塔事变”,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煽动6万多名中国边民越境进入苏联。 这样,中苏之间的分歧就从两党的意识形态扩大到了国家关系方面。
1965年3月,中国拒绝参加苏共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劳动党协商会议。 1966年3月,他回信苏共,表示不参加苏共第23次代表大会。 从那时起,中苏双方的关系就被切断了。 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大规模增兵边境地区,向蒙古派兵,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1969年,镇宝岛事件、铁勒克提事件相继发生,中苏两国从意识形态冷战演变为边界冲突和热战。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空前紧张。 中苏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1971年,联合国以压倒性多数批准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宣布互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苏关系破裂后,为了寻求新的出路,中国领导人坚决选择接受美国的善意,缓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恢复外交关系,以避免两个超级大国的双重封锁和制裁, 美国和苏联。
但当中国与美国建交时,苏联当然是最不高兴的。 于是苏联想尽办法篡夺越南小弟,在中国南方制造各种麻烦。 它仍然印证了这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1975年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当时的领导人黎笋没有抓住机会集中精力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完全偏离了胡志明的路线。 黎笋一伙在国内强行进行南方左翼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外依靠苏联的支持,肆意推行地区霸权,徒劳地拼凑“印度支那联邦”。
从1975年到1984年,至少有150万越南国民被驱逐出境,他们辛苦赚来的财富被越南当局挪用。 越南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
随着中苏之间的恩怨,实用主义的越南开始决定与比中国更强大的苏联发展更密切的外交关系。 在这种错误路线的指导下,越南公开反对中国,同时加强对老挝的控制,直到它发动武装入侵柬埔寨。
从1978年8月到1979年2月,越南进行了700多次武装挑衅,侵入中国领土160多个地方,打死打伤中国公民300余人。中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小平同志对此表示:越南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方法都不会有效。
1979年2月17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和云南边防部队对入侵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了自卫和反击行动。 3月16日,他们全部撤回中国并完成了战斗任务。 在1979年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中,中国达到了预定的作战目标,扰乱了苏联和越南的战略部署。
对越南的自卫和反击行动以中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两个作战方向,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公开向全国发出通知,准备开始自卫反击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对越南的进攻是一次自卫反击行动。
在第二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了越南的军事要塞谅山市。
第三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79年3月6日至3月16日,在清剿和镇压的同时交替掩护和撤退,将全部部队撤回中国。
中国撤军后,中国多次建议越南和中国举行边界谈判,通过协商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 然而,越南当局表面上接受了中国的提议,但暗中加大了军备建设战,继续侵犯边境地区重点,骚扰中国边境地区的军民。
为了创造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国在1981年收复林山和帕卡山的战斗,1984年收复老山和哲音山的战斗,以及中国对越南的撤点行动,两山之战和对越南的防御行动,都对越南的傲慢造成了有力的打击。
通过中越边境自卫和反击,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 对于越方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长期枯竭和毁灭,最终不得不改弦易辙。事实证明,真相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如果不漏力,总会有小丑跳梁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