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天波特展,探索商周文明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11

近日,“赵鸡文明——天津博物馆藏上周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馆五楼启动,成为京津冀春节期间游客的好去处。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阅读古字,思考古代历史,识别乐器的形状,了解乐器的用途,欣赏装饰,明制,触摸语境,感受商周文明的独特魅力。

天津博物馆拥有大量代表中华文明早期成就的核心物证,包括1600多块商代甲骨文,1200多件商周青铜器,600多件商周玉器。 本次展览共展出甲骨、青铜、玉器、印章、钱币、陶器等文物150余件,是天津博物馆成立以来收藏中规模最大的商周文物集中展示,均为当期精品藏品,其中玉青铜近70件套首次展出。

家子刻了骨头。

同时展出六种古文字类型的情况很少见。

记者看到,此次难得展览同时展出了六类古字,不仅有甲骨文、金刻,还有玉刻、篆刻、陶刻、货币刻等,并在充分展示每件文物的具体信息的同时,以“一文一字”的形式诉说字形的变化。

展出的甲骨文主要出自几位定居天津的收藏家,如著名学者王翔先生、陈邦怀先生,以及王奕荣先生的太阳皇后福忠。 这些甲骨文**清晰可靠,流传良好,大部分都是从发现甲骨文之初就流传下来的宝物。 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工作人员、策展人张霞介绍,这些展品也可以说是天津市的礼物,它不仅讲述了3000多年前的商朝,讲述了100多年前甲骨文的采集和研究历史, 同时也讲述了天津近代的故事,它们已经成为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记者看到一小块铠甲,上面的字刻极其精美,“大象”的“大象”字清晰可见。 占卜是关于使用捕获的大象来祭祀祖先。 “这件布家是王福忠女士捐赠的。 商朝晚期的首都在今天的安阳,那里非常潮湿,有野生大象活动。 这篇布家文说明了这一点。 “张霞的解说引人入胜。

展出的甲子碑骨是一块牛骨,上面的碑文不是占卜,而是60根干枝(即甲子桌)按顺序排列。 十天干、十二地枝日、时间的使用,是中国人独有的发明,至今仍在使用。 这件文物证明了文化遗产的力量。

来自北京的观众李先生称赞了前面的倒置文字板:“这种设计不仅方便观看,而且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对古今人物的对比和反思。 天津博物馆展览设计部主任孙宇介绍,倒置文字板采用立体设计,让观众感受到古今字的碰撞与交融,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西周克麓. 71件青铜器再现了仪式文明。

一尊名为柯荣的西周青铜雕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造型精美,装饰简洁有规律,身周肋纹装饰美观复杂,透露出庄重的气息。 这尊雕像呈椭圆形,扁平,体腔内饰有浮雕龙纹,鼓上有铭文。

这枚青铜碑文内容丰富,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史料。 据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展出的71件青铜器均为天津博物馆藏品,其中大部分是具有仪式特色的青铜器。

青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在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它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上。 一方面,青铜被大量铸造为**,因此它与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存在有关; 另一方面,青铜器皿被贵族用作礼仪器皿,成为维持等级制度的工具,甚至被用作政治权力的象征。 负责人介绍。

龙形玉饰。

30件翡翠绽放玉文化。

如果说成熟的书写体系和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是商周文明的标志性成就,那么商周时期的玉器作为中国鲜明民族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尤其是玉器祭祀器皿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并逐渐形成了统一的玉文化风格,是商周文明的皇冠上的明珠。

由于生产力和工具的提高,商周时期玉器的种类、玉器的数量、思想的新颖性、结构的巧思和生产的精细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一个名为龙形玉饰品的展品前,观众为这条可爱的龙而停下脚步。 它头小,嘴巴微尖突出,嘴巴微微张开,眼睛凸出,尾巴微微内向,是令人钦佩的生动写照。

走在天津博物馆商周文物特展,探索商周文明,感到惬意惬意。 本次展览的配色方案喜庆祥和,高贵典雅。 “我们根据文物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颜色系统,佩恩灰、朱砂红和贵族蓝,对应甲骨文、青铜和玉石。 “天津博物馆研究部策展人兼工作人员孟婷说。 展览采用实物、文字、图像、游戏等方式呈现内容,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相似文章

    提前探索展览!年底,廖波献上了《丹庆万象齐白石和他的师徒》。

    人民 客户辽宁频道。月日,辽宁省博物馆年终展览 丹青万象 齐白石与师友们 将隆重开幕。辽宁省博物馆作为国内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文化博物馆机构之一,以数量多 品类齐全 早 中 晚作品分布均衡而享誉国内外。在齐白石诞辰周年之际,辽宁省博物馆推出 丹青万象 齐白石与师友 展览,计划展出齐白石及其师友的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