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问答,问“为什么说同理心太强了,是一种内耗? 我在信中回答说,因为当你对别人有太多的同情时,你就会忽略自己的感受。 其实,“同理心”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我们看到别人抱怨生活、遭遇挫折时,心地善良的自己,难免会跟着对方,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对方那一刻的悲伤。 如果你有能力快速跳出情绪,你就不会因为自己强大的同理心而让自己继续陷入焦虑和悲伤。 但如果你的同理心能力太强,很容易被对方来势汹汹的情绪所淹没,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把对方的生命当成自己的生命,总想为别人的生活解决问题。 虽然在人际关系中,有同理心的能力是好的。 但如果你不能总是把握到这个“程度”,就很容易因为过度的同理心而焦虑地过你的生活。
左括号 同理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左括号 什么是同理心? 社交互动中的同理心是一个人高情商的同理心,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能够以同理心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可以快速感知对方在想什么,触动对方的弱点,给对方被关心、被照顾等积极的感受。 这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类必不可少的神经元,称为镜像神经元。 当镜像神经元被激活时,一个人的移情能力可以得到增强。 举个简单的栗子:当你看到有人不小心被刀割伤流血时,你会觉得自己好像也在流血,并且会产生精神痛苦共鸣,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 比如看电影的时候,一些对别人的情绪特别敏感的人,看到里面的演员哭了,就会一起哭。 而且刷一些短**的时候,会加入很多罐头音效,这是电脑合成的笑声,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觉得没那么好笑,但因为加入了笑声音效,带动了情绪,也会笑。 其实这些都与同理心有关,对于一些高度敏感的人来说,神经元会异常活跃,这会导致在与他人交流时产生更多的同理心和同理心。
2 左中括号 适度的同理心,是人际关系的软化剂左中括号 在《人际关系》一书中,作者戴尔·卡内基分享了他的一个小意外。 有一次,他和一位名人共进晚餐,而这位名人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倾听者,但事后,这位名人对晚宴的主人称赞卡内基是一个非常善于喋喋不休的人,而事实上,卡内基只是在专心致志地听着。为什么这位名人会有这种感觉? 虽然卡内基一直没有发言,但他一直耐心地听着对方的演讲,让对方感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 当一个人能够仔细倾听对方在说什么时,对方会感到同情。 事实上,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在情感上感到被理解、安慰时,它甚至比任何言语都更有用。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感同身受的时候,我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换句话说,你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处于一种消失的状态,你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因此,同理心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友好地社交,但它也会因为过度的同理心而忽略我们自己的感受。
3.左括号中的过度同理心是一种内耗为什么过度的同理心是一种内耗? 因为移情能力太强,你会吸收很多不属于你的负面情绪,当负面情绪在心里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最终会变成焦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问题,别人有,我们也有。 但如果你说,当别人的生活痛苦时,你去过度共情,在对方之后,你不区分对方的生活问题,错误地将对方的痛苦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从长远来看,这就会成为一种思维上的惯性。 这样一来,你就会习惯性地体验别人的生活,体验别人每天经历的坏事,而自己的生活将永远处于各种问题和烦恼之中。 但其实,我不知道的是,这些焦虑大多不是我自己的,而是过度共情后吸收别人的。 比如,很多人听了别人的悲惨经历,总会在心里想,自己为什么这么惨,能怎么办,又该如何拯救呢? 可能是知己在倾诉后释放了情感垃圾,但因为过度的同理心,他没有分辨是谁的生活问题,谁拿走了,吃掉了对方的情感垃圾,并试图解决它。 那么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内耗。 我们需要明白,一切都太多了,不要有“救世主情结”,而是要懂得尊重彼此的界限,不要过多地卷入别人的生活。
左括号写到最后 左括号心理学家查尔斯·菲格利(Charles F. Figley)说:“由于长期暴露于移情压力下,身体和情绪的疲惫和功能障碍导致同情他人的能力下降。 换句话说,当你过度同情他人时,你就会产生“同理心疲劳”,因为你超出了自己的极限。 而当出现“同理心疲劳”,然后面对一些需要你同理心的人和事,就会出现麻木感。 然后那些必要的同理心关系也会因为你的冷漠而变得疏远。 所以,学会使用适当的同理心,这样你就不会过度使用它并麻痹你的同理心功能。 所以,最好适度冷漠,因为感同身受的能力是有限的,多关注自己,不要让自己总是沉浸在太多的焦虑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耗尽自我,使人际关系成为一种糊涂的逻辑。 记住要喜欢,只有恰到好处的同理心才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不消耗自己,还能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