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个人投资者可以借出自己的持股来获得利息收入,我之前问过客户经理是否可以借出我的A股持股,答案是个人投资者不能。
所谓再融资,是指银行、保险、**等机构A将资金和**借给指定的中介证券公司B,然后证券公司再将其倒给每个**公司C,然后**公司再将其借给投资者(两个金融业务)D。
对于金融投资者来说,杠杆做多就是融资,做空就是卖出证券。 融资需要资金返还,证券借贷需要债券返还。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把再融资归咎于市场,让我们看看是否有意义。
有几种观点:
1、**等机构开展证券再融资业务,利息不返还给人民,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这纯属胡说八道,打开**报表看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借贷利息收入。
*经理借仓**获取利息收益**,合法合规,完全没有问题。 反之,不借钱**,不捡羊毛是职业道德的问题,对吧? 至少业务能力达不到标准吧?
2、再融资业务庞大,80%已经借出,市场卖空力量巨大。
这也是无稽之谈,首先,能借的就是**型封闭**,指数型开放**,战略性布局**,其次,能借出的比例是有上限的,开放型不超过规模的30%,封闭度不超过50%。
2023年证券借贷再融资余额将低于800亿,公开发行**将持有51万亿,比例是多少?
从交易量来看,2023年证券借贷交易额将超过2万亿元,占比为123%;融资交易价值164万亿,约占年度交易量的17%。
可以看出,借贷几十万亿的规模,完全没有传闻。 与市场相比,这个规模不是很大。 再融资业务比再融资业务小这么多,你为什么不责怪融资业务不够大呢?
包括我经常听到的关于北水基金的影响,我真的听腻了,拜托,大哥们,几百亿在几千亿的营业额面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什么? 本质上是因为北水,还是因为债券再融资? 难道不是因为机构和**在砸市场,不想持股吗? 本质上不就是因为市场的羊群效应,跌得越多,卖得越多,集体恐慌吗?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制度的不公平和漏洞以及缺乏监督是。
再融资早在十年前就有,但最初并没有**,业务量很小,能进行战略配售的再融资是科技领域有大量的战略配售,在封闭期内是不可能的,以遏制不合理的投机,平衡做空的力量, 这使得战略配售可以开展证券再融资业务,这相当于绕道而行。你可以细细品味。
此外,证券借贷可以现金返还,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对**限制性股票进行再融资。
这些是真正的问题。 而根据冰山原理,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A股总是打着保护的名义搞各种事情,什么板块需要市值门槛,什么新股按市值按资本认购,哪两个融资门槛,让机构相对于世界有很多优势。
这又是弄巧成拙了吗? 评级**没了,可转债受门槛约束,输了就要吐槽社会,投资品种再好也要搞投机。 那么监管能做什么呢? 我只好把墙拉过来,不让你玩,免得你输了,给我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