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初,在他去世前几天,他的女儿李敏来到他的病床上。当时,董事长处于昏迷状态。 李敏默默地在他身边呆了很久,直到董事长醒来。 醒来后,他很高兴见到许久未见的女儿,但又有些难过。
** 握着女儿的手说:“娇娇,你怎么这么久没来看我? ”
李敏听到这话,只能默默地哭了起来。
无花果李敏和***的合影。
除了***和李敏本人,其他人听到这番话,也是很酸。
虽然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经过多年的疾病,他的精神已经不再坚强但在大家心中,他始终是一个精明睿智的领导者,一个屹立于天的伟人。
人们往往对英雄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自己流血流汗不流泪,永远也不会有柔软的时刻。
晚年,他还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一个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毕竟年纪大了,内心比年轻时软了许多。
这个时候,很容易被各种事情触动,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据他最亲密的机要秘书张玉峰说,他回忆说,晚年特别孤独。
无花果中南海游泳池。
1976年的除夕,是***去世前的最后一个除夕,是一个特别冷清的除夕夜。
那天气温低,气氛不高。 ***当时居住的中南海游泳池旁边很昏暗,只有微弱的路灯亮着。
张玉凤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吞咽非常困难,食欲也不强,在她一勺喂食下只吃了几口。
吃完饭后,大家都送***去客厅休息,靠在沙发上的***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鞭炮声,于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也应该放一些鞭炮。 ”
过了一会儿,中南海游泳池旁边也响起了鞭炮声,这里还有几分新年的气氛,**也微微一笑。
无花果** 与张玉峰。
**让工作人员放一点鞭炮,除了让年轻人也放个假,何不用鞭炮声驱散他们心中的一点点寂寞呢?
毕竟今年除夕的时候,他的亲戚和孩子都不在身边,也没有来访者,身边只有他和几个工作人员。
任何老人都希望在晚年能够与儿孙辈一起享受家庭乐趣; 也希望有老朋友在身边,也能聊聊这一年的趣事。
然而,对于***来说,要得到这样一个普通老人的幸福并不容易。
1976年,老战友所剩无几。
无花果**元帅。
**在他去世之前,我国排名前10位的元帅中只有4位还活着。
其中,元帅***于1963年12月16日去世,第二天***来到北京医院向他仰望多年的老战友告别,并为他写了一首诗《七法吊死同志***》。
目前,***参加的最后一场追悼会是**元帅的追悼会。
1972年1月6日,元帅**病逝,两人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就是非常亲密的战友。 在特殊时期,元帅**也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坚持为党和国家孜孜不倦地工作。
在回顾**将军的悼词时,删除了对功绩和缺点的评价,并说这些“不应在追悼会上作出”。
无花果参加元帅的追悼会。
当时,谁也没想到***会去参加陈元帅的追悼会,当时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
然而,在追悼会前一个多小时,**突然执意要出席,直接在睡衣外面穿上了一件“羊毛式”的连衣裙,又穿上了御寒外套就出发了。
当时,到达的时间还很早,**先去看了**元帅的遗孀张倩同志,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泪流满面。
参加完追悼会后,**已经很累了,累得好几次都上不了车,然后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勉强上车。 此后,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同年2月12日,他甚至休克了。
据医生回忆,这次大病过后,**的身体状况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后来,他没有去参加任何一位老战友的追悼会,主要是因为他的健康不允许。
无花果董必武同志追悼会。
从此,许多老战友的去世,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打击。
护员蓝桂英回忆说,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去世,听到这个消息,他愣了很久,半天不说话,一天没吃东西。
他只是不停地听着张元谦的《何新郎,送胡邦衡到忻州》,把诗的最后两句改成了《君去,休复》。
董必武与***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红军老兵和多年优秀领导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中国经济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货币体系的建立下了相当大的精力。
无花果董必武同志正在看报纸。
时年90岁高龄的董必武,从相识到一起为理想奋斗,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这样的老朋友死了,怎么能不动摇。
说起对***影响最大的,就是***和朱先生的去世。
这三位伟人都于1976年去世,**最早于当年1月8日去世; 7月6日,朱先生告别。
当时,***的死讯,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敢告诉***
***于1月8日上午去世后,消息第一时间送到了***的住所。 当时,***正侧躺在床上看书,一夜没睡。
无花果**死。
**在她身边** 孟锦云当时在卧室值班,她听到外面大厅里有人走动的声音,知道有人发了什么东西或者消息,当她走出去时,她看到了一张用于报告此事的白纸,她也被纸上记录的内容感到惊讶。
冷静下来后,孟**把纸塞进口袋里悄悄地回来了,见***还在看书,并没有注意到他已经出去了。
孟瑾云也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却无法一直集中注意力。
这件事情一定要告诉***,但是我怎么能慢慢说,这样***的情绪波动就不会太大,以免造成身体出现大问题呢?
她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等到***睡一觉。
无花果**与孟瑾云合影。
午饭后,休息了大约两个小时。 下午三点左右,政治局发来了讣告的副本,必须经过审查和批准。
孟**注意了董事长的精神状态,觉得没事,于是当天下午,她给了***看报纸的时间,她先是随便看了一些其他内容,然后假装不经意地拿起讣告单,读了第一句话:
“中国同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治疗无效于1976年1月8日去世......用于癌症”本来他闭上眼睛听她看报纸,但突然瞪大了眼睛,反应了一会儿后,他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然后又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眼眶憋不住泪水,泪水顺着脸滑落。 萧萌**心中的悲伤也控制不住,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一边哭泣,一边读着讣告,全程一句话也没说。
无花果**元帅追悼会。
孟**后来回忆道董事长那天没喝水,也没怎么看书,就在房间里坐了很久很久,不时默默背诵“恩来”二字。
虽然他的身体不再允许他参加追悼会,但***派人送了花圈作为向***告别的一种方式。
朱先生的死,对***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1976年6月26日,朱先生因感冒恶化为肺炎住院,10天后的7月6日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负责**日常工作的***立即赶到***病房,向他汇报了这个消息。
无花果** 主席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已经完成了抢救,还没有从昏迷中醒来。
他用嘶哑的声音问道“朱先生得了什么病? 你怎么。。。。。。如此之快”
在听取了朱先生的***情况汇报后,他吩咐对方负责葬礼。 然后他叹了口气:“'朱毛'离不开,现在朱已经去见马克思了,我快到了! ”
** 自1928年井冈山会议以来,他和朱先生一直非常愉快和密切地合作,在随后的48年里几乎没有分歧。
尤其是在战争期间,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因此得名“朱红”。 这不仅是对他们两人的尊称,也是大家对他们友谊和成就的肯定。 朱先生的死,可以说是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花果**元帅与***
除了老战友的去世,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带来***的打击和沮丧之外,他晚年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在身边,这也是他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之一。
**孩子没有缘分,他和他的四个妻子一共生了10个孩子,但只有四个活着长大,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结婚生子。
**他与第一任妻子罗氏的关系并不深厚,两人也没有孩子。 他的长子毛义英出生于1922年,是他和杨开辉的孩子。
毛岸英8岁时,与母亲一起被湖南军阀何坚抓捕,取保候审后来到上海,1936年被安排到苏联留学,直到1946年才再次回到父亲身边。
据老战友们回忆,当时他去机场迎接生病的大儿子,见到大儿子后,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多了。
无花果**与毛安英。
然而,毛义英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的要求下在基层工作。
1950年,他随志愿军出访朝鲜,在总部担任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 同年11月25日,年仅28岁的毛义英在美军空袭中丧生。
当时,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也感冒了,**为了战争和***的身体考虑,他暂时压制了彭先生发来的电报。
直到 1951 年 1 月 2 日,在第三次战役中美军战败和整个战线撤退后,电报才被移交给 ***
一封简短的电报,却读了很久很久,最后悲痛地说:“战争,总要有**。 然而,当晚他驱车前往石家庄休养。
无花果** 与杨开辉合作。
**他与杨开辉育有三个儿子,第三个儿子毛安龙出生于1927年2月,1931年初他与大哥毛安英一起进入上海大同幼儿园,但不久因病去世,有人说他迷路了。
总之,**失去了这个小儿子。
他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中,只有毛安卿活了下来。 他在苏联躲了很多年,经常不敢承认自己是个***孩子。
但这并不是说***对我儿子不好。
父子俩经常通信,毛安卿36岁,还没有谈恋爱,**曾写信给他,给他一些建议。 当上一任董事长的妻子批评毛安庆时,**也站出来为儿子辩护。
无花果毛安庆和他的家人。
毛安卿在父亲的鼓励下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翻译。
**后来,我不常去看毛安庆了。
曾经有人当面问董事长为什么不去看望当时生病的毛安庆。
听完后,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一见到他,我就会想起他牺牲的母亲杨开慧,他的哥哥毛安英,他也牺牲了自己的哥哥,以及战争年代的坎坷和......这么多牺牲的人
本文开头去看望***的李敏,是***和第三任妻子何子珍唯一怀上的孩子,安然长大,安然无恙。
无花果邓英超.
1936年冬,李敏出生在陕北宝安县。
“娇娇”的绰号来源于邓英超,当她赶紧向***和何子珍表示祝贺时,看到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孩,慈爱地说:“真是娇小啊! ”
于是娇娇就成了李敏的绰号。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的女儿姓李?
**等,在陕北的民族战争中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大家给自己起了个代号,**的代号叫“李德生”,寓意我们必胜。
于是***的两个女儿分别叫李敏和李妮。
无花果**与女儿李敏、李妮合影。
说起来,何子珍也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母亲,她生的六个孩子中,确认只有李敏长大了。
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名叫毛金华,但这个女儿出生时红军的处境非常不稳定,国民党即将攻打红军驻地,红军已经在做转移工作。
这对夫妇被迫将女儿寄养在当地村民的家中,但当他们回来时却找不到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访问发现可以找到一个,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承认。
老二是个男孩,但出生后不久就因为太虚弱而夭折了,这给贺子珍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第三个儿子毛安宏出生了。 同样不幸的是,他出生在红军即将开始长征的时候。 ** 将孩子交给三哥毛泽坦寄养。
无花果**与何子珍合照。
然而,1935年毛泽坦去世后,孩子也丢失了。
第四个孩子的经历也差不多。
红军长征途中,何子珍在担架上生下了第四个孩子。 在炙手可热的战况下,何子珍显然没有办法好好照顾他,只能花四块银元把他托付给当地村民。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何子珍没有留下任何令牌,所以找到这个孩子就成了一件难攀的事情。
李敏出生于1936年,是***和何子珍唯一健康的女儿。
无花果何子珍老**.
1937年,何子珍在苏联生下了他们最后一个孩子,并取了一个俄语名字,名叫廖娃。
然而,孩子的生活也非常糟糕,他在10个月大时死于肺炎。
在出生的六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女儿肯定还活着,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到达苏联后,何子珍的另一个期望没有实现——苏联医生未能帮助她取出体内的弹片。 这些鲈鱼后来陪伴了她度过余生。
正是因为当时何子珍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稳定,才把他们唯一的女儿送到她身边生活。
无花果1948年3月,李敏与毛安庆合影留念。
当时,李敏的两个哥哥毛义英和毛安庆也在苏联读书,这段时间对她来说很开心。
当时,因为何子珍和***的关系很尴尬,所以她不允许女儿姓毛,只用了***给她的昵称娇娇,母亲的姓氏叫何娇娇。
后来,贺子珍因为被陷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李敏被送到伊万诺沃国际儿童医院,在那里他开始了与父母一样的孤儿生活。
因为母亲在她年轻的时候一直拒绝父亲的存在,所以她并不知道***是她的父亲。
多年后,她记得伊万诺沃儿童之家的墙上挂着许多伟大的人物哥哥指着其中一幅画告诉她,那是她的父亲,她当时不相信,以为哥哥在骗她。
无花果伊万诺沃儿童医院的近照。
早些年,两人的父女关系并不深厚。 直到1947年,38岁的何子珍在王家祥等人与第三国际谈判后才从精神病院出院,李敏也随母亲回国。
回国后,何子珍有点尴尬,因为***当时已经再婚了。 刚回国的李敏也有些尴尬,因为她从来不知道***真的是她的父亲。
为此,她用俄语给***写了一封歪曲的信,内容自以为是:“我没有在苏联见过你,也不知道......关于它请尽快写信给我,看看我是不是你的亲生女儿,这样我就可以回到你身边了。 ”
**收到信后,我请人翻译成中文,并迅速回复女儿:“娇娇,你是我的亲生女儿......爸爸想念你,欢迎你回来。 ”
无花果1949年7月,**和女儿李敏在香山。
1949年初夏,阔别父亲近10年的李敏终于回到了父亲身边,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有了正式的姓李敏。
**对于身旁的女儿很深情,他见到人时说:“我家里有一个会说外语的外国宝宝。 ”
这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父亲都在炫耀自己可爱聪明的女儿一样,可见***对她的爱。
后来,***亲自教女儿中文,经常带女儿去香山公园玩,父女俩的关系也逐渐升温。
和毛安卿一样,李敏长大后,**一方面同意女儿的自由恋爱,另一方面又仔细检查女婿的选择。
无花果**参加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
后来,李敏也成为了父母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来回穿梭,轮流陪伴父母。
**和李敏的父女情很深,后来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四小姐。
迫于她的压力,李敏一家搬出了中南海,每次去看望父亲,都要等很久才能被联系上报,有时等了很久也进不去。
即使我有时去看望我的父亲,如果我遇到我的继母,我也会被嘲笑很久。 后来,继母干脆利用自己的权力,阻止李敏进入中南海探望父亲。
所以从***生病到去世,李敏一共只见过他三次。
无花果1963年12月26日,**与李敏和丈夫孔令华同居中南海。
第一次是在元帅**去世后不久,***的病情急转直下,李敏赶紧赶到医院探望父亲。
当时,***拉着女儿的手说:“你必须经常来看我。 ”李敏不忍心向生病的父亲抱怨,只能含泪点头。
第二次是在她病重的时候,李敏特意从丈夫的住处赶回去探望父亲,但当时继母只允许她看一看。
当她到达时,虽然已经获救,但还没醒来,李敏想在父亲身边待一会儿,却被继母等人吹走了。
直到她无意中从一份**文件中看到了父亲病情的消息,她才不顾一切地再次来到中南海,但***当时已经很虚弱了。
无花果** 与 Leene 合作。
在***的所有孩子中,唯一一个在父亲身边度过童年的就是李奈。 李妮也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被***深深地宠爱着。 然而,主席去世时,她并不在身边,只是回来参加追悼会。
伟人的伟大背后,是许多我们没有看到甚至没有想象过的艰辛。
**小时候和战友在一起,大部分孩子在战争中失去了联系; 晚年,感情深厚的战友相继离世,陪伴他的孩子有牺牲,有的不在身边,让他晚年无比孤独。
他仍然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但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孤独的父亲。
或许正是因为主人公的暮年,人们才对他的失落和悲伤多了几分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