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清除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的运动。
四川省广元市昭华中学教师王华勤,不仅有军部间谍的“恶行”,而且他的父亲王连山也是大地主,很快就被判处枪毙。
但就在王华勤被押送到刑场,即将被枪毙的时候,兆华县监狱突然收到了上级的来信。
正是这封信改变了王华琴的命运,最终她只被判处了3年的监管。
王华勤是谁? 是谁挺身而出,把她从刑场上救了出来?
王华勤,本名王昭,1914年9月出生于四川广元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
王家在当地富人,父亲王连山是名门望族的地主,曾在四川军阀刘翔的部队中担任军需官。
他不仅在四川拥有农田和工厂,还在重庆和上海经营着货币银行。
王华勤从小就很聪明,从来不忘读书。
五岁就开始在私塾读书,后来被送到南充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后,她被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录取,然后在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了两年外语,并精通许多汉语。
1935年,王华勤被国民政府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
21岁的王华琴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思想新潮,堪称一个意志坚定的进步青年。
特别是在留学期间,她不断受到新思想的影响。
观察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发展,她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中国目前的落后状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华勤随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回国,被任命为成都市民培训学校校长。
当年,王华勤的父亲王连山在南充做生意时,遇到了一个商人康玉山,两人成了不同姓氏的兄弟。
王华琴去南充读书时,父亲把她托付给康玉山一家照顾。
正因为如此,她和康玉山的儿子康内尔、康克明从小就认识。
初中毕业后,王华勤考上了上海正丰中学。
当时,康奈尔也恰好在上海读书,对她照顾得很好,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四川大学学习期间,康奈尔加入了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人民先锋队的重要领导成员。
之后,王华勤也来到成都与康奈尔大学团聚。
受康奈尔大学的影响,王华勤积极传播抗日思想,筹集资金支持难民。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37年8月中旬,在康奈尔大学的帮助下,王华勤顺利抵达延安,进入康达瓦窜堡分院学习。
在延安,她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那是她生命中充满幸福、温暖和热情的时光。
王华勤从康大学毕业时,是国民党与中共的第二次合作。
阎锡山要求中共派一批政治工作者到第二战区从事宣传工作。
王华勤于是到孙连忠的第27师担任政治教官。
王华勤参军后,组建了宣传队。
她带领宣传队,定期到部队表演、撰写战报,旨在激发士兵的抗日热情和士气。
她的工作对部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鼓舞了士兵的士气,为抗日斗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也让士兵们对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纷纷亲切地称她为“王教官”。
1938年3月,台儿庄会战后,日军集结约25万兵力包围徐州,以迅速歼灭该中队的主力。
王华勤跟着孙连忠的部队,一路撤离徐州。
部队每天要行军七八十里,这对王华勤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后,她和军队分开了,只能继续跟着老百姓,打算回延安。
从山东到习,她双腿徒步走了一个多月。
但到了习后,她却找不到八路军的办公室。
生活不熟悉,生计成问题,王华琴一度陷入尴尬。
然而,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了“战争干部团”的招生广告。
“战争干部团”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军事和政治训练机构。
在训练期间,受训者将接受基本的实弹训练、演习以及有关间谍和战术的军事课程。
但该机构也有一项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加入国民党的三个青年团。
无奈之下,王华勤想方设法报名加入“战争干部团”,却没想到被录取得很顺利。
不久,国民党军指挥局的一位少将来视察“战争干部团”,注意到名单上有王华勤的名字。
他没想到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报名,他既惊讶又感激。
但考虑到王华琴的学识和文化水平,以及她会说很多汉语的能力,他相信,如果她能被送到重庆,她会有更多的用处,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是,少将立即写通告,介绍王华勤到重庆抗日大本营工作。
台儿庄战役以来,王华勤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亲眼目睹了百姓在战火中四散奔波的惨烈场面。 她自己也一路流离失所,身心疲惫。
现在有机会回到四川老家,她自然欣然接受,第二天就坐飞机去重庆。
然而,当时的她无法预料到,这次去重庆的决定,会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到重庆后,王华勤在军指挥局第一部从事密码学研究。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与康奈尔重逢,两人也非常亲密。
事实上,康奈尔早在1937年10月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因为一直暗中从事地下工作,王华勤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国民**迁入重庆后,也涌入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增加。
这导致了价格**、纸币贬值和粮食短缺等问题。
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粮食产区相继被日军占领,四川的粮食问题更加紧迫。
1940年春,成都刚刚遭受严重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导致大米价格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资本家、政客和地主也派人抢购粮食,大量囤积粮食,结果老百姓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足够的大米,造成严重的粮食短缺。
三四千名饥民忍不忍饥,对成都南部的米铺展开了打砸抢劫行动。
国民党认为,时任中共成都市委学生委员会书记的康奈尔是抢米事件的主头人。
结果,国民党开始了对共产党人的大规模追捕。
五月的一天,康奈尔和其他几名共产党员在一家茶馆开会,用卡片作为掩护。
殊不知,这次行动已经成为军事指挥官间谍的目标。
傍晚五点左右,四川省人民代表处秘书长邓明杰下达了逮捕康奈尔的命令。
成都特勤队队长周维龙亲自带队执行攻占康奈尔的任务。
王华琴在会上得知被捕的消息,心急如焚,只好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传给康奈尔。
然而,军指挥局的纪律禁止她外出,她一时束手无策。
就在行动队准备出发的时候,王华勤一慌,毅然决然地咬住了舌头,吐出了一口鲜血。
军指挥局立即派出两名女**,送往医院收治**。
到了医院后,王华勤借口去洗手间,甩了甩身边的**,迅速赶到康奈尔所在的茶馆。
王华勤到的时候,康奈尔正在二楼打牌。
她走上前去,拍了拍康奈尔的肩膀,对他说“你起来,我和你战斗。 ”
康奈尔愣了一下,但当他看到王华琴的眼神时,他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迅速下楼,从茶馆的后门离开,正好避开了一分钟后赶到的侦探队,叫周维龙扑了上去。
康奈尔逃脱了国民党的追捕,伪装成乞丐离开了四川,回到了延安。
然而,等待王华勤的却是国民党调查组的审讯。
周维龙认为,抓捕行动非常严密,没有泄密的可能——除了当天离开军指挥局的王华琴。
军司令部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组,这个调查组组长,恰好是把王华勤介绍给重庆的少将军长。
一方面担心王华勤的家庭背景,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
这位少将一直在为王华琴的求情辩护,声称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追究她的责任。
最终,王华琴只被处以软禁6个月。
1947年,王华勤被调到广元家乡邮电局任局长。
但此时,她不想再从政,于是辞去了泸州的职务。
在泸州,她遇到了泸州中学校长卢长明。
陆长明也是共产党员,在他的推荐下,王华勤来到泸州中学担任教务主任。
因为工作在一起,两人经常接触,相爱很久,步入婚姻的殿堂。
王连山为女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不久,夫妻俩就回到了广元老家。
卢昌明是招华县中学校长,王华勤是总导师和中英文老师。
婚后,两人事业有成,有双子,家庭幸福。
脱离国民党的王华琴,终于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败和反间谍运动。
其目的是消灭国内的反动势力,打击腐败**,消灭国民党在国内的潜在势力。
王华勤的父亲王连山是昭华有名的地主,而她本人在军部工作,自然而然地成为打压的对象。
王华琴被捕时,她还是怀孕了。
她在昭华监狱被关押了24天,最终被判处死刑。
然而,王华勤刚被押送到刑场,昭华县长胡谦就收到了上级的来信。
信中提到,王华勤的思想是进步的,他被迫加入军事指挥部。
在军队司令部工作期间,她从国民党内部得知了逮捕共产党员的秘密行动。
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传给了地下党组织,帮助几位同志逃出了国民党,保住了性命。
这可以说明,王华勤虽然在间谍组织工作有“不良记录”,但一直怀有进步倾向。
因此,基于这一事实,要求胡谦对王华琴宽大处理。
这封信救了即将上刑的王华琴,她的刑期由死刑改为3年监管。
而这封救命的信,正是康奈尔寄来的,他当时是团西南工委副书记。
当年,他因为王华琴的死而逃过一劫,如今他用一封信改变了王华琴的命运。
王华勤出事后,组织派人与陆长明谈话,请他与王华勤划清界限。
陆长明一开始是勉强接受的,但后来迫于压力,他还是选择了和王华勤离婚。
1961年被驱逐出境后,王华琴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农民。
带着一对孩子,她嫁给了广元市宝伦镇的农民罗顺才。
王华勤不仅要养育孩子,还要负责家务和田间劳作,生活很辛苦。
但即便如此,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她。
在那个残酷而特殊的时代,王华勤成为千夫所指的批评对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无法忍受批评并试图自杀。
她的儿子罗勇帮她写了很多上诉材料,但无济于事。
直到1982年,王华勤才终于等到组织发出的纠错文件,在乡镇会议上公开宣布。
经过30年的不法行为,她的清白终于被揭露,她终于能够重获自由和尊严。
这一刻,王华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说“现在我可以做一个诚实的人了。 ”
1983年,王华勤受聘于宝伦中学,回到教育行业担任英语教师。
1984年,王华琴被诊断出食道癌,病重时昏迷不醒,但她还是反复背诵林黛玉的《葬花吟》。
“精华干净干净,胜过污垢沟渠”,这是王华勤一生的写照。
1985年3月16日晚9时,71岁的王华勤逝世,只留下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