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在厦门开往上海的G1654班列上,一群年轻乘客在乘务员的带领下玩游戏。 据报道,这列高铁列车的部分餐车车厢已临时改造成“婴儿行走舱”。
带着婴儿旅行是一个挑战。
此前,有脱口秀演员抱怨说,因为旁边坐着一个更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乘坐高铁的经历就像“坐在超市门口的摇椅上”,“一口气坐了五个多小时”。 虽然很荒谬,但它引起了共鸣。 相信很多人都害怕在高铁上被熊孩子“支配”。
路人有顾忌,怎么可能为人父母? 在现实中,除了极少数“装坏宝宝”的父母外,其实大多数父母都非常在意被当成“熊孩子”的父母对待。 然而,“神兽”要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并不容易。 出于这个原因,许多父母只能将婴儿带到车厢连接的过道上“出院”。 然而,过道不仅人满为患,而且摇摇晃晃,当成“走路的宝宝”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再说了,当“神兽”玩腻了,还是会吵闹的。 最后,对孩子来说可能还是很苦,对父母来说很累,对每个人都很恼火。
“步行婴儿舱”反映了服务温度。
随着春节运输运力的大幅提升,乘客对如何舒适快乐出行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如何让出行更加舒适便捷,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铁路作为一种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应该与时俱进,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开办“婴儿步行小木屋”的举措,是铁路部门为满足春节期间带宝宝出行的实际需求而做出的创新尝试。 这样的实验,不仅解决了家长的迫切需求,也让孩子在旅途中找到了乐趣。
更善解人意,让旅程更温暖。
归根结底,所谓的人性化服务,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需求。 正如网友所评论的那样,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用一种温暖可操作的方式回应了“大小乘客”的需求。
其实不光是铁路,在其他“回家的路上”,我们不妨多一些这样的同理心,并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精细的服务,让返乡的旅客有惊喜,感受更温暖。
以上与新华社、广州**、红网整合)。
V视角:斯通:高铁有“婴儿行走舱”,有宝宝的和没宝宝的都幸福。
邹炳远:这辆马车有点意思,我真想带儿子去看看。
亲爱的:当我回到家里,你遛你的宝宝,每个人都很高兴。
萧玖:这种想法真的很受人喜爱,值得推广。
植物人石军:满足不同的需求是好的。 此外,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一个小小的改变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 高铁设置了“婴儿步行舱”,让父母无忧无虑,让孩子开心,让其他乘客舒心。 当然,这也体现了铁路部门的“用心”。 春节是“人类最大的周期性迁徙”,而面对这次旅行的“大考验”,只有服务越精细、越人性化,人们的出行才会越舒适。 我们期待更多的服务部门努力工作,用心、用心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