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宏观战略下,中央国有企业成为我国风光新能源电站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五大发电集团,其新能源持有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2022年底的38%。
2023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关键之年,五大发电集团交出了怎样的新能源“成绩单”?
风能和太阳能产量超过100GW
年末年初,五大发电集团先后披露了2023年新能源产量。 从数据来看,去年五大企业风光发电新增并网容量总量突破100GW,全部企业均创下新高。
其中,领头羊依然是清洁能源“巨头”国家电力投资公司。 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管理光伏装机容量超过7683万千瓦,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2022年底,PV Holdings的装机容量为5,330台360,000千瓦。 这也意味着去年仅增加了超过2300万千瓦的光伏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能源将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93%。
飙升的国家能源集团将2023年的可再生能源定义为跨越式增长的一年,新能源开工3308万千瓦,投产2616万千瓦,远超年初设定的计划目标,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45%。 2021年和2022年,中国能源集团新能源产能将超过1000万千瓦。
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2023年新能源产量数据接近。 其中,在2022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的基础上,华能集团2023年将再次突破700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 华电集团2023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27台7%,以2022年数据计算,2023年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846万千瓦。
大唐集团略显落后,但2023年仍将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新能源开工1430万千瓦,投产1155万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为实施“双碳”战略,五大发电集团制定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战略规划。 不过,从前三年的数据来看,进度不一样,除了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和国家能源集团是半数以上的任务外,其余企业未来两年仍面临压力。
截至2023年底,五大发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进一步提升,最高提升至69家89%,清洁能源电力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注:大唐集团数据为2023年年中数据)。
人事调整项下的“变数”
毋庸置疑,为了落实新能源战略规划,五大发电集团已经锚定了目标,并继续加速实现目标。 但作为企业的舵手,“第一”的调整也为企业竞争埋下了变数。
2024年初,将迎来大调整,掌舵7年的钱志民将卸任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职。 钱志敏可以说是引领了清洁能源转型的先行者。 早在2018年,钱志敏上任元年,就制定了“2035一流战略”,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的企业愿景,加快从传统综合能源企业向清洁低碳能源企业转型。 同时加大对光伏的投入,形成了从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电站建设运营到组件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飞猛进,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
钱志敏的继任者是刘明生,他曾在大唐集团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但对于刘明生来说,并不陌生。 他不仅在重组前在太中集团工作多年,还与钱志敏合作,担任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在刘明生的新掌舵下,新能源版图将如何展开,备受市场关注。
“十四五”期间,“最高领导人”也由华能集团、华电集团进行调整。 2022年9月27日下午,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同日正式宣布调整董事长、党委书记。 曾任华电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的温树刚前往华能集团担任党组主席、书记; 原董事长、总经理、副书记江毅接替温树刚担任华电集团党组主席、书记。
此外,国家能源集团的“掌舵人”刘国岳也濒临退休。 根据规定,大型央企最高领导人的退休年龄为60岁,可视情况放宽至63岁。 刘国岳领导的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风电寡头垄断,其近年来在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事实上,不仅是五大发电集团,很多能源央企的“高层领导”也即将达到退休年龄,此次人事调整也将给未来风能和太阳能新能源的投资带来一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