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韵欢庆“清”年,中国昆曲博物馆下周一重开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02

你可能没有听过完整的昆曲,但你不会对“不去园林,怎么知道春天如约而至”这句话陌生。 《牡丹亭》中的这句经典抒情诗,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和昆曲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下周一(2月5日),经过两年的精心打磨,中国昆曲博物馆将以崭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也将为苏州戏曲博物馆带来前所未有的蜕变。

在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

说到昆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表演形象和演绎艺术,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一挑眉一举,一挥袖子,一招一招,背后隐藏的文化也需要认真挖掘和挖掘。 以历史为纵向,以人、物、物为横向,昆石馆的陈列为观众呈现了流淌的历史。 无论是挂在墙上的**,还是放在柜子里的文件,都能把人带回那个辉煌的时代。

该博物馆收藏的昆曲表演剧本是全国最大的。 此次昆博展将聚焦沉浸式展览体验,全面盘活泉金馆古建筑空间。 步入式体验区的打造,衬托出优雅与共同欣赏的艺术氛围; 数字化多专业音视频互动的引入,体现了“馆里看演出”的亮点,向大众全面展示了昆曲的发展、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唯一的“民族品牌”昆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也是难得的“双文”博物馆。 它所在的全津会馆是光绪五年(1879年)在苏州经商的山西人共同建造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苏州众多会馆和办公室中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被选为大运河苏州段58处遗产之一。

为拓宽昆曲研究的文化视野,馆内设置的“大运河与昆曲”专题展览将诠释会馆与大运河的深厚历史关系,将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标志性战略地位与全津会馆作为商会传播昆曲的历史节点联系起来, 突出了会馆主体在昆曲传播史上的重要作用,从空间叙事逻辑的角度强化了这一本体空间与博物馆功能空间的统一。

舞台是好戏,味道是“过瘾”。

依托中国昆曲博物馆现存于清代以来苏州保存最精致、最完整的古舞台——全津会馆,舞台顶部雕花圆顶沉箱的设计再现了传统舞台“徘徊之声”的立体音效,东西包厢与后厅形成具有东方古典美感的传统剧场。 开幕当天,昆曲经典选段《天官福》《牡丹亭-园林》《天下音乐-钟逗娶妹》将在此上演。

在即将到来的农历正年之际,博物馆启动了2024年春节演出季,从农历初一到农历初五,有5场精心准备的15场演出,涵盖昆曲、昆曲、 锡剧、越剧、江南丝竹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演出时长30分钟,邀邀戏迷和观众一起欣赏中国戏曲之美,共庆春节。

毗邻中国昆曲博物馆,同为苏州戏曲博物馆附属的中国苏州平潭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民族品牌”苏州平潭特设博物馆,其“吴源深渊”平潭书店可追溯到清代的“老一和”茶馆,是苏州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平潭书店之一, 并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年春节,书演将从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持续到元宵节,常熟平潭剧团的两位演员华春红和向阳将带来一首长诗《王老虎抢亲》。 从3月开始,全年每个月上半月,书店还会定期邀请来自江浙沪的专业团体进行长篇评论书目编排,让更多人通过最真实的评论艺术,沉浸在原汁原味的苏联式慢生活之中。

社会和教育服务促进文化传承

新推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作为苏州文化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将进一步聚焦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社会教育文化品牌,突出现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宗旨,将传统戏剧与地方民俗特色相结合, 并融入人文关怀。

博物馆将以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为基础,以传承苏州方言文化为宗旨,充分利用两馆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多感官联动,为参与者带来更清晰的文化理解和独特的体验。 同时,围绕“我们的节日”、“二十四节气”等相关主题,以非遗为主线,创新连续性和可见性分析视角,讲述苏州故事,展示江南文化,诠释人文精神。

昆曲和平潭都需要深深扎根传统,深深扎根于人民,深深扎根于生活。 增强与年轻观众的粘性,打造潮流与传统并存的新型文化互动空间,这个焕然一新的城市窗口和文化地标必将不负众望,让多元、开放、包容的戏曲艺术在姑苏文化的沃土上不断生长。

编辑:深秋)。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