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到了,你是不是已经打算回老家了?
也许你也有同感,当亲人团聚,父母和长辈在欢笑,而年轻一代似乎疏远了。 近日,浙江某女子在网上发文,形容自己年轻人过年时的状态,场面发人深省。
女方丈夫有三个兄弟,都在老家盖了三层楼的房子,住得很近,就像邻居一样。 平时大家都在田里干活,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聚在一起。 然而,尽管表兄弟俩很少有机会见面,但当他们聚在一起时,他们显得语言贫乏,他们之间的交流似乎很有礼貌和陌生。
孩子们都长大了,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今年春节都回老家了。 然而,即使遇到表兄弟,他们仍然会礼貌地打招呼,然后尴尬地微笑,找借口回房间玩手机。 这种情况引起了该女子的注意。
女子碰巧目睹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两个表兄弟站在门口,相距不超过五米,都看着十字路口,车来往往,好像在发呆。 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应该有共同的话题,但他们选择故意移开视线,避免互相交谈。
女人好奇地向两人喊道,问他们为什么不站在一起聊天。 两人笑了笑,然后互相看了看,找了个借口进了屋。 这让女方感叹,小时候她和表姐们连隔墙都能畅所欲言,但现在孩子真的变了,似乎家庭纽带被割断了。
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有人提到,自己的孩子回到家乡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几乎不愿意出门,甚至见到表哥,也只是笑着玩手机。 不像以前,小时候喜欢探亲,因为那时能尝到美食,但现在孩子似乎没有太多的物质缺口,自然也就不再对探亲感兴趣了。
其他人在路上与表兄弟尴尬地瞥了一眼,假装没看到对方,直接走了过去。 这种情况让人发笑,因为虽然没有正面的沟通,但眼角还是有一丝亲切的。
也有人提到,90后已经断绝了家庭纽带,只有70后、80后还在努力维持。 有些人甚至承认自己不愿意离开亲戚,因为一坐下,就会被问到工资、孩子的成绩等等,运气好就会嫉妒,如果运气不好,就会被人嘲笑。 这种虚伪令人厌烦。
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去亲戚家? 除了上述原因外,钱太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年轻人在网上抱怨自己匆匆忙忙地回到出租屋,给家乡的孩子准备红包,给父母带年钱,花掉一个月的工资的经历。 可想而知,回国后,三句话不留钱,四句话谈婚论嫁,五句话讲存钱,这让他感到压力很大。 没过几天,就和家人吵了一架,决定收拾行装,回到城里的出租屋。 虽然环境荒芜,但至少是安静的,没有那么紧张。
这种现象表明,年轻人不喜欢探亲不是因为他们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们与传统信仰不同。 年轻人更关心个人隐私,不愿意被问到太多的私人问题。 长辈们看似关心,但实际上却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年轻人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不会去探究别人的私事。 结果,他们只能默默地站着,看着长辈们说话,无法融入谈话。
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和他们的表亲很亲近,但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可以谈论,因为他们没有太多同居的经验。 他们见面时不能问工资和成绩,因为不想对别人做,所以选择保持沉默,微笑是一种相对尊重的表情。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和睦相处,但我们必须明白,胁迫是没有意义的。 据一位老师分析,年轻人不喜欢去亲戚家,这恰恰说明他们更看重情感。 他们不想虚伪,也不喜欢强迫别人。 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与他们熟悉的人交流。 即使他们回到家后也无话可说,但请放心,一旦他们到了同学或朋友圈,他们就会有很多话要说。
总而言之,年轻人知道如何权衡取舍,如何取悦自己。 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没有绝对的对错。 父母也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不情愿地与陌生的表亲交流只会让情况更加尴尬。 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和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