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与新网传媒共同按照“准确、正确、做得好”提案的要求,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旨在深入挖掘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树立典范,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提案, 科学可行的高质量建议,为推进青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立足点,讲好中国故事。 青岛是具有“山海”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青岛的城市文化资源尚未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气质。 “在青岛举行的十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上,政协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青岛文化品牌的提案,该提案在会上也被评为优秀提案。
青岛具有独特的“山海”特色。 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讲述城市故事基石
城市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和材料库,是中国故事的生动例子和案例。 “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是讲好城市故事的基石。 在青岛政协看来,文化决定城市的高度,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山海”特色。
青岛能有什么样的城市故事? 政协认为,如果能够充分挖掘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打造一个能够统一向外传播、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讲好精彩的青岛故事,向世界传递青岛的声音,就能让青岛的城市品牌大放异彩,让每一个来到青岛的人都忘了归。
整合青岛历史文化资源,赋能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
在青岛召开的十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上,政协民主共同体提出,从建设“山海文化”城市品牌、打造精品品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博物馆城三个方面构建青岛文化新格局。
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城市文化建设也离不开人才的凝聚力。 全国政协表示,青岛是一座多元文化城市,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优秀人才。 在此基础上,青岛要创新文化大师吸引机制,制定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资金。 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和规范的评价体系,为创业、在青年中工作的“文化人”创造和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政协还建议,青岛要在大型项目中发挥带头作用,加强数字赋能,培育多元化业态,丰富休闲娱乐功能,提供多层次、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
青岛通过文化旅游赋能历史城区保护和更新。 打造青岛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本部门采取多重措施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青岛政协民主进步圈的提出,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重点不谋而合。 目前,青岛以山海特色打造一系列文化品牌,以文化旅游赋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进一步推动青岛“博物馆之都”建设。
此外,在人才方面,青岛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青岛将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文旅产业数字化赋能,提升文旅消费供给水平。
下一步,青岛将根据提案提出的建议和青岛文化旅游的实际发展,多措并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打造青岛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Wenxin.com 记者顾青青。
关于打造特色鲜明的青岛文化品牌的建议
提案人:青岛市政协民主进步圈
城市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和材料库,是中国故事的生动例子和案例。 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是讲好城市故事的基石。
围绕加快推进青岛“生机海洋城市、精彩宜人城市”建设,充分挖掘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统一向外传播的城市文化品牌,讲好精彩的青岛故事,向世界传递青岛的声音。 现提出以下建议:
1、打造品质,打造青岛文化新格局
1)打造“山海文化”城市品牌。青岛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齐文化、琅琊文化、崂山文化、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工业文化、港口文化等文化,形成了悠久而独特的青岛地域文化,但文化认同不够,传播力不强。 青岛具有独特的“山海”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创新、开放、自强、进取”的文化内涵,与青岛的气质高度契合。 建议以“山海”为代表,融合青岛的多元文化元素,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 举办“山海文化”论坛,建立“山海文化”智库,开展专题研究和文化交流,打造“故事、形象、品牌、产品”系列IP,讲好青岛“山海”,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独特城市文化。
2)成为优质品牌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对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古村落的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融合文化元素,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新空间。 围绕中山路、观陶路、八大关等13个历史文化街区,明确整体定位和风格,按照“一街区一品牌、一院一山水、一店一特色”的原则,加强街巷、院落的文化活化, 对“老字号”商铺进行个性化设计,讲好街区、院落、店铺的故事,注入“文化烟花”,不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质。
3)推进博物馆城建设。以老城申请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兴建青岛历史文化博物馆、崂山文化博物馆、八大关建筑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名人馆等一批重点博物馆。 探索创新“引领世界、社会参与、企业联动”模式,积极推动社会建设更多非国有博物馆,打造更多“小而美”的博物馆,凝聚青岛博物馆社区,保留青岛历史文化记忆。
2、集聚人才,激发多元文化发展活力
1)创新文化大师吸引机制。青岛作为一座多元文化的城市,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优秀人才。 针对文化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制定专项招聘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青岛文化人才和国际知名人才在青岛设立工作站和房间,形成更多的“创意街”、“作家巷”和“画家村”。 积极吸纳各类文化大师来青岛创业,实行个性化服务,共同为城市文化建设汇聚智慧。
2)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以文化强市”为目标,组织实施多层次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文化人才。 全面摸清各类文化人才基数,制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分层次分批培养。 充分发挥青岛市高校学术引领作用,针对传统文艺、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艺术、电子竞技产业等新文化业态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有序”培养,造就文化产业实务人才一批。
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和规范的评价体系。 积极申办国家级文化奖、“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品牌文化项目,设立青岛市文化创新人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 定期选拔优秀文化人才到先锋区和优秀文化企业学习培养,鼓励和支持当地人才和对外交流合作。 在“税收、医疗诊所”等重点问题上,做好配套服务,让在青年中起步、工作的“文化人”不受干扰,安心发展。
3.提升能量水平,赋能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
1)以重大项目实施为带动。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行的优质湾区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向西海岸、高新区、蓝谷等地区集聚发展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大项目引领作用,重点扶持出版传媒、影视产业、演艺等优势文化产业集聚、智能化、创意融合,用文化产业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做强做强“电影之都”、“科学之岛”、“创意之都”, 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
2)加强数字赋能。坚持文化数字化主攻方向,加快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壮大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出版等文化企业,搭建数字文化发展平台,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 结合沪深文化产业园的先进经验,“新百”创意产业园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将实现数字化赋能,推动创新文化产业集聚,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
2)创造多样化的消费供给。充分利用青岛首批“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加强文旅消费研究,全面提升“吃、住、行、出、购、娱”。打造“名山名景名岛名美食名节、名风俗名”特色品牌,规划“青岛海景”“滨海徒步游”“文化产品街区”“海岛体验游”“海洋研究游”“崂山素描”等精品路线。 借助“青岛啤酒”、“山东美食”、“海鲜”等青岛特色,推出“青岛美食”系列,加强“特色精品酒店区”建设,打造精品酒店。 挖掘夜间经济的消费潜力,加大对路演和小剧场的支持力度,布局特色茶室、水吧、艺术体验馆、“网红”书店、图书馆等。 培育拓展云旅游、云展、云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提供多层次、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