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的一篇帖子引发了热议。
怎样才能找到你梦寐以求的工作?
该帖子列出了一些本身非常常见的项目,但它们都必须满足困难的工作条件。
比如月薪6000元,工作时间合理,环境友好,福利待遇完善。
这引发了关于收入满意度的讨论,不同的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心态。
有人对月薪6000元表示满意。
也有人认为这还不够,至少要月薪1万元才能感觉到自己“活得像个人”。
评论区有很多人发布了自己的作品,他们可以轻松满足以上所有要求。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6000元不仅仅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收入,更是很多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数字。
有人分享了他的无奈:月薪3500元,已经六年没涨了,连声音都不敢发声。
那么月薪6000元算高吗?
让我想起了热搜上反复出现的一个讨论,一个几乎每年都会被讨论的话题:月收入超过万元真的那么普遍吗?
其中,有一个备受赞誉的答案,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社会没有改变,只有发声的群体。
月收入超过1万的人,虽然只占社会的一小部分,却拥有绝大部分的发言权。
他们的声音造成了一种错觉,即月收入超过10,000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所2019年的数据,我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家庭比例仅为061%。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根据Max的《中国2020年高校毕业生培训质量跟踪评价》数据如下
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税前,含工资、奖金、津贴等)的应届毕业生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3%。
也就是说,有 68 个1%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收入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的固化。
当我们将目光从网络上的声音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时,也发现了另一种情况。
在三四线城市,月收入低于6000元的年轻人是常态。
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很多人来说,月薪的稳定性和可能性被无形的限制所束缚,成为无法打破的天花板。
他们经常有的共同感受之一是:
月薪不高,也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
就好像收入定在这个水平上,无法突破,这才是最绝望的地方。 ”
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提高赚钱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反脆弱性》一书中,塔勒布认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似乎令人放心,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稳定会成为限制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比之下,那些生活在不稳定环境中的人,如出租车司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强,更有可能实现收入增长。
月薪6000元在当今社会并不算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实现。
在讨论收入时,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关注那些在生活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同时,也要认识到,改变收入的关键是自我提升和不断学习。
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揭示,能够赢得生存之战的物种不是速度更快的物种,也不是自然界最“配置”的物种,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