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回家过年不呆在家,住酒店”的话题开始火了。 网友们正在为此而战。 有人觉得回家住酒店有点“震撼”,让新年的味道淡了; 也有人觉得回家住酒店更方便、更舒适。 无论如何,过年回家住酒店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20%,返乡探亲、短途旅游客流量是县城酒店的主要消费群体。
我是回家在酒店过年的人之一。 很多年前,我带着当时还是我女朋友的妻子回家第一次见到我的父母,住在我家乡的一家旅馆里。 这些年来,虽然我一直住在我家的房子里,但我大多住在酒店里。 表面原因当然是老家的房子小,没有多余的房间,但作为经常出差出游的“酒店控”,我们心里并不排斥住酒店,甚至更享受住酒店氛围。
过年回家住酒店,首先更省心。 如果住在家里,就算有现成的房间,父母也要准备额外的被褥、洗漱用品等,离开后难免会打扫卫生,只是几天,实在不值得费心。 酒店一般提供自助早餐,春节期间更丰盛,有的还提供迎宾水果和下午茶,不用担心“吃什么”。
年轻人和长辈生活习惯的不一致,也是很多网友支持过年入住酒店的一大原因。 年假七八天,上路前后有两天。 年轻人当然期待假期后回家睡几天,给自己充电。 不过,家里的老人还是习惯了早睡早起,住酒店可以让双方按照自己的作息方式生活,也无形中避免了一些潜在的“文化冲突”。
这些年来,随着风俗习惯的改变,我明显感觉到入住酒店过年的客人数量增加了。 其中,有的是过年旅游的游客,往往在农历正月初一出发,这体现在农历正月初二开始的酒店房价上**; 也有很多客人像我们一样在酒店度过除夕夜,只是利用时差,住在比较优惠的**。
今年,我们选择了家乡的一家五星级品牌度假酒店,距离我父母现在住的房子有5分钟的车程。 入住时,前台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如果想在酒店吃晚饭,最好提前预约,“尤其是新年第一天晚上客人很多的话”。 这里的晚餐是指酒店全日餐厅的自助餐,至于比较正式的中餐厅,恐怕座位早早就订满了,不会被接受。
我们还是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没有体验酒店的自助餐。 然而,两年前,由于新冠疫情,当一家两口独自在北京过年时,他们曾经在除夕夜在酒店食堂享用了一顿除夕大餐。 其实在春节夜吃自助餐的人还真不少,我记得那天晚上的高峰期大餐是满满的。 相较于昂贵的除夕大餐**,自助餐**通常更实惠。 对于小家庭来说,如果跨年大餐太复杂,难免会浪费,但如果马马虎虎,味道和仪式感少一些,自助餐可能是两全其美的。
如果选择一家服务设施齐全的酒店,你也能感受到度假的感觉。 今年,我们入住酒店,坐山面水,在房间里可以一边洗澡一边欣赏湖光山峦,还有室内外游泳池、桑拿房、儿童游乐场、星巴克自助咖啡机等设施,并提供围炉泡茶等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度假需求。 说实话,在某种程度上,“过年”已经成为一件很累的事情,酒店可以让人放松一下,在过年的繁文缛节中找到一片纯洁。
有人担心入住酒店没有年味,但实际上,随着入住酒店的客人数量的增加,酒店也在努力营造新年风味,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今年农历新年第一天的早晨,我们住的酒店就准备了一场舞狮,吸引客人前来观赏和欣赏。 难免有人觉得这种人造的年味有点“商业化”,但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住宅小区的现代人来说,又有多少天然的年风情和年意呢?
过年回家住酒店,其实是现代社会流动的结果。 因为离开了故乡,故乡最终变得陌生、遥远,成为童年的记忆。 然而,即使记忆中的故乡早已不复存在,当流浪者归来时,他也总需要一个可以站立的地方,一个可以安息灵魂、短暂休息的地方。 小时候住酒店可能少了一点与家乡的亲密感,但同时也体现了成年人的独立和成熟,让个人和家乡互不打扰。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有的人在酒店过年,有的人在飞机、游轮等交通工具上过年;有的人坚持跨越千山万河的家乡,有的人“倒过年”,邀请家人到辛辛苦苦团聚的城市。 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反映了对现代生活的适应,并不是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其实,只要跟着自己的内心走,找到让自己安心的“舒适区”,不管怎么过年,都能找到新年的味道,得到温暖。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