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记者陈棠棠。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浙福两省交界处,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滁州市九个县(市、区)很受欢迎,属于自发自娱自乐的民俗活动,故被称为“滁州半龙”。 2009年,“滁州班龙”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滁州班龙是一个大型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组织村、族、帮派的舞龙队,需要近200人参加完整的表演。 龙的制作精湛,材料以竹、木、棉纸为主,集打、塑、织、贴、染、贴、画、打、钉等工艺于一体,结合书画、剪纸、雕刻等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展示和表演的一种形式。 在龙年新春之际,《潮报》采访了滁州班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吴良满,请他讲述自己和滁州班隆的故事。
吴满亮. 旁白:吴良满。
舞龙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但我小时候不记得了。 记得我老祖宗的老人吴老兰说过,200多年前,在丽水连城的吴村地区,有过年过节舞龙的习俗。不过,听说五村最早流行的东西是舞龙,而不是板龙。 与班隆相比,布隆的制作和舞蹈手法比较简单,操作简单,不需要很多人,所以更容易组织活动。 后来之所以改为舞龙,是因为有一年村里的布隆队在老竹镇梁村跳布隆舞时,当地村民按照当时的习俗向布隆人扔鞭炮表示祝贺。 后来,有村民建议把舞改成龙,因为舞龙不能向龙扔鞭炮。
我从村民那里听说,1952年,吴村组织了一场舞龙活动,那时我还没出生。 我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与 Banlong 取得了联系。 我记得1976年我第一次参加村里组织的舞龙活动,也是村里20多年后第二次举办舞龙庆典。 我的表弟吴存儿是竹村班龙表演的支柱。 带上龙珠是舞龙的关键,舞龙过程中的阵型变化都是由龙珠指挥的。 龙珠由高80厘米、宽50厘米的圆形灯笼和顶部的山竹组成,单人跳舞引龙,是舞龙的主角。 龙龙由龙珠牵着,龙头紧跟着龙珠,龙珠走到哪里,整条龙就会盘绕。 当时,舞武村舞龙的阵法有十字阵、梅花阵、烧香阵、铸锭阵、鸳鸯阵、五星阵、三角阵、龙头、龙尾、龙蛋等,根据舞龙场地的大小和形状而定, 龙珠手计划选择阵法,舞龙连成阵法,一连扣。舞龙时,整条龙气势磅礴,表演生动活泼。 各种阵法都需要龙珠的指挥,而龙珠的舞姿层次是舞龙好不好的保证,看似容易,实则不难,而且对技巧要求很高。
从知道村里班隆舞的那一年起,我就经常跟着表哥去看班隆舞的制作和绘画。 渐渐地,我对板龙的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表哥问我是否有兴趣学习如何携带龙珠,我说我喜欢,他问我如何教我。 于是,在1978年,我开始向他学习携带龙珠的技巧。
扛龙珠是一项对体力要求很高的活动,圆圆的灯笼和山竹看似不重,但跳起来也相当困难,更何况舞龙很长,一个晚上不到五六个小时,十多个小时,需要很大的毅力。 那时候我才二十多岁,体力还不成问题,关键是要能够掌握一门比较全面的舞龙手法,这才是舞龙的主要问题。 竹村是个好龙珠手,也是一个好高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两年过去了,我基本掌握了携带龙珠的艺术。 有一年,村里又开始跳龙了,表哥年纪大了,就让我试试,我担心自己带不好,但是我真的很想试一试,就努力上去,没想到第一次表演会很好。 从1982年开始,吴村的班龙舞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是吴村班隆最繁荣的时期。 那一年,村里又来了个龙珠手,带来了龙珠,但功法不学,舞龙阵变得乱七八糟,龙头进不出,场面十分尴尬。 从那以后,村里每次有舞龙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带上了龙珠。
我参加舞龙很多年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场。 一次是在1997年,当时他参加了丽水市庆祝“香港回归”的大型民俗庆典演出。 当时,青林村、吴村、老猪妈村三支舞龙队在丽水市乃艾寺广场举行庆祝活动。 当时,五村龙在丽水的大街小巷里翩翩起舞,其舞龙在“浙江”**上,为丽水这座山城增添了光彩。
还有一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滁州班龙最热闹的活动。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丽水市人民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暨2005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开展了一场大型的“莲花城舞龙舞狮”庆祝活动,3000余人表演了130多分钟,并出于丽水人民的诚意和热情,翩翩起舞,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天下之下,令人大开眼界,一共20余条龙族聚集在丽水周边市区,在奈思广场开展大型舞龙舞狮活动。208节的云河翔龙获得“滁州第一龙”称号,五村班龙获得银奖。
舞龙是一个艰苦的娱乐项目,龙的龙身是用木板和纸、竹条等做成的,重量不轻,而且舞龙除了本地人之外,大部分都要去别的村子,除了去一个很远的村子用拖拉机运到一个地方再组装, 大部分地方几乎都在步行。武村半龙的足迹遍布连城周边的乡村和丽水市、碧湖镇、青田拉口等地。 当时瓯江上没有桥,要去水阁等地,要先坐渡船,再上岸集合。 有时舞龙结束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白天在家睡觉,第二天晚上还要去别的村子。 1987年,我花了5000元钱买了木头、竹子、纸张、蜡烛等,雇了不少人帮忙加工、装订、画画、粘贴。 舞龙往往要到一些村子或者一些村民家里去祝贺和乞讨,不到几百元,几千元,除了费用,剩下的钱都要给舞龙的工资,过去一般一天只有2元多,1987年有7多元, 大家都很开心。
舞龙是一个集体项目,组织一支舞龙队,从100多人到几百人不等,都需要年轻而强壮的劳动力。 龙头需要七八个人一起扛着跳舞,龙身一般是一人一组,跳舞的时候,需要其他人在一旁帮忙,龙尾需要三个人。 舞龙时,鼓乐队有七八个成员,少则三四个人。 1987年的舞龙队有125个舞龙段,是吴村最大的舞龙队。
由于积极参与舞龙活动,2009年被文化部门认定为丽水市首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还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艺术人才。 2000年获莲都区“走进新世纪”民间艺术大会组织奖暨表演一等奖; 2003年参加丽水市民艺术街头演出,获金奖; 1998年、2000年、2005年等,丽水电视台多次播出我率领的吴村班龙队演出的盛况。
近年来,由于舞龙活动需要的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出于安全责任考虑,部分领导不愿批准,舞龙活动主要局限于偏远农村地区,自2005年龙狮比赛以来,丽水市一直没有舞龙活动; 由于大量村民外出打工,在家时间短,舞龙很辛苦,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参加,吴村的春节舞龙习俗逐渐消失。 作为舞龙技艺的传承者,我心里还是不能放弃的,一有机会就经常带两个儿子和一些村民去参加舞龙、七龙珠。 尤其是我自己家,我规定每年跨年晚宴,父子俩要复习饭桌上拎龙珠的技巧,以桌为场,以筷子为龙,一起展示舞龙场面,希望五村班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水半龙的精髓,很多地方都邀请我当老师,给大家讲解和培训半龙舞的要点。 希望将滁州板龙的文化底蕴和精髓带给大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