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从最早的“三国混战”(中、韩、日企业平分)到“中韩霸权”。
2023年,中国企业将扩大与韩国企业的差距,前者的市场份额将超过63%。
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
近日,SNE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负荷数据。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车量约为705辆5GWh,同比增长386%,产业链相关企业也迎来了高增长,各国企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之前的“中韩霸权”到逐步转向中国企业引领世界。
2023年,市场份额排名前10的动力电池厂商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空、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宁德时代仍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为2597GWh,同比增长超过40%,市场份额较上年进一步提升至36家8%。得益于汽车订单的内消化,比亚迪以15分的优势获胜凭借8%的市场份额,它已取代LG新能源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52个6%,亿纬锂能取代富能科技进入全球前10名; 2023年,这六家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合计将达到63个5%,比上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
在这场能源转型的竞争中,中国厂商市场份额的扩大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而日韩企业的市场份额则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前10大动力电池厂商中有3家来自韩国,分别是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2023年三家韩国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为231%,比上年减少1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 这家日本公司是唯一一家松下“脱颖而出”的公司,累计年装载量为449GWh,市场份额从7%下降到64%。
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全球每十块动力电池中就有六块是“中国制造”,一方面受益于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激增。 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65辆3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辆50,000台,占全球总销量的64%8%,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国内需求市场。
此外,动力电池的出口业绩也成为可喜的新亮点。
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根据两国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将出口491万辆汽车,日本将出口超过442万辆汽车,而在此之前,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近年来,泰国作为国家为新能源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榜样,中国车企加快新能源产品出口,海外建厂步伐加快,配套电池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出口机遇。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7辆4GWh,同比增长871%。
宁旺“着急”,小厂压力很大。
从SNE公布的榜单来看,富能科技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出全球前十,这意味着动力电池市场仍在重新洗牌和竞争。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销和竞争格局备受关注。
据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387辆7GWh,上升316%。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为“1+1+N”,即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是“两大劲敌”,其余企业瓜分剩余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宁德时代是1671GWh的装机量稳居第一,但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已降至4311%,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
大多数动力电池厂商都依赖主机厂的订单,而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可以自带车型,实现“自产自销”。 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在2023年创下新高,其动力电池市场表现也相当亮眼,装机量从2022年的69辆有所提升1GWh升至10548GWh,同比增长超过52%; 市场占有率增至27家21%,同比 **37个百分点。
从中国市场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来看,有6个**和4个出现下滑。
比亚迪、中创航空、亿纬锂能、蜂窝能源、LG新能源、正力新能源的市场份额较上年有所提升。 其中,亿纬锂能增速最为明快,2023年装机量为17台26GWh,同比增长140%,超越国轩高科成为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企业。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和富能科技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在前十名悄然“洗牌”的同时,2023年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小厂生存空间将再次承压。
从全球来看,2023年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负载市场份额为93%,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方面,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有5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负载支撑,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动力电池负载市场份额前3名、前5名、前10名动力电池企业之和将分别为。 4% 和 968%,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这意味着越强越强,在他们瓜分了不到4%的市场空间后,42个“玩家”拥挤不堪。
此外,面对目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主机厂降本的局面,不少厂商都在拖持性价比,宁德时代也纷纷“放下身子”,对部分客户进行返利。 对于小型动力电池厂商来说,他们本就很小的市场生存空间,在2024年可能会进一步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