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是很多学生的梦想,每年都有无数全球顶尖学生争夺宝贵的offer,竞争如此激烈,让很多人觉得遥不可及。 本期邀请到2024年牛津大学工程录取通知书获得者、上海诺梅学校与他分享他的备考经验和学习心得。
牛津面试“翻车”却被录取了? 我申请的是工科专业,所以面试主要考了数学和物理,被邀请后,刘波和博士生导师组的不同老师每周给我上三四节模拟面试课。 虽然经过了多轮模拟面试,心理上有技巧的准备,但在实际面试中还是“翻车”了。 面试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我没有想法,当时我真的慌了,面试我的教授给了一些提示,但我最后还是没有做到,所以教授只好继续回答以下问题。 如果说不会影响接下来做几道题的心情,那也是假的,但我还是很快冷静下来,让自己不去想,只专注于做题。 我认为牛津的面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验面试官的能力:一是个人表达能力,必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清楚,让面试官知道你的思维过程,不可能“关上麦克风”自己做题; 二是现场适应能力,因为不可能**面试官会提出什么问题,所以要冷静。 在诺梅博士导师的一轮模拟面试中,老师们帮我摸清了做题的想法,同时,每次模拟的氛围都尽量贴近真实面试,这让我在面试中发现自己做不到的时候,能够与面试教授保持沟通, 并会及时纠正我发现错误的部分。所以,可能是我稳定了心态,和面试官沟通得清晰顺畅,让面试过程中的这个“错误”没有影响到我最终的录取。
比赛“没用”? 我认为,对于成绩特别好的人来说,比赛的作用不是参加高价值的比赛,获得什么名次或奖项,从而让自己的作文“好看”,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能力,拓展眼界,积累经验。 牛津大学的遴选标准不一定基于候选人的专业研究领域的研究程度和先进程度,而是候选人需要看到这个专业方向的潜力。 你想让你的教授觉得你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即使你现在不是顶尖学者,但凭借牛津大学的资源,你有潜力成为你所在领域的精英。 我的文章也反映了这一点,我没有写我参加了什么比赛,做了什么项目等等,而是写了我学习和研究这个专业知识的经历,主要是展示我的学习能力,向牛津证明我有能力在上大学时把课程做好, 并将有能力在牛津的老师和资源的加持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当然,比赛对我来说并非毫无用处,它帮助我选择了方向。 一开始,我想向数学这个我的优势学科方向发展,所以我也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但是在参加了几次竞赛后,我发现我不是很感兴趣,在与老师和家长交谈后**,我发现我对磁悬浮列车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确立了向工程方向申请的意愿。 从这个角度来看,参加比赛可以看作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没有办法学习”?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人而异,不是一刀切的东西,所以也许我不能给出适合所有人的学习方法,这需要自己去探索,有些人悬臂刺穿股线,有些人磨枪,不管什么方法,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我能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首先,越早找到方向,就能越早准备,无论是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是活动体验的准备,都需要很多时间,找到目标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升。 在我决定申请工科后,我去学习了很多与工程相关的课程和研究,这帮助我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并帮助我在笔面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次,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认真学习自己所申请学校的笔试,并在前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以后会更加自在。 比如牛津笔试,你不仅要以达到面试的标准为目标,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样才能为后续的面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预留一点弹性空间。
感谢梁丹尼分享他的备考经验和学习观点,相信梁丹尼的观点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不同的见解。 我祝愿Danny Liang在牛津大学的资源和培训中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