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全军改组,中原野战军改组为第二野战军,包括第三兵团。 也许有人会疑惑,二爷原本有四个军团号,就是军团号,为什么最后只用了3个号呢?
刘邓的军队进军大别山脉并成功组建中原野战军后,发展壮大的七个野战纵队在1949年迎来了新的身份,改组为第16军、第13军、第14军、第10军、第12军、第15军、第17军。
其中,第13军、第14军由原第4纵队衍生而来,而第18军则由河豫苏维埃军区地方部队升级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九个军团又被编成了三个军团,每个军团下辖三个军团。
刘邓长与王洪坤谈了谈,谈了计划。 ** 计划9个军团向南渡河,如果渡河不顺利,将组建第6军团。
这意味着国民党军队在长江沿岸戒备森严,渡河的战线很长,很难说部队会不会支援,只有渡河时才能看到。 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就需要组建预备队来增援前线。
组成第六军团的士兵来自哪里? 中原军区由王树生的鄂豫军区、王鸿昆的通白军区和张彩谦的江汉军区管辖。
早在1947年8月,山冀山东河南军区就按照指示组建了5个野战军,将豫南地方武装力量提升为10纵队,辖区近2万人,由副司令员王洪坤任司令员。
南下与刘邓会合后,被安排在通白地区开辟基地。 第十纵队虽然是地方武装力量,但在开拓根据地时打了不少好仗,如灭敌九千多人的登县之战,以及兄弟军歼灭敌人的万西之战万万,万东战役和兄弟军歼灭敌军6000余人,歼灭湮敌2万左右,歼灭6纵队。
经过1948年一年的训练,通白军区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不逊色于野战军。 那为什么不是王树生,而是王洪坤呢?
王树生作为王鸿坤的党的介绍人、老上司,不仅资历高,而且还是红四方面军副总司令。 在能力上,两人同样出类拔萃。
中原突围后,王树生率兵向西突围,到达湖北西北,开辟了根据地。 这里条件艰苦,敌军重重围剿,王树生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继续战斗,身体疲惫不堪。
为此,组织决定将他调回解放区休养,经过半年的战斗,他到达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军区。 得知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后,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还是再次奔赴前线,开拓鄂豫根据地。
考虑到渡河作战的艰巨性和连续作战的可能性,选择一位身体强壮、能力强的指挥官极为重要。
4月,刘邓军队渡河成功,但组建6军团的计划没有实施。 随后,鄂豫军区、通白军区相继撤销,王树生、王洪坤被任命为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具体负责支援前线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