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一生两次回到家乡,最后一次带着鬼魂归来

小夏 时尚 更新 2024-02-26

吴法贤(1915-2004),江西人,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空军司令员。

1.起源之争。

吴法显的家乡是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但有人说他来自赣州市兴国县,为什么会这样?

吴法显的祖先确实住在邢国县南坑乡,这应该说明他的家乡是邢国的发源地,吴发贤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在吴法显的曾祖父时代,吴发舅两个儿子结婚后就分居了。

吴发贤的曾祖父与长子吴发贤的祖父吴方德一起搬到了距离南坑乡约30里的永丰县君埠乡铁原村大安自然村。

所以,吴法贤有两个故乡,但他的故乡是永丰县,这是毋庸置疑的。

2.对“稻草包”的误解。

有人曾称吴法谦为“草包将军”,一是嘲笑他又矮又胖,二是讽刺他没受过教育。 身材和颜值是我父母给的,我不应该以外表来判断人,但认为将军没有受过教育是大错特错。

吴法贤的父亲非常重视男孩的教育,7岁时,就让他到邻村张显佐先生家私立学校读书。

在私塾里,他学习了《三字经》《论语》《中庸》《幼稚园琼林》,以及孟子和曾文正功(曾国藩)的著作,还学了算盘,学了五年算盘。

12岁那年,铁原村(当地也叫铁路霞村)开办了一所新的小学,吴法显又在小学读了两年,学习中文和数学。

之后,因为爷爷去世,家里人家没落,又因为爷爷治病100多块钱的债务,家里养不起,只好辍学。 以前他只需要在业余时间放牛砍柴,现在他要像大人一样整天在田里干活。

算起来,吴发贤一共学习了7年,尤其是私塾的5年,为老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少算得上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的中级知识分子。

文革期间,有一次手下告诉将军,有人叫他“草包将军”,将军不生气,反而说:“不管他们说什么,都不想想,林先生(**是愿意用草包的人吗?”

3.加入革命。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军布,15岁的吴发贤加入村子团,担任队长。

同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此时已经成为儿童团团长的吴法显率领儿童团成员参加了这场战争,负责带路、送信、站岗、守卫哨所、救治伤员、为红军准备粮草。

12月30日拂晓,战果打响,傍晚,好消息传来,红军大获全胜,歼灭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在永丰龙岗乡活捉师长张惠山。 为此,**写了著名的《渔夫的骄傲:第一次反围剿》,其中有:“雾气弥漫龙岗,千峰暗,齐声呼唤,张惠赞被抓在前面。 ”

当晚,吴法显率领儿童团清理战场,运送伤员,埋葬死者,据他的回忆录记载,“我们儿童团收集了数千个子弹壳,交给了红军。

第一次反“围剿”运动胜利后,村苏维埃动员青年加入红军,吴法显率先报名,与同村的17名青年一起,正式加入红军,从此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第四,三人给家人写信。

吴将军一直想着他的家人。

1933 年 1 月,他写信给家人,在收到父亲的回信后不久,他得知了这个坏消息。

原来,在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他的家乡,烧毁了他们的房子,洗劫了他们的财物,并强迫一家人上山。 一家7口之家,只剩下父亲,以卖黄烟(老百姓制作的烟叶和烟丝)为生,住在乡镇的街头。

此后多年,因为一直跟着部队,吴法显再也无法与家人联系,更别说照顾幸存的父亲了,与家人断绝了联系。

1940年秋,已经是第二次“国民党-共产党合作”,当时吴法显担任苏北八路军苏禄河南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任国民军淮海区专员。

他天真地以为,既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了,他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联系家人了,于是他又写信给父亲。

没想到,他的信落入了国民党当局的手中,父亲也因此被捕入狱,多亏了邻居,他才凑齐20块钱赎回老人活了下来。 此后,由于害怕牵连到父亲和亲友,吴法显再也不敢给家人写信了。

1949年春,任四野第13兵团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的吴法显随军抵达南宁,兼任南宁军管委副主任。

在南宁,他听到家乡解放的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并送上了与妻儿的合影。

很快,父亲的回信就到了,他得知父亲还孤身一人,在君步街卖黄烟为生。

接到回信后,吴法先不仅为父亲还活着感到高兴,还担心父亲的孤独,希望能尽快有条件照顾父亲。

1950年6月,吴发贤受新任命,军委命他赴京担任空军副政委、政治部主任。

去北京之前,他向组织做了报告,希望请个假绕道回江西,接老父亲。 由于当时组建空军的任务紧急,没有组织批准,只好先去北京上任,再趁机去接父亲。

7月7日,噩耗又来了,吴法贤接到远房表弟吴晨贤的来信,得知父亲几天前死于痢疾。

信中还说,因为没钱,买不起棺材,只能匆匆忙忙地用草席把老人埋葬。

按照日程安排,如果吴法显当时从南宁出发,他本可以接父亲过来。 而且,按照当时部队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哪怕是几例痢疾也能治好。

正是因为将军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服从命令为己任,父亲才病逝,“忠孝不能两全其美”成为他心中永恒的痛。

由于当时实行的供应制度,吴法显手头没钱,只好报了案,经政治部主任批准,领到280元的救济金寄给吴宪晨,请他代买一口棺材, 建造一座新坟墓,重新埋葬他的父亲。

下葬当天,君步乡**还为吴法显的父亲举行了追悼会,这让吴发贤感到有些欣慰和感激。

5.第一次回到家乡。

1960年2月,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吴发贤将军向军委请假,经批准后第一次回老家。

他先去了韶关,骑马经过南雄,第二天到达赣州,然后去了兴国县。 这时,收到消息的吴宪辰已经在星国县等着他了。

第三天,他们从县城坐车到兴国县梁村乡。 因为从梁村到老家60里路还是没车,他当晚就弃车步行去了南坑乡。

南坑是将军的祖府,那里有他们吴家的祖祠堂。

当他们到达时,吴姓村民已经等了很久,他们联合起来请他们吃饭。

将军见村民生活困难,就给了他们20块钱和一支笔,以示感谢。

休息了一晚后,将军在雨中继续前行,翻山越岭,走了30里山路,一路跌倒了好几次,终于到了俊布乡铁原村的大安自然村。

阔别30年后,将军终于回到了家乡,将军感慨万千。房子不见了,连地基都不见了。

经过几次“围剿”,再加上58年后的“大跃进”和“钢铁大精化”,山上的树木也被砍伐,目之所及,水土流失,民生枯萎,眼中满目疮痍。

村民们热情地围拢过来,诉说着村民们的友谊,这让将军感叹不已。 谈起生活的困难,将军无语难言。

当谈到邻居们凑钱救父亲出狱的场景时,想起自己不仅报不到父亲的恩情,而且没有报答村民的帮助,将军深感愧疚,眼里朦朦胧胧地含着泪水。

当地农民生活贫困,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

好在吴晨贤早有准备,已经从南坑乡带来了米、猪肉、萝卜,将军请村民们吃饭。

因为已经身无分文,将军向表哥吴晨贤借了10块钱,送给了邻居的老母亲以示感谢,而他只能连连向其他村民道歉。

饭后,将军在亲友的陪同下来到后山,找到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坟墓,在每座坟墓前鞠躬三拜,向亲戚们表示敬意,祈求他们原谅他没能履行孝顺。

下午,俊布乡党委书记听到将军回老家的消息后,不但带人赶来,还冒着大雨赶了过来。

还带来了七八床被子,还有一些米饭、蔬菜和猪肉。 他们在田里架起了一口大锅,为将军又做了一顿饭。

当晚,将军一行十几人,睡在铁原村大队仓库的稻草地上,盖着乡里送来的被子,过了一夜。

翌日一早,将军离开家乡,回到兴国梁村乡,在中州市场住了一晚,第三天,又回到了梁村。 当晚,良村公社杀了一头猪,热情款待了将军一行人。

回到北京后,将军给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张爱平写了一份报告,经批准后,将一辆退役的解放牌车送给了梁村公社。

当时,人民解放军肩负着支援地方攻坚克难的任务,良村是苏区老城区,为红军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40多年来,这位将军从未回到过家乡。

第六,灵魂回到家乡。

2004年10月17日,将军在山东济南病逝。

江西省永丰县派人前来慰问和热情邀请,希望将军能回到家乡。

在与将军的妻子和孩子商量后,他们欣然同意将将军的骨灰运回并埋葬在君布乡铁原村。

从铁渊到铁渊的永眠,相隔了74年。

将军墓地旁边是铁源小学。

静静地躺在家乡的怀抱里,耳边听着学生读书的声音,感受着家乡的巨大变化,这应该是对将军最大的安慰!

相似文章

    农村婴儿成为开国中将,一生从未开过后门,拒绝为亲友做任何事情

    在开国将领群中,涌现出不少 泥腿 英雄,其中一位就是小时候连名字都没有的 狗宝宝 这个不起眼的少年,居然成为了开国中将,历经艰辛,锻造出高贵的军魂。年,岁的 狗宝宝 报名参加红军,成为一名负责招募士兵的教官。当时负责报名的教练问他的名字,他只回答 狗宝贝 教官明白,这只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昵称,但他只有...

    这位开国中将有着传奇的一生,经历了革命之旅,对家庭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有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新中国的开国中将,他的名字叫廖汉生将军。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紧跟中国革命的步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廖汉生将军的故事,是革命年代奋斗的传奇。廖汉生将军出生于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学者的赞助下,廖汉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学...

    被低估的开国中将詹彩芳,一生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红色之旅

    在授予称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洪学之 和徐世友三位将军居然一起向一个中将行礼,一个将军怎么可能先给中将行军礼,这是怎么回事?谁的脸这么大?红色命运的开始。詹彩芳,湖北省红安县人,早年历经不幸,岁丧母,岁丧父。在董必武的侄子于益民的帮助下,他走上了革命之路。年,年仅岁的詹彩芳回到家乡,打着裁...

    军事传奇人物钟伟一生中曾两次更认真

    钟伟,开国少将中的传奇人物,英勇凶猛的将领,一生立业突出,立业立业。然而,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两次真实的比较,却给他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波折。第一次成为真实 勇敢地为真理挺身而出。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时,钟伟并没有立即被安排上前线。直到鄂豫独立游击支队成立后,他才要求上前线。作为二团政委,钟伟展现了杰出...

    人生中两次犯错的选择,让年纪大了的阿姨心里难过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可以影响他们整个人生的方向。然而,在我认识的阿姨的案例中,她做出了两个巨大的错误选择,这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悲伤和遗憾。阿姨现在已经半百多岁了,独自在山东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婚礼迫在眉睫,但她无法邀请到她的亲密阿姨参加,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错误的选择。让我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