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8日,第13军第38师第114团深入越南芒山地区狭窄的山谷。 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山脉,遮蔽了天空,即使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也无法揭示隐藏在茂密的草林中的真实情况。
当我们的先头部队加速通过山谷山口时,突然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在山谷两侧响起。
密密麻麻的子弹犹如汹涌澎湃的蝗虫,形成一个平射火力的网,严密封锁了我军前进的必要地点。 尤其是高射机枪,号称战场上最常规的**之一,最大射程可达3000米,可以瞬间打碎头部,溅起脑浆和皮肉。
同样,腰部等部位也会在瞬间断裂。 我军先头部队突然遭到袭击,多人不幸中弹身亡。 整个大部队也被越军强大的火力压制,在狭窄的山谷中无法移动,情况极为危急。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越军在两侧的山丘上设置了两个隐蔽的射击点。 这两个火力点居高临下,相互协调,交叉火力,使我军在山谷中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
先头营第1营营长立即命令机枪连和炮兵连占领附近阵地,压制越军火力,指挥部队迅速通过封锁线。 虽然我军机枪和大炮很快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络,但即使是我们的重机枪,最大射程也只有1500米,无法对远处越军的高射机枪阵地构成实质性威胁。
当时,只有有限数量的营级炮兵能够对抗它。 而越军则利用其巨大的地理优势和灵活的战术,一会儿从这个洞里出来,射几架梭子,一会儿又从巨石下出来,对着另一块扫射,使我军强大的火力变成了“拳打跳蚤”。
一时间,敌敌争执不下。 由于穿插任务的紧迫性,团长命令第3营迅速组建突击队,在炮兵和重机枪的配合下,向越军火力点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第1营和第2营以及团和下属部队奉命在越军的火力下迅速通过封锁线。
在为期两天的战斗中,第3营营长已经变成了一个“泥人”,但他还是亲自率领突击队借助茂密的树林攻击了越军山坡上的火力点。
另一支突击队在连长的带领下,从左右两侧包抄了山坡另一侧的据点。 为了阻止我们的部队,越南军队不得不分散火力。 远处高射机枪火力的集中,使我军大部队无法通过山口,山腰上的机枪和冲锋枪与我军激战。
枪声在山谷中回荡,炮弹和手榴弹**的光芒几乎照亮了天空,滚滚浓烟弥漫山谷,模糊了敌人双方的视线。
按照团、营的指示,第1营、第2连迅速跑到被越军封锁的山口脚下。 在连长的指挥下,全连分队、分队分散、跃进,迅速通过了山口。
当狡猾的越南军队没有人通过山口时,他们停下了旗帜,并试图尽可能地隐藏自己,以免暴露目标; 我军一有人经过,高射机枪就凶猛,山口被草木打得落地,我军一些战士倒在那里,再也爬不起来了。
在连部通过封锁线的关键时刻,以办事员为首的“五大军官”(信使、师长、卫生员、理发员、办事员)突然围成一圈,将连长和教官团团围在中间,他们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指挥官的安全,履行在战场上保护指挥官的职责。
看到这一幕,连长和教官非常着急,大声警告“五大军官”分散冲过去,否则目标太大,很容易成为越军集中射击的实弹。
然而,“五名军官”却置若罔闻,连长正直急切,挥舞着60门火炮的标杆要打他们,大声喊叫,但“五名军官”还是一动不动,坚持按计划通过封锁线。
“五名军官”在敌人的重炮火力中形成一堵墙,保护连长和教官的安全,两人被迫带着“五名队员”冲上前去,形成了一幅奇特而诡异的群冲锋画面。
越南高射机枪手被这幅图画弄糊涂了,以为中国人是在掩护“大个子”通过封锁线,于是向山口猛烈开火。 然而,事实上,在战场上,往往存在“微微差别,少了千里”。等到越军高射机枪轰鸣的那一刻,连长、教官和“五大军官”已经安全越过了越军的封锁线。
此时,第3营的突击队员正在悄悄接近越军的射击点,但越军的行踪非常隐蔽,一时难以确定射击点的确切位置。
此时,越军机枪手正全神贯注地对付前方第2连的怪异队形,却不知道“螳螂抓蝉,黄雀在后”,将自己暴露在了第3营的突击队员面前。
当他们发现越南高射机枪手的位置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们齐声投掷手榴弹,伴随着**和滚滚浓烟的声音,越军的火力点顿时血肉飞扬,他们变得无力反击。
最终,第114团的后续部队终于成功通过山口,成功突破了越军的封锁。 感谢我的战友田红兵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