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疆封建官员,作为建国授予的中将,王恩茂一生都爱着新疆。 他曾感慨地说:“我爱新疆,这里将是我未来的家。
王恩茂意识到,驻新疆国防军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他对士兵们说:“这里是祖国的边界,新疆对祖国负有重要责任,无论何时,国防军都不能受到影响,谁要毁掉长城,谁就要狠狠打击。 ”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让人给妻子罗岚带了一张纸条:“挺直腰肢,不屈不挠,迎接黎明。 ”
1972年,王恩茂被派往芜湖任地委副书记。
面对他“悬崖式降职”的待遇,许多同志为他感到不公,劝他不要上岗,但他说:“为革命工作,你必须能上上下下。 ”
1975年,王恩茂给***写了一封信,看到后,请他回军,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对他说的话。
王恩茂一生大半生都在新疆度过,17岁入党,参加过无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历了两次长征,1949年,他率部进入新疆,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三次长征”。
当时,新疆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再加上有间谍参与,各地叛乱层出不穷,治安状况十分恶劣。
时任陆军政委的王恩茂在做动员工作时对大家说:“我军经历过爬雪山草原,也经历过抗日时期南北回归。 ”
当时,美国驻乌鲁木齐副领事马克南在撤离时预言:“新疆的共产党军队一定会饿死的。 ”
然而,驻疆的20万大军虽然面临天天稻粮枯竭的困境,但他们并没有气馁,开展了生产和自救活动。
王恩茂和士兵们一起,把“坎图曼”扛在肩上,每天清理土地16个小时,手上磨着血泡,把锄柄染得通红,流下的汗水继续浸湿脚下的地面。
短短三年时间,驻疆部队清理荒地800多万亩,收获的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缓解了当时缺粮的群众。
当时,军政委王恩茂比普通士兵累得厉害得多,白天开荒,晚上还找民家调查土地情况,深夜在灯下喝冷水啃馕,写下《新疆社会调查》。
1952年,王恩茂出任新疆第一书记、军区司令员,他冒着地主的威胁,将80%的土地分给耕种土地的农民,开始了土地改革。
农民们喜出望外,争先恐后地互相劝告,高呼:共产党万岁! 人民万岁!
王恩茂率领部队放下枪柄,扛起锄头,自力更生改造新疆的事迹传到了北京,受到领导和领导的称赞。
动乱之时,王恩茂到北京开会,亲自会见当地的这些军区司令员时,注意到了王恩茂。
他对王恩茂说:“听说新疆有人想打败你,你会被打败吗? ”
王恩茂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说:“主席,这要看你的态度了。 ”
**笑着说:“我觉得我打不过它。 ”
走了两步,董事长转身说:“王恩茂打不过。 ”
其实,董事长的话不仅仅是在谈论现在,更是在赞扬王恩茂在新疆的行动。
毕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能治理好新疆,还有什么能把他打倒呢?
王恩茂在新疆的第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养活群众的问题,他经常到基层进行调研研究,看到路上开着门,就会走进去亲切地问农户粮食吃不饱,麦子多少, 等等。
有时,他不放心,就让农民把剩下的麦子拿来,自己看看今年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供一家人食用。
当他做研究时,他不只是说说而已,他还参与工作。
有一次,他去虎图峗县调查,正好赶上中秋节,当地工作人员已经和王书记一起准备了一顿庆祝中秋节的饭菜。
可是他一坐到桌前,就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明月,若有所思地说:“月亮这么大,村民们肯定是急着种冬小麦。 ”
那天晚上,他和农民一起在田里干活,直到深夜才回来休息。
几十年后,老一辈新疆人还记得王恩茂与他们共事的过去,王书记在新疆的许多故事都是以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
在新疆人民眼中,王恩茂从来都是为他们着想的“自己人”。
他到农村去和少数民族干部交谈时,总是先用维吾尔语叫“阿卡”,然后说“亚西姆”,意思是“你好,大哥”,一句问候拉近了他和群众的距离。
有一次,他在调研期间住在农家,吃了一碗对方给的桑葚,半夜就因腹泻发高烧入院。
当他醒来时,他听说玛纳夫被捕了,他急忙命令他们释放他,说:“这是我自己的坏胃,他们是热情好客的主人。 ”
这件事情过去后,当地人一提到王恩茂,就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王亚克西书记。 ”
在治理新疆的过程中,王恩茂不仅树立了榜样,而且尊重一切,尤其重视新疆的宗教信仰。
1952年10月,新疆迎来了伊斯兰传统节日“宰牲节”。
当地家庭宰杀猪羊,沉溺于节日的欢乐中,但作为党政机关的少数民族干部却被禁止参加节日。
有一天,坐在办公室里的少数民族干部阿里木说:“吉尔德·古尔达节也不迷信,它和汉节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不能参加呢? ”
他的话引起了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的共鸣,大家都不理解这个规定。
这时,刚刚走进办公室的王恩茂听到了大家的议论,稍作沉思后,用清爽的声音说道:“各位少数民族同志,吉立德·阿达来了,请接受我诚挚的祝福! ”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然后办公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王恩茂继续说:“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我们党的政策,政策不会改变,所以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个节日。 ”
听到他的话,许多少数民族干部的眼中涌出了感激的泪水。
节日当天,在歌舞的庆祝活动中,王恩茂也出现了,他带领汉族干部一起庆祝节日。
王恩茂对新疆的感情没有改变,即使在动乱中,他和家人被不明真相的人伤害后,他仍然把新疆当成自己的故乡。
1972年,王恩茂被派往安徽省芜湖市担任地委副书记。 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热爱的军队,于是在1975年给***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汇报了自己在芜湖的工作情况,并要求:“因为我在军队有长期的经验,所以我要求把我调回部队。 ”
**看到这封信后,他对***说:“王恩茂怎么能当地委副书记? 在***的直接干预下,王恩茂被调往南京担任军区副政委。
1981年,正值壮年的王恩茂被调回他心怀的新疆,担任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
上任前,他会见了新疆,在谈到新疆的稳定时,他认真地说:“新疆经济能否发展,取决于它是否稳定,民族问题能否解决非常重要。 ”
从那时起,王恩茂就把民族问题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当时,新疆建设人才严重短缺,但由于社会治安不善,内地许多知识分子都想回老家。
因为王恩茂在新疆生活了几十年,所以他把父母从江西老家带到新疆求助。
1964年,84岁的父亲身患重病,临终时,他对儿子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死后,将他安葬在江西永信的家乡。 ”
虽然父亲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但王恩茂想了很久,还是含着眼泪做着父亲的工作:“新疆是我的家乡,百年留在这里也一样。 ”
但不管他怎么说,父亲还是摇了摇头,王恩茂只能说:“我15岁就参革命了,就把自己交给了党,死后就葬在这里。 ”
老父亲听着儿子的话,眼里流着浑浊的泪水,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王恩茂对大家说:“我36岁进入新疆,在这里工作了30年,父亲安葬在这里,我17岁的儿子也葬在这里,将来我也会葬在这里。 ”
听到这话,不少女同志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王恩茂继续说:“我爱这里的每一草每一草,但这里的经济建设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我们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建设新疆。 ”
听了老书记的衷心话,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留下来,纷纷说:“王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愿意留下来,为新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王恩茂不仅对参谋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孩子一视同仁,儿子王备将在新疆军队打工,一时半会儿,他想通过父亲的关系调回大陆。
王恩茂得知此事后,严厉批评儿子,说:“你是我儿子,你要是带头调走,我怎么能干别人的活? ”
王北辉从此留在新疆,放弃了调职的念头。
后来,小儿子从军校毕业后,本来想留在驻京部队,王恩茂打电话给孙子说:“咱们回新疆吧,我们家三代都在边境,多光荣啊! 小孙子听了爷爷的话,回到了新疆。
当他来到新疆军队工作时,有一次他发表演讲介绍自己是王恩茂的孙子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鼓掌。
1985年,72岁高龄的王恩茂终于退居二线,北京的老朋友和同事都希望他回京生活,毕竟京城的医疗条件比较好,但他拒绝了。
1986年,王恩茂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但当解放军总部提出在北京为他盖房子时,他仍然没有同意。
晚年,王恩茂生活在新疆乌鲁木齐,一直关注着新疆的发展。
85岁高龄的王恩茂双目失明,但思维仍然非常灵动,他保持着年轻时的写作习惯,经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家人记录下来。
有一次,自治区召开双拥会议,请老书记在会上发言,王恩茂爽快答应了,他精心准备了草稿。
当这位85岁的盲人在会上雄辩地发言时,与会者赞叹地瞪大了眼睛,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01年,88岁的王恩茂病逝,骨灰与父子一起安葬在天山脚下。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文章悼念他:“一位跟随长征的老兵,把荒凉落后的新疆带入了文明社会。 ”
现在,在乌鲁木齐美丽的莲花湖畔,王恩茂将军的雕像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讲述着他与新疆人民斗争的美好故事。
爱天山——王恩茂将军在新疆的两三件事——中国知网。
王恩茂回到新疆后-CNKI。
王恩茂的新疆岁月-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