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为应对锦州困境,蒋介石亲自指挥战斗,指挥东进军11个师赶赴塔山援军。 为保证锦州战役的顺利进行,东北野战军决定以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和两个独立师为指挥,担负起阻击塔山进攻的任务。 塔山抗战在解放东北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都抱着胜利的姿态。 胜利终于站在了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一边,但这场战斗绝非一帆风顺,多年过去了,它仍然被视为军事史上的典范。
塔山是位于锦州、锦溪之间的一个小村庄,背靠山海,面积刚刚50多平方公里。 在围攻锦州的情况下,塔山的战略重要性急剧增加,因为它占据了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运输路线,控制塔山就等于控制了南北交通的枢纽。 在蒋介石的思维方式中,东北不能丢,锦州也不能丢,否则会影响全中国的战局,“战败的都结束了,历史就颠倒过来了”(摘自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 蒋介石派往锦州的增援部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强大的空军支援,一旦进入锦州地区,势必会产生扭转全局的影响。 要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须对沿途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塔山是一个特殊的地点,蒋介石势必获胜。 进入锦州,塔山绕不开,只能被攻占。
蒋介石能想到的,东冶司令部当然也能想到。 由吴克华、莫文华指挥的第四纵队的任务是不让敌人突破塔山炮台和塔山桥。 为了避免过去经常发生的相互拆迁,蒋介石很少亲自来指挥。 据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回忆,在步兵冲锋之前,敌人的飞机长时间不停地向我方阵地投掷弹药,原本不平整的塔山逐渐被炸成整体凹陷的地形。 轰炸后,国民党部队采取了营级突击冲锋,攻势如一波,一波又一波,似乎看不到尽头。 为了击退敌人的进攻,四纵队的战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经过五次敌人的冲锋,守卫7号阵地的警卫连只剩下九名战士,其中只有一人没有奖品。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敌人的人海。
负责进攻塔山堡的独立第95师被蒋介石牵制。 在海军炮兵的掩护下,第95师来势汹汹,一出手,就闯入了我军前沿阵地。 我们的士兵冒着生死危险,冒着炮火与敌人进行肉搏战。 经过反复反冲锋,敌人付出了伤亡1300多人的代价,没有占领主阵地。 10月14日,锦州最后一围攻的炮火轰鸣声传到了塔山,急需增援的敌人更加疯狂,全营的冲锋改为全团冲锋,炮兵也改为最大口径。 无数的敌人,倒在我部队的机枪火力下,阵地前方散落着他们的尸体。 经过六昼夜的血腥战斗,我方终于迎来了增援塔山的重装备部队,他们入战后,双方的优势平衡立即逆转。 独立第95师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不到三个营,再也无法对我军阵地发动威慑性攻击。
10月15日,锦州之战以我方的全胜而告终,消息传到塔山,蒋介石一度失去理智,要求杜玉明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锦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的想法当然只能是傻瓜的梦想。 东进军一共6000余人,在我重炮的追击下,终于从水道中逃了出来,塔山阻击战结束。 塔山、锦州之后,国民党彻底失去了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在辽西围歼战中,廖耀祥的军团被歼灭了十多万人,蒋介石在东北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兵力可以调动。 东北战争的进展,对全国解放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有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都安葬在位于葫芦岛市莲山区的塔山抗战革命烈士陵园。 今天的人可以看到1963年建在公墓中央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同志的题词
塔山抗战革命先烈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