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电视公司拍摄的古装剧《包青天》,让全国观众认识了宋仁宗在位时期开封府的尹宝铮。
《陈诗梅案》《狸猫为王爷》《真假勇士》等一些著名案件也广为人知,并被改编成电视剧。
1000多年后,宝铮的第29代孙子包玉刚成为举世闻名的一代“船王”,在商业领域,他秉承着先辈的态度,多次捐献给祖国,而这些行动的背后,是一份“遗产”的支撑。
1.纯洁的心是正道的根本原因,是个人的策略。
鲍正,本名希仁,生于公元999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与电视剧的剧情不同,包拯的父母一直都活着。
公元1027年,鲍峥28岁,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考入金士,并被任命为大理的法官,担任建昌县知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永秀。
工作地点离家乡几百里,古代交通十分不便。
又想了想,宝铮让皇帝在家乡附近服侍,宋朝一向以仁孝治天下,对宝拯的孝顺心存感激,让他去离家稍近一点的贺州。
贺州离合肥还很远,鲍铮不甘违抗圣令,不愿远离父母,最后选择了辞职,宁愿弃官也不愿做,也要留在父母身边。
几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在父母的坟墓旁边盖了茅草屋,住在那里为父母守孝,直到1037年,包拯到北京听选举,被授予天长治县。
作为儿子,宝铮对父母忠心孝,作为父母官员,他也是正直、诚实、诚实。
据《宋史》记载,端州以出产砚台闻名,端州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黑亮,温润如玉。 朝廷规定,端州每年要定期向朝廷献上一定数量的砚台作为贡品。
从此段砚的价值急剧上升,当地**看到其中的巨额利润,便做了绊脚石,让工匠们生产了十倍的贡砚,用来与朝廷权贵交朋友。 这无疑加重了当地民众的负担,不敢发声。
鲍峥到任后,立即纠正了这种不正之风,切断了获利之路。 鲍拯离任时,端州百姓送他一块砚台,以表达对包拯的尊敬。
他的属下一直都知道包拯讨厌普通的礼物,但是这砚台不是金银首饰,所以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私下里为包拯收下了。
途中,鲍征找到砚台后,不仅大发雷霆,训斥了部下,还亲自将砚台扔进了河里。 这样,我露出了我的心,不属于我的东西,我永远不会有丝毫的贪婪。
鲍铮嫉妒恨,一生忠心耿耿,如果有亲戚朋友做不忠不义的事情,他绝不会容忍,对亲戚更是严格。
公元1062年,包拯去世,当时朝廷内外、各郡的人都伤心欲绝,宋仁宗为了哀悼,退出王朝一天,给包拯起了个绰号“小苏”。
第二,最珍贵的“遗产”。
几千年来,宝铮的后代长盛不衰,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其中,成就最深的是第29代孙宝玉刚。
包玉刚1918年出生于宁波,世代经商,父亲包兆龙继承了家族企业。
从包玉刚记事起,父亲就经常教导他要诚实忠心耿耿,以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一定不能贪得无厌,包玉刚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
13岁那年,包玉刚到汉口平河鞋帽村学做生意,这也是宁波商人多年的传统,边做边学。
1949年,包玉刚随家人赴港,开始经营航运业务,1955年,包玉刚从英国购置了一艘旧货船,创立了环球公司。
到1969年,订购了57艘20多万吨油轮的包玉刚,已经成为世界无敌的船王。
在商界,他是最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因为包玉刚绝不会为了利益而背叛朋友、背叛道德,这个样子就像案件判决时的鲍铮一样,无私却又深情正义。
行为标准上的相似,在包玉刚看来只是巧合,因为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包拯后人的身份。
1984年,他去宁波参观天一阁时,发现自己是《亨河岩鲍家谱》上包拯的第29代孙子。
在天一阁中,包玉刚还发现了包拯自己写的包家座右铭:“后世太监,若有脏虐者,不得放回自己家; 死后,不允许葬在大圣中。 不是出于我的意志,不是出于我的后代。 ”
短短37个字,却每一个字都美,包玉刚恍然大悟,原来是年轻父亲对自己的教诲,来自这句家座铭。 原来,这才是包家后代最宝贵的“遗产”。
是家族的座右铭教会了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也是家族的座右铭使他的事业成为今天的成就。
包玉刚也以身作则,将这些品质和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
在大女儿包青青的印象中,父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不穿新鞋就不买。
可贵的是,这种勤俭是内向的。
对自己小心翼翼的包玉刚,对国家、社会、朋友都非常慷慨。
1984年,包玉刚率先以2000万美元创办了“宁波大学”,并捐赠1000万美元给上海交通大学捐赠给基层社团,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父亲的言行也深刻影响了女儿包北卿,鲍北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精通法语、德语、英语。
为了纪念父亲,鲍北清于2004年捐资在浙江大学创办了“包玉港国际**”
她亦延续父辈的奉献精神,在香港创立了手帮会,旨在为孤独寡居的老人提供照顾和照顾。
鲍玉刚,气质和鲍铮一样,却是尽力而为、尽力而为的态度,体现在每一个受家训影响的人身上。
参考链接:《世界船王》包玉刚传奇人生 中国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