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训练单位合影。 从左到前依次为毛兆峰、侯太守、杨志成、宋品文,后至左依次为:陈杰、张旭生、作者李敦义、杨俊峰。
晋升后,由于工作需要,组织没有让我回到炮兵第75连担任排长,而是留在训练单位帮忙工作。 在同年9月被正式任命为训练股参谋之前,他的帮助工作实际上是一名见习官。 那一年我21岁,在训练单位工作了6年,直到1977年,27岁的时候,我被调到军训部。 生命中最青春、最有活力的岁月献给了训练事业,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平原堡。
当时训练单位有8人,单位负责人侯太守是1959年入伍的陕南安康人,七名参谋分别是1961年入伍的杨志成、宋品文、毛兆峰,1962年入伍的陈杰和李敦义, 1963年入伍的陈荣哲和刘洋,以及1965年入伍的老兵邓克敏,在部队里做一些家务。
1972年,团机关从水文队搬到新建的团部,一连住10间土坯平房,我和毛兆峰、陈杰共用一间办公室和宿舍套房。 部队指挥官安排我经常跟着指挥官到连队,参加各种战备训练活动。 侯股长和老参谋在参谋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在绘制地图和编制军事文件方面手把手指导我,并结合实际工作向参谋传授工作经验,使我逐渐熟悉了参谋的性质、特点、 和培训工作的法律。
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我的员工业务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提高。 后来,单位负责人分工,我负责内部工作,主要处理写作和各种报告。 负责登记统计、上报工作总结、经验汇报,并下发通知、通告、批复等文件资料。
当时,机关的助理参谋没有明确的职级,部队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参谋没有指挥员,就不发声。 一方面反映机关干部没有职责和权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参谋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多年来,许多参谋人员没有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毫无怨言,整天勤奋工作,脚踏实地。
部队指挥员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参谋,掌握书写、画、传、读、算、算的基本技能,还要懂训练,这样才能示范士兵的行动,具体指导连队的训练。 我很清楚,我不是步兵出身,也没有接受过步兵“五大技术”和单兵战术的常规基础训练。 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训练参谋,我从一名见习生做起,抓住机会进行训练。 每年团长骨干训练营的时候,我都会主动邀请莹莹参加团队,边干边和同学们一起训练。 几年来,我通过了步兵的“五大技能”,如射击、暗杀、投掷炸弹、爆破、土方工程,以及个人战术、军事体能等基础科目,达到了“四技能”(能做、能说、能示范、能组织训练)的要求。
1972年,叶帅在与南京军区长讨论训练问题时指出:“在训练问题上,看来普通的方法行不通,普通的方法也无法扭转这种局面。 他还表示,要“以师为单位,办好师队伍”。 师长或副师长是队长,把所有打过仗的团、营长召集起来,编成连架子,向没有打过仗的下级单兵学习,进行示范,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为贯彻叶帅的指示,第55师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分阶段分批集结营级以下所有干部进行轮训。 1973年秋,团安排我参加第三次训练营,带队人是副团长张庆泰。 强化训练内容主要以步兵“五大技术”、单兵战术、军事体能、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学习掌握干部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干部必须学习士兵必须掌握的一切,并能胜任本级教学。
为了顺利通过训练营,提高军功素质,在以往学习训练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弱点,坚持在训练营前几个月每天练习。 当我参加训练营时,已经没有更多的课程可以难倒我了。 在为期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和考核结束时,所有受训科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个人的军事素质进一步提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