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的育儿秘诀。
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蒂娜,非常粘人,像一条小尾巴,走到哪里就跟着她。
而且因为工作的原因,她要经常出差,不能陪女儿。 于是,她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反过来,坚持女儿。
每一次,只要她和女儿在一起,她就会用各种方式拥抱女儿,亲吻女儿,表达自己对女儿的思念和爱意。
也正是这种依附于女儿的过程,让她心中充满了一种亲密感和安全感。
渐渐地,女儿不再依附她。
在留言区,不少网友认为她的教育方法不错,并大声疾呼,“我又学了一招! ”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这其实最近很流行”。反向育儿
虽然不是按照常理来玩的,但这种“逆向”的育儿方式往往会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娇媚柔弱,孩子更强壮
在综艺节目《别小看我》中,傅首尔作为嘉宾,需要帮助一个名叫雷磊的孩子完成爬山的任务。
但到了山脚下,雷磊开始发脾气,舍不得去。
傅首尔尝试了多种方式与他沟通,但没有奏效。
于是,傅首尔干脆蹲在地上喊道:“我也不想走! ”
愣了几秒钟后,他不仅停止了哭泣,还催促傅首尔起身爬山。
但不管雷磊怎么拉,傅首尔就是不动,一直撒娇示弱:
我坚持不住了,我太累了,我得帮你拿书包。 ”
雷磊只好答应不再吵闹。
在随后的攀登过程中,雷磊越发活跃,冲到了最前面。
傅首尔后来总结:大喊大叫解决不了问题,对孩子示弱可以进入孩子的内心,让他自己选择,你会大吃一惊。
是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退缩和发脾气是常见的表现。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像孩子一样软弱,推动孩子往前走,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孩子。
教育家陆秦的儿子小时候胆小,打针就哭,有一次哭得小肩膀都颤抖。
于是,陆秦也哭了起来,儿子一脸疑惑:“我没有捅你,你为什么哭? ”
陆秦道:“妈妈也很胆小,看到你哭了,她都害怕。 ”
儿子转过身来,一脸无奈的样子:“嘿! 你们女人太胆小了。 算了,以后你进去,我一个人进去! ”
第二天,我儿子勇敢地独自去打针,他非常勇敢。
陆秦说,父母是山,孩子永远是草,换个位置,父母做草,孩子就会长成山,屹立于天上。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引导。
走孩子的路,不是不负责任,而是通过示弱,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自信和坚强。
装傻傻的,小朋友学得更好
很多家长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往往一问孩子就下意识地回答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依赖心态,越来越懒得动脑筋。
我女儿以前也做过同样的作业,她几分钟不写,所以她问这个问那个。
有时她只是谈了一个话题,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就不能再说了。
我和她商量,遇到问题,应该先思考,试着去解决。
结果,她漫不经心地说:“你直接告诉我不就好了,你为什么要我打扰这个? ”
女儿的话就像一记耳光,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后来,当女儿再次问我时,我假装不知道,对她说
你用这个问题难倒了我,我也不会,我该怎么办? ”
而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教我。 ”
经过多次,女儿知道自己不能指望我,但她慢慢学会了思考、归纳和总结。
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做孩子的人参***,而是傻傻的。
只有学会把问题还给孩子,进而向孩子征求意见,才能通过探索和思考,逐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聪明的妈妈像傻瓜一样》一书的作者袁梅经常装傻。
每次儿子问她问题,她都装作被难住了的样子,问他怎么解决,不断鼓励他找到答案自学。
就这样,在她刻意的“训练”下,儿子的学习和探索都充满了欲望,喜欢在无事可做的时候试探她,在家里当个“小老师”。
我想起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当小老师。
因此,为了教育孩子,家长不妨尝试转换角色,降低自己的形象,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小老师来教你。
这种“我比父母还好”的成就感,是提高孩子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的最好动力。
不讲道理,孩子更善于说话
教育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多说是没有用的。
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性格叛逆,不讲道理,喜欢和父母作对。
这个时候,你说得再多,再对,在孩子眼里都是错的。
该怎么办? 网上有一位父亲,为了让叛逆的女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合理,走上了模仿女儿的道路。
冬天,女儿要穿小裙子上学,说教也没用,于是爸爸直接换上了和女儿款式的“小短裙”。 他一边摇晃着臀部,一边幽默地说:“啊! 这是一个保险杠。 ”
女儿想穿露脐上衣,爸爸也陪着他走到最后,拍拍大肚腩,转身问女儿好看不好看?
女儿穿上一条高腰裤,露出脚和脖子,父亲说她穿得“磕磕绊绊”,女儿却骂她“不懂潮流”。
爸爸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翘起屁股,掀起裤子,这是一种“潮流”。
就这样,因为爸爸的滑稽模仿,每次都生气又滑稽地看着女儿,只好乖乖地穿回平常的衣服。
潜在的亲子冲突很容易以这种方式解决。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们并不是无知的,而是他们想尝试和体验它而不是错误。
所以,与其说教,破坏亲子关系,不如闭上嘴巴,张开双腿,提前帮孩子排练。
就像一位妈妈在留言区分享的那样,女儿告诉她要染绿发,虽然不同意,但她还是陪着女儿去理发店自己染发。
果不其然,女儿看到她的绿发后,说实在不好看,于是放弃了染发的想法。
后来,女儿也提到自己想抽烟喝酒,但她没有指责或责骂,而是同意:“那一定很刺激! 然后他带女儿去买烟和酒。
母亲第一口烟就被呛到了眼泪,女儿喝的第一口酒辣得她咳嗽起来,母女俩看着对方的尴尬,一直笑了起来。
在那之后,女儿再也没有提出任何乱七八糟的要求。
儿童心理学鲁道夫·德雷库尔斯(Rudolf Dreikurs)说:“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你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言语。 ”
因此,与其试图向孩子解释真相,不如让孩子真正体验一下。
走孩子的路,不是放手,而是以退为进的方式,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
如果你懒惰,你的孩子会更勤奋
我见过一个**。
女儿每天吃饭上学,妈妈怎么催促都帮不上忙。
受不了折磨的母亲只好穿上了,也顾不上,就陪着女儿揉在一起。
哪怕她快要迟到了,哪怕女儿急切地哭着,不停地催促她快点,她还是跟着女儿磨磨蹭蹭的样子,不紧不慢地换了好几次衣服。
这个伎俩真的是立竿见影的。
女儿深知拖延的坏处,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时,她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犀利,吃饭时甚至提醒她早点准备,早点离开。
太担心的父母无法抚养勤奋的孩子。
懒惰和腐烂是孩子的成就。
这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教育智慧,通过“同理心”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当孩子做事慢的时候,就应该懒得催促,学会像孩子一样揉搓,让他体会到焦虑的感觉,从而学会时间管理。
当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时,就应该懒得动手,学会不像孩子那样干活,让他摸一团糟,这样才能学会独立。
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费心说教,学会像孩子一样把事情搞砸,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成长。
俗话说,人教人,不能教,事教人,再做一次。
告诉孩子们,有时你必须使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如果你懒惰,孩子可以勤奋;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可以得到锻炼,学会自我负责。
我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好的教育不是永远保持“正确的原则”,甚至不是“铁的无私”,而是用适当的手段做正确的事。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没有出路“,不是为了发泄愤怒,以人为本地对待别人,也不是真的为了和孩子输赢。
相反,使用逆向思维并考虑积极的指导。
背后隐藏着对孩子的鼓励、信任、理解、尊重和放手。
这种力量会激发孩子成长的能量,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独立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