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13”事件后,全国对四战有关将领发起了批评,当时的批评和攻击相当广泛,很多以前没有提及的方面也被翻了出来。 军队中的将领和干部都以言文材料表达立场。 不过,在众多名将中,苏羽的反应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据他的私人医生张宇回忆,事发后,苏宇将军心情不好,对相关的关键活动并不热心。 苏羽甚至曾经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死了,怎么能把所有的旧账都翻过来呢? 比如短袭战术,明明只是军事理论,现在却被全面否定,岂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未来如何打仗? ”
或许很多朋友都不明白苏羽的意思。 “短突击”是一种从欧洲引进的战术打法,最初由德国**队创造,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应用。 在红军时期,李德强调这种战术,但第五次反围剿、短攻战术失败,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早些年,林总曾写过一篇文章,评价短攻和短攻的积极作用,从军事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其实很有价值,可以借鉴。 只是由于客观条件,红军没有能力使用这种战术。 我们连***都不能保证,我们不能以僵硬的方式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战术本身很好,但这取决于它们的使用方式和条件。 解放战争期间,林帅改进和发扬了短速突击战术,东北野战军作战的六大战术原则都离不开这一军事理论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盲目地将政治事件延伸到军事层面可能是不正确的。 “913”之后,此事又被翻了个底朝天,用来狠狠地批评了这位前四战司令。 苏羽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也是当时的军事科学院政委,和林先生一样,对战术非常了解。
另外,苏羽和林先生的私交其实还不错。 他们在战争年代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因为1934年林宗随红军长征,而苏羽留在南方各省打游击,此后多年两人没有合作过。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肃和林肃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贡献最大、战术最精湛的我军高级统帅。 1958年,苏羽被诟病“反个人主义”,很少有人愿意再联系他,但林帅却经常邀请他交流、讨论军事观点他还说,“如果你有好主意,你可以随时告诉我,我愿意听。,林总还让苏羽绕军一圈,不要离开前线部队,这让处境不利的苏羽感动了。
林帅和苏羽都是1907年出生的,别说是早期的军队领导人,而是在后来的战争中一步步培养出来的优秀指挥官。 两人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喜欢钻研军事战术,但其他方面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据林帅的情人吴法仙将军回忆:林先生的性格颇为特殊因此,他与元帅们接触不多,但他对同样擅长军事指挥的苏羽很佩服两人交流了很多,林先生很看重苏羽的意见。
1971年,于玉和苏羽没有选择掉进井里相反,那段时间他心情不好,也劝身边的人不要随便发表意见,尤其是不要写文章。 至于苏羽自己在1958年的所谓问题,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完全解决,但在1994年,**军委报告说,将军的名誉得到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