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人民军队首次实行军衔制,在创建和指挥人民军队和领导行动方面表现突出的高级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
* 其他十位将军被授予最高军衔,这一荣誉后来被普遍称为十元帅。
这十位元帅中,有四位被尊称为“某上司”,另外三位一般称为“某将”,形成了所谓的“四长三将军”。
他们是如何晋升为元帅的? “四老三总”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该国的十位元帅都是功勋卓著的人,他们创建了人民军队并担任高级指挥官,开国元帅的条件相当严格。
中国十位元帅在人民军队发展的22年中肩负着重要的指挥职责。 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例,历任八路军总司令、八路军副总司令; 他是八路军总参谋长,新四军代理司令员。 其他六位元帅率领八路军的三个师级部队。
在选择元帅时,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参与人民军队的创建[2]。
在 1927 年左右爆发的起义中,一个人必须成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才能成为元帅。 苏羽虽然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他是以军人的身份参加的,并不是人民军的创始人。
此外,成为元帅还需要在红军时代担任过军长或更高军衔,因此一些冉冉升起的新星被排除在外。
以苏羽为例,八路军第一百一十五师的师长、副师长、政委都当上了元帅,而只有百二十师师长**当上了元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129师团的师长和副师长也是元帅,政委***如果参加选拔,也有可能成为元帅。
由于第120师副师长萧克资历浅薄,最后只被评为上将; 而政委关向英年早逝,所以第120师团只有一名元帅。
这些元帅都参与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并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因此有的曾被尊为“某某司令”或“某某总司令”。
在人民军队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四元帅被尊为“老大”,**,被尊为林先生、徐先生、聂先生。
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身份,让**和***成为真正的老板,说到老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
*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比普通官兵年长得多,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大”。 他出生于1886年,比***等人还要大。 **辛亥革命前进入云南江武堂,后成为蔡毅率领的滇军一员,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十元帅中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
在旧军中,他先后担任过旅长、师长等重要职务,但他的理想和救国救民的信念渐远去,最终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民军的历史通常始于1927年8月1日,但在8月1日南昌起义这一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事件中,**的作用被边缘化了。
当时,**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军队,担任了第三军军官训练团团长和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他在南昌与敌军团级以上军官打麻将,为我军赢得了第一次机会。 起义成功后,考虑到他的资历,他被任命为第九军司令,事实上,第九军的规模有限。 然而,南昌起义后的发展,为**成为“红军之父”创造了条件。
南昌起义后,原计划派兵到广东海路丰地区接受苏联的支持**,收复广东根据地,再进行一次北伐。 然而,南昌起义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但它并没有像后来的三湾那样进行改革。 更准确地说,只是由共产党将军领导的旧军队。 因此,在南下过程中,不断有人离开队伍,甚至编队叛逃。
当他们进入广东时,叛军的规模已经减少到10,000多人,他们不得不在三合坝分兵。 ** 留下 4,000 人负责突围,而主力部队继续执行原计划。
然而,事故发生在**率领的队伍在三合坝阻击国民党追兵三天后,当他去寻找主力部队时,得知主力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完全损失殆尽,起义的领导人大部分逃往香港。 在最关键的时刻,**成功稳住了剩下的800人,保住了南昌起义的火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后,在国民党军官的老朋友的帮助下,他成功地躲过了蒋介石的追捕。
1928年,他的团队增加了湘南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残余,最终在井冈山与***会合。 正是**率领的队伍前往井冈山,才让***率领的复杂队伍在起义后蜕变成一支真正的军队。
于是,**成为红四军司令员,随后继续担任人民军最高司令员。
与朱先生同名的二号人物是***
彭先生生于1898年,曾在旧军中担任团长。 直到1928年,他秘密入党,带领平江发动了国民党独立第五师的起义,该师发展成为红五军。
随后,**带领幸存者来到了井冈山,后来演变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三军团。 凭借战斗的英勇,他成为我军早期的四大名将之一。
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红一军司令员,但他在1936年方面军总司令级别的地位始终低于政治局委员,这个资格也是除**之外其他元帅中最好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成为八路军总司令,***成为副总司令,居然成了人民军的二号人物。
红军期结束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回到了延安,***作为八路军副总司令,副总参谋长左全继续坚守太行山。 因此,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实际上是八路军的最高统帅。
1945年后,任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这个资质在**之外,没有其他元帅可以与之相比。
然而,他随后经历了高位和低位,从1947年到1949年担任西北野战军的指挥官和政治委员。 此时,西北野战军是解放军主力部队中人数最少、装备最差的战略集团。 其他元帅在中原和东北战区发展较大,领土大,人口多,更容易扩军。 **从战略角度来看,西北战场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边缘战场。 然而,蒋介石却在政治层面考虑了这一点,并派出总预备队胡宗南集团进攻延安,企图消灭中共。
**在掌握西北野战军的指挥权时,面临着人手狭窄的困境,每一次战役都需要仔细计算。
从某种角度来看,只有***才能在极其有限的军事资源下取得惊人的效果,同时成功牵制胡宗南的集团,阻止其支援其他战场。
**与***的距离仅次于**,其实他在指挥西北战场的同时,还协助***和朱先生对整个国家的布局。 因此,他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期间继续担任“副总司令”的角色。
1949年,西北野战军并入华北军区两个兵团,成为第一野战军,兵力与其他三个野战军基本相同。 大西北解放后,**雄心勃勃地规划了大西北的建设。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一计划。
** 很快确定,参加朝鲜战争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将远远超过前三次重大战役。 也就是说,不仅前东北野战军,其他野战军的精锐部队也可能投入战斗。
鉴于以往的经验和资历,只有***作为志愿军司令员才能有效地协调全国各地各军团的行动。 因此,“彭先生”的称号,是全体解放军官兵对他的由衷敬意。
虽然他从未担任过“总司令”,但**和**却以特殊的资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在人民军队的领导中,**和***被尊为总司令和副总司令是很自然的,**和**也因为出类拔萃而被称为老大。
说到**,很多人都熟悉他的两把菜刀掀起革命的传说。
*同志生于1896年,1916年,南省讨伐袁世凯时,他率领亲友用两把菜刀夺取盐税局,组成了一支队伍。 后来,他成为程迁手下的营长。
1916年至1927年,他在旧军中立下了许多功劳,从营长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20军司令员。 ** 该师在两次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这是其他元帅难以匹敌的。
* 在我军中真正确立其地位是在8月1日南昌起义期间。 当时,他还不是中学党员,军队中共产党员的比例也很低。 ** 在策划起义时,仅依靠叶婷的十一军和二十五师,是绝对可靠的兵种。
然而,第20军之所以成为南昌起义的绝对主力,完全是因为他个人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单从南昌起义来看,**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更令人感动的是,旧军的实力保存通常是为了保存个人的权力和财富。 南昌起义后,第20军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不过,**并没有气馁,当时他说要从头开始,重建团队。
果不其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发动了靖江年关起义和桑植起义,并成功地改组了一支红军——红二军。
1934年,在红军发动长征之前,萧克率领红六军加入红二军,成为红二方面军总司令。 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后,**的努力推动了红四方面军的第二次北上运动。
* 老板的名字早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已经确立了; 虽然他在抗解放战争中的地位一波三折,但这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尊敬。
相比之下,**的早期经历并不广为人知。
南昌起义时,**不在南昌,而是在起义军离开南昌后随队,被任命为团教官(相当于团政委)。
* 与**一起参加了三河大坝的分兵。 主力部队战败后,团级以上军官中只剩下**和王二卓。 这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带领队伍来到了井冈山。
随后,朱红军改组为红四军,下辖三个师; 曾任第10师师长,任第11师师长,任第12师师长。 可以说,**一度成为井冈山“三巨头”之一。 随后,为了巩固和加强红军,**起到了**与***之间沟通的润滑剂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并不认同“党指挥枪”的理论,双方争论了几个月。 好在作为前红四军书记,多次斡旋双方,最终在一系列教训面前,终于认清了人民军的军事思想,人民军队得以迎来大发展。
* 下一个辉煌的时刻要等到抗日战争中期。 在1934年红军长征中,**因腿部受伤而留下来。 在留下来的**局人员中,曲秋白的资历最高,向英的实际职位最高。
所以,在南方的三年游击岁月里,**一直比向英低。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四军成立后,向英就成了相当于政委的副司令员,而**只是第一班队长。 直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才重建,反击成为代理军长和军长。
1946年,**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和苏煜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苏羽虽然在军事指挥方面出类拔萃,但由于资历比较低,他还是需要**的全力支持,才能成功发展指挥之术。
在淮海战役之前,**考虑过派**去中原局工作,这让苏羽有些尴尬。 苏煜强调,华业离不开最好的长。 为了妥善处理,**做出了妥协,让**继续保持原来的职位,同时任命苏煜为华业的代理司令员和代理政委。
可以说,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苏羽后来的成就也不会如此辉煌。
除了“四老”之外,还有接下来的“三将军”指的是**,以及***
*的早期学历比较低,作为黄埔的四年级学生,在南昌起义时只是一名连长。 但到了井冈山之后,他很快就升任了红一军军长。 因为他比朱先生小21岁,所以被称为娃娃大军的掌门人。 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突出。
1937年,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后,**率领第115师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然而,由于过失杀人事件,他缺席了中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 随后,**正式改名为“林将军”,成为东北民主联盟军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他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解放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不同,**的军旅生涯可谓跌宕起伏。 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一波三折来到河南鄂皖苏区,在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中担任要职。
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迅速晋升为红四方面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尽管是在其前任、政治总督张国焘等人的领导下。 1935年,当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地区开始长征时,已经指挥了一支8万人的庞大军队,成为红军时代为数不多的能够指挥如此庞大部队的将领之一,“徐将军”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29师副师长,1939年因健康原因返回后方。 可惜解放战争爆发后,**没有机会指挥大兵作战。 然而,随着刘邓的军队南下,**率领山西的剩余部队成功击败了燕西山集团。
比起**和***的光辉时刻,**的军旅生涯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 然而,**拥有其他元帅所没有的独特资格,他是唯一一位在法国学习后获得比利时沙勒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文凭的元帅。
**早期是典型的政治工作干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15师副师长,接替伤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为重建我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金察冀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并担任司令员和政委。
1947年后,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和美国的保卫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三位元帅或许没有获得过“老大”的尊称,但无疑是令人敬佩的军事领袖。
其中,第一元帅、第一元帅长期担任人民军总参谋长,虽然没有被授予“总司令”的称号,但一直在幕后默默贡献,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人民军队的坚实支柱。
相比之下,元帅**协助***发动了秋收起义,但后来一直从事政治工作,担任第115师政委和东北野战军政委。 由于他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他的名气相对来说不够响亮。
这三位元帅虽然在名气和主要位置上有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他们是谁,他们都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