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在科技、军事、高技术领域,我们都有一席之地,大国地位变得稳固不可动摇。
最近,网上有很多声音:“我很高兴我出生在中国。 “这是祖国的力量带给我们的福利。 在世界各地,遇到危险的中国人,总能得到中国派出的专机的尽快保护。
甚至,在战争频发的瞬间,中国国旗也成了最好的生命支撑。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积极履行了援助世界各国人民的使命。 然而,我国重返联合国的旅程一直充满挑战。 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1976届会议第26次全体会议上,除马耳他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投了赞成票。
为什么马耳他反对这一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原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宣告成立,举国欢庆,因为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内部发展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 用“穷白”来形容当时的中国,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压力很大,但幸运的是,只有苏联愿意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首次得到提升。 虽然名义上是对朝鲜的攻击,但美国的真正目标实际上是我们。
为了帮助邻国和自救,新中国派出志愿者支援朝鲜战场。 中国志愿军的努力使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从而提高了新中国的地位。
这个叫做"建国之战"战争结束后,我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自身实力。 ** 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同时,许多爱国科学家归国投身科技研究,为我国提高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础。
他们以科技研发为主要阵地,投入大量精力。 从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到东方红一号的顺利发射,他们创造了“两弹一星”的荣耀,填补了我国科技领域的空白,让我们在国际科技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李思光等地质学家的不懈努力,使我们摆脱了“石油穷国”的标签。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做出改变。 他们齐心协力,1956年,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该动议,恢复了其在联合国的所有合法权利,促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产生钦佩之情。
动议通过后,联合国立即将国民党代表驱逐出台湾。 乔冠华坐在印有中国名牌代表中国的椅子上,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容被载入史册。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胜利的背后,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是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杰出智慧。 从此,中国在联合国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和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我们向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和南非国家提供了援助,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
在1971年关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投票中,我们得到了南非和亚洲小国的76票赞成。 这些国家当时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情况,因此他们的投票是可以理解的。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欧洲大国也投了赞成票,只有马耳他投了反对票。 毕竟英美一直站在同一边,中美两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所以可以期待英国投反对票。
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投反对票的国家是欧洲小国马耳他。
马耳他是欧洲的瑰宝之一,位于地中海的中心地带,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 虽然马耳他是一个小国,但它以其战略位置而闻名"地中海之心"。
然而,由于实力薄弱,这个小国饱受战争之苦,遭受过许多国家的殖民侵略。 最终,直到1965年美国援助后,马耳他才成功获得完全独立。
可以说,马耳他的独立离不开美国的帮助,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提供经济支持,帮助马耳他充分发挥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1965年独立以来,马耳他一直以美国为榜样。 当中美关系恶化时,马耳他投票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以表明对美国的忠诚。
尽管马耳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次反对票是欧洲唯一的一次,但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恶化的第二年,尼克松**秘密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结束了30多年的不正常状态。 有意思的是,马耳他作为美国的“小弟弟”,在中美建交后,也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这头“睡狮”,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从屹立不倒走向强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舞台上。
作为中国人,我们为生活在这片伟大而和平的土地上而深感自豪和荣幸。 2020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全面脱贫,为贫困人口致富、改善生活提供了新思路。
疫情的考验,坚定了我们对祖国力量的信心。 星光不问路人,中华后代一定会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