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印尼侨民的亲戚蔡成昊和妻子来到他们的糕点作坊,与其他五位糕点师一起制作印尼特色糕点,如千层酥蛋糕、蜂窝蛋糕、菊花糕。 糕点烘烤密封后,往往在午饭后售罄。
现年43岁的他目前拥有两家印尼糕点作坊,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武鸣华侨农场)已经安置了约1名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9个东南亚国家的归国华侨20,000人。
蔡成昊告诉记者,随着春节的临近,工坊生产的印尼糕点供不应求。 “节前期间的销量几乎是过去六个月销售额的总和。 他说,印尼糕点有两种:干糕点和湿糕点。 由于湿饼不易储存和运输,主要用作探亲访友的纪念品,对干饼的需求量很大。
2月5日,蔡英文的糕点作坊正忙着制作印尼糕点。 图为印尼千层酥蛋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蔡的印尼糕点制作艺术是从他的父母那里传下来的。 20世纪60年代,他的父母从印尼回来,住在武明华侨农场,一直保持着自制印尼菜的习惯。 在耳目的影响下,蔡成昊学会了做印尼糕点,梦想着开一家糕点店。
2021年,武明侨庄推出创业扶持政策,给予店铺免租两年,这给了蔡成浩开店的极大动力。 同年年底,他的糕点工坊成功开业,通过社交平台吸引顾客。 良好的口碑带动了糕点订单的增加,蔡成浩成立了专门制作蜂窝蛋糕的作坊。
目前,蔡成昊糕点工坊生产的印尼糕点不仅在当地很受欢迎,而且网上订单也非常受欢迎,远销国内多地,包括上海、广州、佳木斯等城市,回头客很多。 “90%的客户在购买后会再次光顾。 他说。
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难找到如此正宗的味道。 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黄女士说,她一次购买了四盒印尼糕点,打算带回亲戚朋友吃。
蔡成昊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一直使用印尼的原材料,保持原有的手工工艺。 除此之外,他还根据当地口味进行了微调,适当地降低了甜味。
2月5日,一位顾客在蔡成豪的糕点工坊购买印尼糕点。 摄影:Wei Jiaxiu。
印尼糕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比如千层酥蛋糕,面糊的烘烤和铺开过程是一层一层进行的,制作一块糕点通常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因为我们坚持手工制作,每天生产的印尼糕点数量有限,订单多时,我们需要赶紧制作和包装好几天的糕点。 “由于春节前的订单激增,我们每天要花13个小时以上制作糕点。 ”
梁桂宁也是蔡成昊的常客,2月5日,他驱车70多公里去买蜂窝糊,品尝印尼菜。 距离糕点作坊不到50米,就是蔡成昊开的印尼餐厅,“印尼爸爸”风味餐厅。 “我喜欢食物,我经常光顾这家商店,正宗的印尼糕点和印尼菜,我认出了他。 “梁桂宁说。
走进“印尼爸爸”餐厅,映入眼帘的是浓郁的印尼风格——欢快的印尼歌曲旋律响起,墙上装饰着印尼油画,顾客正在品尝沙爹牛肉串、姜黄饭等印尼小吃。 与印尼糕点一样,“印尼爸爸”风格的餐厅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就能做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印尼风味的食物。 蔡成浩说。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印尼华侨亲戚南宁实现创业梦想 手工糕点节前热销”(魏家秀陈彦友)。
编辑:门瑞。
瑞士:方便中国公民赴瑞士旅游!
跨国上班族,春节就是这样
她在荷兰开了一家“移动”的中文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