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3 月中旬,元帅在祁连山召开了西路军政委最后一次会议,当时西路军只剩下不到 3,000 人。
在此之前,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后,**军委计划进行宁夏战役,目的是实现西北大联盟,打通与苏联的联系,派兵到绥远参加抗战。
国民党军队不让红军轻易渡河,他们把十几个师集中在南线,准备从南向北进攻红军。 因此,要求红四方面军在西兰关地区形成扇形运动防御,保证红军主力部署在预定区域,并迅速完成以三军西渡黄河进攻宁夏的造船任务。
在陈长浩和**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第30、第9、第5军共2个在第一军委的命令下,2万名指挥员和战士先后在甘肃省靖远县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开辟国际航线。
军委任命***为前敌总司令,**为参谋长,准备执行海达战役计划,重点对付南线数万国民党军队。 但是,由于红四方面军主力张国焘的原因,红四军、红三十一军未能进入预定的作战阵地,导致海达战役计划未能执行。
国民党军队成功地打开了对宁夏的支援,切断了已经渡江的红四方面军(河西红军)与河东红军的联系,使河西红军成为孤军。
虽然军委希望河西军东转,与主力会合,但由于张国焘的影响,河西军决定承担建立河西根据地的重任,落实开苏联接的战役计划。
1936年11月8日,中共、中共军委给红军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发电报,河西军称为西路军,陈长浩、***任西路军政委主任、副主席。
从此,西路军踏上了充满挑战和困难的革命征程。 然而,西路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首先,西路军装备不足,虽然有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但面对西北二马军阀优势兵力的围剿,却无能为力。
其次,西路军支援严重不足,难以在当地获得补给,导致部队人数和士气下降,最终导致失败。 1937年3月,总司令下令全军进入祁连山时,西线军只剩下不到3000人。
3月14日,西路军政委在肃南县石沃子召开会议,商讨西路军的未来。 出人意料的是,由军政委员会主席陈长浩主持的会议作出决定:“现有部队驱散游击,坚持斗争; **陈长浩脱离军队,返回陕北汇报情况; 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各支队行动。 ”
图:陈长浩坚决不让***离开军队。 **诚恳地说:“这支军队是一起从湖北、河南、安徽带出来的,我们一起死。 ”
不过,陈长浩坚决不同意:“这是军政委的决定,留在部队前方的目标太大了,不利于部队的分散行动。 会后,**还是希望陈长浩能留下来:“长浩同志,我们的部队已经崩溃了,你一个人在陕北干什么。
如果我们留下来,我们至少可以在稳定军队士气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陈长浩始终坚决反对:“不行。 多年后,**写道:“我真的不想去,但我没有坚持留下来,事实上,**他们不想让我去,我迁就了陈长浩的意见,犯了一个让我后悔一辈子的错误。 ”
** 率领西路军一支支队,经过艰苦奋战,最终以牺牲大部分人为代价,在只剩下400多人的情况下,成功抵达新疆。
另外两支部队,同样由王树生、毕占之率领,在祁连山与游击队作战,最终返回延安,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成功了。 祁连山之夜,**和陈长浩离开了军队。
起初,他们还是有一些人一起演戏的,但最后,只剩下***了。 他离开军队时,组织给了他十几个金戒指作为线圈,但他毫无用处,因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即使他有钱也很难买到食物和衣服,而且还可能被抢劫。
更危险的是,敌人一路贴满了悬赏告,要抓捕西路军的主力负责人,**的情况更加危险。 不过,他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去延安,向***说明自己的情况。
1937年3月下旬,**一路乞讨到永昌、凉州交界处时,意外遇见了一位熟人。 他就是蔡光伯,时任西路军司令部特勤营营长。
在倪嘉英子和马佳军激战的最前线,**与蔡光博重逢。 按理说,蔡广博不应该出现在这儿,因为陈长浩退军后,西路军已经分成了三个支队,当时蔡广博应该带着总部特勤团、毕占志率领的女团等百余人单独行动。
不过,由于百沃的兵敌交锋,大军虽然侥幸逃脱,但很多人被打散了,蔡光波本人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于是,蔡广博只好一路乞讨,希望能回到延安,正好遇见了***。 蔡光波向***报告了分居后的部队情况,并告诉他:“敌人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抓捕总司令和陈政委。 ”
听到这话后,他感到有些无奈,然后问蔡光波:“你现在要去**吗? 蔡广伯说:“去陕北找兵。 “那我们一起回陕北吧。” ”
蔡广博当然愿意跟着老首长,所以两人当即决定一起去。 **我之所以选择相信蔡广博,也是因为蔡广博本人也是一名革命意志坚强的红军战士。
在这个关键时刻,两位战友的重逢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蔡光波,原名蔡大义,1911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市一个贫民窟。 然而,在1927年,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他与哥哥蔡光银一起加入了共青团,并加入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
不久,他们成为红军战士,蔡光波在军队中表现出色,晋升,并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川陕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老人对自己的英雄事迹记忆犹新,他骑着高大的马,穿着军装,腰间挎着两支枪,威风凛凛。 在艰难的环境中,**遇到了蔡广波,这无疑是他的运气。
蔡广博居然接手了安保工作,他们既要避开马家军的搜查抓捕,也要提防沿途的危险。 蔡广博每次出去找食物,都会先安排***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出去打听消息。
尽管危险重重,蔡光伯还是决心将总司令安全送到延安。 他的勇敢和决心为他赢得了红军的尊重和信任。
**历经磨难,走了20多天,终于渡过了黄河。 在那里,**用组织赠送的两枚金戒指换上衣服,打扮成商人继续旅行,又走了一个月。
在小屯,他们见到了红四军参谋长**,并把他们带到了西军司令部镇远,两人在那里休息了几天,被送回了陕北。
临走前,**将剩下的十几枚金戒指交给了***,表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全部交给了父亲。 1937年5月下旬,**回到延安,**亲自接见了他,并祝贺他顺利归来。
蔡光波回国后,受到党组织的照顾和培养,被安排到康大学读书。 不过,由于陈长浩下落不明,决定由蔡广博前往赣州寻找西路军失散人员。
陈长浩终于摆脱了困境,他回到了家乡湖北武汉,见到了妻子、孩子和母亲,原本打算在武汉重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但由于环境限制,计划未能实现。
结果,陈长浩回到延安,因胃溃疡被送往苏联,直到1952年才回国。 然而,尽管陈长浩平安归来,但被派去寻找他的蔡广博却面临着困难的处境。
高金城和蔡光波一起去赣州,以福音堂为掩护,召集了许多西路军失散人员,却始终没有找到陈长浩。
后来,蔡光伯在祁连山北麓寻找,才得知陈长浩曾被一位湖北老中医和养子丹福三护送东下。 1937年11月底,谢觉雅安排蔡广波回延安,向***报告了陈长浩的情况。
蔡光波将自己的身份证明藏在炕洞里,但到了1938年3月,他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他决定离开,但不幸的是,他的身份证不见了,可能是在炕被烧毁时被毁了。
在平凉这个小地方,蔡广波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无法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能在当地打工求生。 此后,蔡广波定居平凉,待了近20年。
无花果蔡广伯拿着高金城的介绍信,顺利通过敌人的防御工事,把地下党的报告送到兰州八办 1942年,蔡光波娶了一个四川女子,虽然生活艰苦,但也和睦美好。
然而,在平凉解放之前,蔡广博一家人往往吃了最后一顿饭,没有下一顿饭,靠着身边人的帮助生活。 直到1949年解放后,当地**给蔡光伯5亩地,改善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农场忙的时候蔡光波靠种地为生,农田闲暇时,靠煤为生,虽然生活拮据,但总比解放前好不少。
不幸的是,1950年,蔡光波的妻子死于难产,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蔡光波身上,他的人生一下子跌入谷底。 蔡光波自己又受伤了,身体也不太好,没有了妻子这样的帮手,生活更加艰难。
连三个孩子都养不活,无奈之下,蔡光博只好把大女儿送给住在安口尧的河南人董成光当女儿。 在蔡广博的心里,还是希望回到党组织工作。
1951年,蔡广波写信给**、***,但未收到回信,1956年又写了一封信,但仍未收到回信。
蔡光波的身体越来越差,尤其是不务农后,转行当煤矿工人,煤矿是个苦工,蔡光波的身体根本受不了,1958年,蔡光波带着三个女儿回到了安徽晋寨的老家,那是三年的艰难时期,大家都在吃食堂大锅炉, 完全不饱,只能吃榆树皮、米糠才能生存,蔡广博吃不饱,得不到营养,再加上经常受伤,病情也很严重(脸瘤)。
1961年4月,蔡光波在家乡去世,享年50岁。
人生是无常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西路军的救援行动中,蔡广博因一个误会的名字而无法与总司令取得联系,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使他的孩子们感到自豪和自豪。 虽然他的一生有些悲惨,但他的毅力和对国家的贡献值得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