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3月20日,英勇的战列舰“无敌”号正式加入本土舰队第1巡洋舰中队,开始了服役。 仅仅两个月后,它就活跃在4月份的舰队演习中,6月12日之后不久,它参加了斯皮特黑德海岸的盛大海上阅兵式。 经过高调的审查,“无敌”号踏上了维修之旅。 从 1909 年 8 月 17 日到次年 1 月 17 日,它在朴茨茅斯港默默维修,以解决炮塔的电动旋转问题。 然而,这次修复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无敌”将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继续陷入困境。 1911年3月,炮塔的电动旋转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无敌”号再次进入朴茨茅斯港进行维修。 不幸的是,这种努力也未能解决问题。
到1912结束时,“无敌”号被派往地中海舰队服役。 然而,好运并没有随之而来。 仅在 17 年 1913 月 34 日,它在与潜艇 C34 的碰撞中失去了一个炮塔。 幸运的是,潜艇没有沉没,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无敌”号于12月结束了在地中海舰队的服役,返回英国。 1914 年 3 月,HMS Invincible 返回英国后进入朴茨茅斯港进行翻新。 在这次改造中,战列舰炮塔的电动旋转装置被传统的液压机械所取代,困扰“无敌”号长期的炮塔旋转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然而,翻新工程刚一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无敌”号的维修工作不得不中断。 尽管改装提前完成并恢复使用,但炮塔改装被推迟了一周。 最初,“无敌”号将是第一艘配备新型火控指挥系统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但由于改装中断,该计划不得不推迟。
1914 年 8 月 19 日,翻新后的“无敌”号重新投入使用,第 2 战列巡洋舰中队指挥官阿奇博尔德·戈登·摩尔少将在“无敌”号上升起了旗帜。 根据命令,“无敌”号与战列巡洋舰“新西兰”号一起停泊在亨伯河上,准备支援在荷兰东南海岸海域(Broad Fourteens)巡逻的船只,深度约为14 Torots。 在亨伯号停泊期间,“无敌”号上的反鱼雷网被拆除,它已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1914 年 8 月 28 日,英国皇家海军计划在黑尔戈兰湾对德国舰队进行大胆的伏击。 新型鱼雷的出现使反鱼雷网变得毫无用处,一旦损坏,也会给船只带来麻烦。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不得不做出改变。 他们在船尾甲板上增加了一门 76 毫米高射炮,他们知道这是战争的必需品,尽管这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早上,英德双方的轻型舰艇已经开始交火。 “无敌”号收到来自前线的求救信号,迅速前去支援。 在英国舰队中,“无敌”号和“新西兰”号齐头并进,两艘巨舰的组合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中午时分,英国战列巡洋舰舰队抵达战场,局势立即逆转。 英国战列舰在贝蒂的指挥下,开始对德国轻巡洋舰进行猛烈攻击。 德国轻巡洋舰“科隆”号很快遭到严重破坏,而这时,另一艘德国轻巡洋舰“阿里阿德涅”号也进入了战场。 然而,“无敌”逐渐被甩在了队伍的末尾。 由于它比其他英国战列舰慢,因此与敌人交战的机会也少得多。 贝蒂害怕遇到德国战列舰,于是在下午 2 点 10 分命令舰队向北撤退。 而“无敌”再次被抛在后面。 然而,“无敌”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相反,他们坚定不移地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可能的攻击。 他们深知,作为军舰,他们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勇往直前。
虽然战斗以英国舰队的撤退而告终,但“无敌”号的勇气和决心令人印象深刻。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为国家安全而战。 这不仅是战斗的胜利,也是对全体英国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的肯定。 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战列舰“无敌”号昂首挺胸,像决斗者一样,勇敢地挑战漂浮在海面上的德国轻巡洋舰“科隆”。 炮声轰鸣,18发炮弹如野马般飞向目标,却接二连三地打偏,让人叹息。 这是黑尔戈兰湾海战的场景,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3艘德国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沦为残骸,永远沉入海底。 英国战列巡洋舰雄伟壮观,两艘轻巡洋舰成为他们死去的灵魂。
另一方面,1914 年 11 月 1 日,在智利南部海域,英国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指挥的巡洋舰分队遇到了由德国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斯佩率领的德国远东支队。 匆匆忙忙中,克拉多克率领四艘巡洋舰轻率进攻,如飞蛾扑火,没有仔细研究敌敌实力对比。 德国舰队的炮火猛烈,英国巡洋舰“好望角”号和“蒙默斯”号被击沉,克拉多克本人和1600名海军官兵阵亡。 德国舰队只遭受了轻微的伤亡,没有人丧生。 这场战斗被称为科罗内尔角战役,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的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