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灵年(公元前564年)十月,由于郑国私下秘密与楚国达成“和约誓”,但没有提前通知现任盟主金(和金哀公),所以得知消息后,金哀公大发雷霆,立即下达皇家命令集结军队, 然后联合南方其他盟国的军队,聚集在郑国的虎监(现在在晋国的控制之下),随时准备对郑国发动十字军东征。
当年10月15日,联军在金哀悼公的指挥下,向郑国首府信正发起猛烈进攻; 为了避免金联军再次无情的打击,郑正清的子思先发制人地派使者到城外指挥作战的晋军统帅荀刚求和。
因为荀刚这次出兵攻征的目的,就是“趁机累了”,趁着战局不断进攻郑国,让楚国不得不出兵营救郑国,从而消耗在不断出兵中已经衰落的国力和军力。 于是,荀刚答应了郑国使者的和平请求。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不给反复无常的郑国一个教训; 因此,为了惩罚屡屡失信的郑国军及其大臣,荀刚提出,在进行和盟时,郑国军(郑建功)必须亲自到场,会见晋国秘书,达成和约同盟(即与君主结成和盟); 而郑国的六位执政大臣和他们的女婿(即各自家族和王位的继承人),以及郑国的医生,也应该都作为这次联盟的见证人出席。
对于晋方提出的和谈条件,子思等郑国大臣没有资格谈这些条件,只好全部答应。
十一月初十,荀刚率领联军中的晋国书记和各国书记、大夫,来到与郑国确定的结盟地点——郑国戏(河南新正以西),在蓄备已久的同盟台下,等待郑国的君臣到来。
而郑国在位的六位书记:党国子司、司马子国、司徒子空、司空齐尔、凌正子灿、少正子占也服侍了年仅七岁的郑建公,按照之前与晋国达成的和平条件,从国都新郑赶到战区,完成《晋政同盟誓》。
在与君主一起去戏院观看宣誓的郑国贵族中,还有柳清的儿子(即继承人)——公孙夏(子溪,子四的女婿)、公孙乔(子婵,子国的女婿)、公孙楚(子恭的女婿)、梁霄(伯友,子儿的女婿)、尤谦(子明,子的女婿)、汉虎(子庇、 子展的女婿)和郑国柱的医生。
到达剧院后,因为郑建功年纪太小,无法独自在台上完成宣誓,也无法准确背诵誓言全文,在流亡中宣读誓言; 因此,郑国经过紧急审议,报晋国秘书批准,决定代替君主宣誓,背诵同盟书(这样做,也减轻了“大臣同盟君主”给郑国带来的一些羞辱)。
在随后举行的同盟正式仪式上,主持同盟的荀刚命令晋国医生石良(中军左师国成员)宣布晋国与郑国结盟; 弱者当众大声朗读联盟之书:
“..自从这次结盟之后,郑国也只是听从了金国的命令,如果有两个不同的意图,就有这样的联盟(盟约中的惩罚)! ”
之后,轮到郑国宣誓了,子思立刻上台,宣读了早就准备好的郑国和金国的信
“天灾降临在郑国身上,两大势力之间; 大国不加恩,增兵给郑,让郑国的鬼神不祭,百姓不得利,夫妻俩辛苦无言。从此以后,郑国若不跟着彬彬有礼、强势大势,善待咱们百姓,却敢于心有异意,才会有这样的联盟! ”
子思读的同盟书内容实在是很耐人寻味,很鸡贼,文中没有直接说出与晋国结盟的字句,而是称其为“一个彬彬有礼、强势、善守百姓的大国”; 也就是说,谁能给郑国一个忙,保护郑国的安全,那么郑国就会和郑国是谁结盟。
换言之,郑国的盟约可以这样解释,如果另一个大国(如楚国)给予郑国同样的恩惠,保护郑国的安全,那么郑国则认为这个大国(楚国)是“一个彬彬有礼、强势、善意保护郑国的大国”,从而与之结盟。
子彦在联盟书中滑溜溜的脑袋和文字游戏,本来就对郑国十分不满的金商军大将荀彦怎么可能听不进去,于是荀彦顿时大怒,站起来骂了一句子思说道:
“修改你的盟约! ”
但还没等子思回答,郑国六书记之一的少正子展也快步走上前来,对荀言道理的说道:
“不行,不能修改,咱们的联盟已经向昊天宣告过了,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呢? 如果盟约可以随意改变,那么它也可以随意反抗列强,这样的誓言有什么意义! ”
子展其实是郑国中正清子思的政敌,双方的政治思想和执政思路相差很大,个人关系也很不好(子思依附于楚派,子湛依附于晋派); 不过,在维护郑国利益、坚持国家尊严的前提下,子湛还是抛开了与子思的个人分歧,坚决出面驳斥了荀言,这从他个人的修养和对国家的忠诚中可见一斑。
可是,荀言还是不听子展的辩解,还是以强硬的态度要求郑国修改联盟,双方争吵了一会儿,联盟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这时,年纪尚大、面色严肃的志刚一怒之下上前拉着侄子(荀燕是荀刚堂的侄子),劝说他
“晋国的德行不足以挟持郑国,强行强制结盟,强行镇压郑国结盟,也不符合礼仪; 如果不符合礼仪,他怎么能当王爷之首? 暂时,他和郑国完成这个誓言,然后退下归国,在国内修德政,练兵,积谷谷,等他们回来,郑国终将得到; 如果晋国失去了道德,那么它就会被人民抛弃,那么它不仅会失去一个郑国; 若是能修德安人,再远也会有人来依附你,何必担心郑国不依附呢? ”
智刚之所以对郑国在联盟书中刻意耍花招和文字游戏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并非完全出于道义和信誉的考虑(当然也有维护晋国霸主面子的成分),他已经和晋国公制定了“砍郑滓楚”的军事战略, 而他之所以派兵攻打郑国,就是为了故意挑起郑国和楚国的疏远,让晋国有理由和机会来干涉郑国的“依附晋国”,经过长途跋涉,楚国军队遭到攻击、削弱、消耗,楚国本已衰落的国力。
而如果郑国和晋国没有达成这个誓言,那么晋国和郑国依旧是敌对的国情,虽然楚国也要北上去救郑国,但比起'砍郑'的代价,还是少了很多,至少行军的速度要慢很多,军费也比较小。 而这种情况,正是荀刚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誓言达不到,晋军会继续包围新正,军事行动带来的物力和人员消耗会很大)。
所以,荀刚根本不在乎郑国盟书中的措辞错误,他想要的是尽快达成誓言,然后撤军,让楚国知道消息,从而出兵北上,继续与晋国争夺郑国,这也是荀纲和金哀悼“的”疲惫“战略的目的。
当然,如此复杂的政军二合一策略,不需要大部分人知道(以免聪明而误会聪明,让楚国明白,他过来之后,会策划和郑国联合起来,对晋国耍花招),只要那些能够影响晋国朝廷动向的高层成员(比如金丧宫)参与本人、荀刚、石括等;而荀彦,以及包括赵武、韩齐、魏江在内的所有秘书,都干脆执行君主的命令)。
于是,在荀刚的劝说下,荀燕终于不再坚持要郑国修改盟约,子思和子湛也下了驴,继续誓愿的过程; 没有结盟诚意的双方,在勉强达成协议后,完成了宣誓的整个过程。
随后,紫思等人在郑建公的率领下返回新郑,诸侯联军也从新郑城撤军,退到虎监; 这个大家都尴尬难受,双方都各有想法的盟约,终于“达成”了,那就是“金正戏联盟”。
在完成双方都不满意的誓言后,晋政双方各自撤出战区,郑族人返回新郑,晋军也在荀刚的带领下撤出新郑城,回到晋丧公驻扎的虎监; 回到虎狱后,荀刚、施括、荀燕等人立即向金哀悼宫汇报了'戏曲联盟'的进程和郑任的反应。
在得知郑国仁耍花招,故意歪曲联盟书中文字的意思后,金丧公大发雷霆,心想如果不给郑国一点颜色,郑任以后就得一脚踹他的脸了! 于是,金哀悼公决定在撤军回国之前,先派兵教训郑国,告诫他们不要为难(还有引诱楚军北上,消耗楚国力的意思)。
十二月初五,金丧公已经接到秦国出兵在西边骚扰、闹事,意图扰乱局势的消息,还是先抛开了秦国的骚扰,亲自率领联军从虎狱派兵再次攻打新郑,以惩治不诚实邪恶的郑国; 这一次,联军又包围了新郑五天,再次攻打了新郑的三座城门,这让郑国军一大臣们大吃一惊。
12月20日,金慕宁公率领的联军主力在银汉渡过大河(黄河),继续进攻郑国其他城市,掠夺战利品; 郑军主力只敢在新郑城撤退,不敢出城与联军作战; 几天后,获得大量战利品的联军驻扎在银口,金丧公在劝慰盟军军队并分了部分战利品后,宣布当场解散联军,撤军回国(此时, 晋军也应及时回国,应对秦军的骚扰)。
就在撤退前夕,随军参加郑国之战的鲁国君主陆相公(鲁军的实际统帅是出征君主的陆国执政秘书季孙苏),在姬孙苏(姬无子)的陪同下,专程前往晋丧公营向联盟领袖告别(可见陆有对晋国的尊重和尊重)。
对于陆相公这种“彬彬有礼、恭敬相恭”的态度,金丧公非常高兴,于是特意在大河(黄河)岸边设宴招待前来告别的陆国君臣。
然而,因为金丧公在河岸边举办宴会邀请陆相公,不经意间导致了多年前陆国尘封的过去; 陆相公的父亲陆成公已经去世,他的祖母穆江今年夏天刚刚去世,陆国的三个执政氏族,孟家,舒孙家,季孙家,都牵扯其中。
这是什么老故事,下一篇文章我再讲。
享受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