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脚下的地壳深处,隐藏着一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地幔。 地幔作为地球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关键环节,也是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和活动的重要来源。 它就像地球的心脏,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复杂的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地质动力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从莫霍表面(约5-70公里深)延伸到古腾堡表面(约2890公里深),总厚度超过2900公里,约占地球总体积的84%,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 该层由致密的岩性物质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成分,整体外观具有复杂的层次和物理状态。
地幔的主要物质由硅酸盐矿物组成,主要包括橄榄石(如镁铁质橄榄石和钙铝榴石)、辉石、尖晶石等高压相矿物,在地幔的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 特别是橄榄石,地幔中最丰富的矿物之一,构成了所谓的“橄榄岩”系列岩石的基础。
地幔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上地幔从地壳下限到约660公里的深度,上地幔的岩石在室温和室压下大多是固体,但在上部有一个特殊的层,即软流圈。 软流圈是波传播速度明显降低的地方,推测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导致岩石部分熔化形成的,放射性元素是主要的岩浆,对板块构造活动有直接影响。
下地幔:从660公里的深度到古腾堡表面,有下地幔区域。 这里的压力和温度非常高,矿物处于高压阶段,尽管尚未达到液态金属芯的高温,但仍表现出塑性流动特性。 下地幔可能含有不同的硅酸盐矿物高压变体,例如后钙钛矿,具体的化学成分和相变过程仍在研究中。
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地幔层中**波的速度变化,进行模拟地幔条件的矿物相变实验室实验,研究地幔中的稀有钻石和其他深源矿物,逐步揭示了地幔的组成特征。 然而,由于地幔的深度和极端环境,直接取样至今仍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地幔的认识不断加深,例如利用超深钻探技术获取地壳与地幔交界处的岩石样品(如著名的“科拉超深钻孔”工程),以及通过对洋中脊玄武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同位素分析间接推断地幔的组成。
总的来说,地幔的组成和结构是地球科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勾勒出更完整、更细致的地球内部图景,还有助于回答地球如何维持其内部热能循环、板块构造动力学、 以及地球的早期历史。未来,随着探测技术和理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地幔的秘密将更加清晰地向世人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