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姬失权,董卓乱了。 要篡位杀,先害贤者。 ——《悲愤诗》,蔡文济
每当提到三国时,董卓,董仲英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虽然严格来说,董卓是东汉末期的人物,他不是三国时期的叛臣,也不是英雄,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董卓, 三国可能是另一幅画。
董卓的罪行是众所周知的,董卓的形象也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董卓虽然是个身居高位、行恶多端的奸臣,但其实董卓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真正的人,勇敢足智多谋,非常忠心耿耿。
董卓出身二代官吏,年轻时也是文武兼备,喜欢做侠义义事,见不公也常做侠事。长大后,他也成为了朝廷的一名小官,负责管理辖区一小块区域的安全。
东汉末年,剑兵遍地,再加上汉朝内部宦官的叛乱,导致匈奴死灰复燃,频频攻打汉朝。 有一次,匈奴人又来闹事,董卓被派去平息叛乱。 董卓凭借着自己的英勇,率领汉朝军队将匈奴人打回了边境。
董卓在这场战斗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被推荐进入皇府,从此开始了飞扬跋扈的事业之路。
凭借着武功,董卓很快就在军队中立下了不少功夫,地位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很快就在宫廷和战场上声名鹊起,也进入了何进的眼里。
当时,何进正在谋划“铲狱除恶”的行动,想要彻底消灭太监势力,但因为没有机会,只好一直拖延。 而当何进知道董卓的勇敢之后,就亲自找到了董卓,希望董卓能和他一起演戏。
当时董卓还没有尝到权力的好处,更没有彻底腐化,还保住了自己的忠心,所以在被何进招揽后,他立刻答应了。
但当董卓率领大军准备一举消灭宦官势力时,却意外地,贺进早一步被有准备的宦官心腹杀死,皇帝也被太监扣为人质。
急于救车的董卓急忙追军,最终经过一番激战,不仅平安救下了皇帝,还消灭了太监势力的心腹,立下了无上功绩。
曾为救援立功的董卓,立即声名鹊起,名利双收。 身居高位,权势滔天,是好事,但对董卓来说却不一定如此。
尝到了权力的诸多好处后,董卓顿时败坏了,他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名为汉朝而战的军人。
获得权力后,他开始大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不仅花了很多钱招揽私兵,还把何进的权力据为己有,最有意思的是,当他发现吕布的勇敢时,还骗吕布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继父丁远。
吕布本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好在得到了丁远的赏识,收他为义子,不然在那个乱世中,胆子大弱的吕布会怎么样? 真的很难说。
比方说,董卓麾下后,在吕布的亲自保护下,董卓变得更加嚣张跋扈,靠着权贵和士兵,开始欺负男女,做各种坏事,甚至在他登基的时候,还公然胁迫天子,用武力威慑大臣们, 成了名副其实的乱臣、饥肠辘辘的贼。
此时,董卓的罪孽早已耗尽,天下有识之士纷纷举起正义的旗帜,向董卓发起讨伐。 董卓虽然也有精锐的士兵和强悍的将领,但他肆无忌惮、残暴的性格早已失去了民心,因为他的许多将领也纷纷叛逃参战,或者是被动破坏。 更何况义军也有能力使出浑身解数,以至于双方打了几次之后,董卓也只能匆匆逃窜。
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董卓在逃亡的时候还下令军队挟持了数万人作为人质,在乱世中,百姓本来就又饿又冷,怎么可能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迁徙,所以在逃亡的过程中,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死在了路上。
叛军没有想过刺杀董卓,但有“吕布在百姓中”一路护着他,杀了董卓是没有问题的。
吕布的勇敢可以抵挡千军万军,要想杀董卓,就必须先解决吕布,为了让吕布不再保护董卓,王云想到了一个聪明的计谋。
他知道吕布也喜欢美貌,和董卓的妃子有染,所以王允在这件事上大惊小怪,以董卓没有真正解决吕布的问题为由,劝他叛逃。 在王云的一再劝说下,吕布终于被他说服了。
在后来的一次叛军暗杀董卓中,董卓在刺杀后下意识地喊了一声,想要有人来救他,这已经不是董卓第一次被袭击了,他以为这一次会和之前一样,喊完之后,吕布会飞来护送他。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喊完,就听到吕布喊道:“皇帝有诏书要惩处叛徒。 紧接着,他全力出击,杀死了董卓。
董卓虽然也有武功,但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更何况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了,他从来没想过,昔日听话他的陆风仙会对他出手,至今还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义子”手中。
董卓的死是很幸福的,他无疑成为了一个让世人笑了几千年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