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英刚:无处不在的面孔竞争如何书写春节独特的“新年味”?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2-20

翁英刚.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我来自浙江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的人民以吃苦耐劳、能经商著称。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奶奶70岁生日,我们一家在除夕夜的晚上从县城回到了家乡。 今年的春节很热闹,几乎所有人都说和往年不一样了,久违的“新年味”又回来了。 为什么今年的“新年味”更多? 是因为放烟花吗? 还是回国人数增加? 还是有更多种类的葡萄酒盛宴? 这些因素或许有一定的影响,但都是表象,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我觉得这种独特的“新年味道”,伴随着无处不在、飙升的村脸竞争。

面对竞争:浙南农村春节的真正“亮点”

买这么好的车不回家有什么用? “随着第一辆豪车进村,今年春节的面子比试拉开了帷幕。 在很短的时间内,村里的小卖部将信息传播到整个村庄。 很快,随着归军的到来,面子比赛的第一道菜就上桌了——汽车。 对于很多老乡人来说,汽车就像自己的脸,基本上老家家户户都出去做生意了,车是衡量一个人一年在外面赚不赚钱,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最直观的标尺。 老村子很集中,房子基本都沿着一条主干道排成一排,每一辆进村的车都像是在检票似的,这进一步加强了一辆好车能带来的“面子”。 所以,无论外面多么混杂,你都得租一辆好车回家过年。 为了能够开好车回家过年,他年初租了一辆车,一天的费用超过了1000元。 他说春节期间租车店生意最火爆,以后也租不出去,对自己独特的“眼光”沾沾自喜。 朋友的F叔开着百万美元的豪车回去,他说今年赚了200万,花了180万买了一辆车,因为前两年生意不好,大家都看不起他。 一辆好车可以产生涟漪效应,很多原本不可能上去的酒桌也可以上去,它能带来的成就感让Z和F都觉得很值得。

面子竞争无孔不入的背后,是各种竞争领域,为了展示自己一年来取得的成就,村民们热衷于开拓更多竞争领域,包括春节赌博。 春节期间,大批海归聚集,农村赌博业兴起。 在我家乡溪边的铁皮屋里,春节期间每天晚上灯火通明,大家都聚集在这里打麻将,摸牌九。 然而,那些真正想通过赌博赢钱的人是少数,而那些寻找乐趣和面子的人是大多数。 最初赌博是由一群在家外经营会所的老板组织的,麻将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为了好玩。 这群寻欢作乐的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成为村里“有钱人”的代名词。 村里常说:“富人的朋友就是富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这个圈子,希望获得“富豪”的地位,纷纷竞争。 想要进圈的人,往往会争先恐后下最大的赌注,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同桌的其他人也会觉得这种行为很“大”,会很乐意和他们一起玩。 据我父亲说,外面其实欠了不少钱的人,但大家都说自己“慷慨”,主要来自赌徒。 于是,原本小小的“娱乐局”逐渐演变成巨额赌博。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烧糖茶。 农历新年大二,凡是家里有十岁(50岁以上)的人,就要把各种零食放在屋子的大厅里,村里的人在当天7点钟,每家出一个人组成一个团队, 十人一组到家中长寿的人送上新年贺礼,主人为家里端上热茶加糖,故称“烧糖茶”。我奶奶今年70岁了,父母在家煮糖茶接待客人,我是作为家人代表去过年的团队。 “烧糖茶”的方式有很多种,仿佛是为面子竞争量身定做的大戏,象征着面子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首先,生活在家庭中的家庭之间存在竞争。 每个家庭摆出的菜都不一样,如果太差了,过年的人不拿筷子,看起来会很,所以今年很多过生日的人都买了昂贵的樱桃、巧克力等菜肴。 我家主打“纯手工”,妈妈自己的雪花脆、牛轧糖等时尚单品也广受好评。 孩子们排着队来我家吃糖果,赚够面子。 其次,《烧糖茶》有一个主持人送香烟的过程。 主人会给每组队长1-2包香烟,最后走完整个村子后,队长将香烟平均分配给十个人。 还有什么样的香烟竞争,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划分为“中国”,好像不区分中国就低人一等。 又开始争夺积分,甚至有人一次直接送了4包“中国”。 而且,“烧糖茶”相当于全村的“茶话会”,走来走去就是骡子或者一匹马。 这一天,我们沟通得很充分,我们开始比较车、房、商和下一代在闲聊,因为我是我们村里难得的博士生,所以今年的“烧糖茶”闲聊,我爸妈觉得能打的牌都不错,所以我觉得“很新年的味道”。

“烧焦的糖茶”香烟成为主角。

陷入面子竞争的年轻人

年轻人是父母面子竞争的工具,是村里面子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年轻人的竞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能不能说话,能不能有礼貌。 父母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们,要想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会说话,而说话是后辈最宝贵的品质。 我属于会说话的年轻人,见到大家都打招呼,不会说话的哥哥,可能和我们两个人的学历有关系。 弟弟经常因为不爱说话,不打招呼,不给面子,所以不敢说弟弟,哪怕弟弟是个勤劳的年轻人,但村民们都不吃。 我因打招呼和说方言的能力而受到称赞。 第二,是否找到对象。 现在,晚婚甚至不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伴侣的青年男女会让父母感到骄傲,有些家庭会羡慕。 第三,教育和工作。 浙南农村学习氛围浓厚,很多村重视下一代学习,成立了助学会。 受过高等教育和一份好工作可以让你在面对父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毫无疑问,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被迫卷入老一辈的面子竞争中,他们对大部分竞争本身都感到厌恶。 父母经常按照自己熟悉的顺序仔细检查年轻人,要求他们说话并给家人一个长脸。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父母的圈子和他们无关,他们的家乡只回来过年假期,他们的个人感情和工作都是私事,他们不想成为过分私密的信息,更不想成为别人讨论的对象。 就像汽车、房子一样,年轻人在春节期间在村里争面子的竞争中成了“商品”,被贴上了各种标签。 父母对面子的争夺传递到了年轻人身上,让年轻人感受到压力,而这些压力不是来自家庭之外的人,而恰恰来自家庭内部的期望。 为此,一些年轻人也开始主动迎合村里的面子竞争,以求在家庭中寻找安宁。 比如,年轻人试图通过一些竞争优势来弥补劣势,从而减轻父母在村里的压力,进而减轻父母转嫁给自己的压力。 比如他的朋友小A不愿意结婚,但他在学业上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同时又彬彬有礼,这逐渐改变了村里对他的方向,从“读书傻”变成了“思想超前”。 再比如我的朋友小J,他很早就辍学出去打工了,但他待人为人,努力工作,马上就结婚了,也得到了“脚踏实地”的正面评价。

村里“改革派”和“老派”之间的斗争:氏族村里的面子竞争

去年农历新年的第二天,村里实施了一套改革方案,就是把“糖茶”还给过生日本身,不让寿主们把整包昂贵的香烟分了,而是打开一包放在桌子上, 吸烟者自己服用。亲戚之间交换猪腿等习俗也被废除了。 我非常支持一系列的改革,也为此在朋友圈上表达了一些看法。 在几个德高望重的叔叔**之后,他在村子里获得了一些影响力。 有一段时间,我成了改变村里习俗的“改革派”的代表。 当所有改革都顺利推进时,却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烧糖茶”不抽烟,最好不要烧,没有年味。 随着舅舅越来越以“老派”队伍为代表,今年过生日的家家户人家虽然还是支持改风改道、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但又怕在村里丢脸,所以自觉加入了“老派”阵营,就连我爸妈也不例外。 因为对于村民来说,年轻人虽然有道理,但比起原因,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毫无疑问,“改良派”和“老派”之间的这场争执的结果,是在全村自觉加入竞争之后悄然宣布的。 其实,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改变传统本身是很困难的,如果一个人不同意,最后也很难实施。 事实上,“改革者”和“守旧派”都是村里的活动家。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命题,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以年轻人为主导的“改革派”有现代思维方式,注重个人,公私界限分明,对所谓“年味”和“人情味”没有深切的感受,在这件事上追求事物的“有用性”。 以老年人为主的“老派”深受传统观念影响,无法接受传统被打破,重视人际关系,认为一切礼仪都是必要的,“新年味”是礼仪交流的“人情味”。 夹在中间的中年人左右摇摆,成长于结构性剧烈变化的转型社会中,心中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理性认识年轻人,在情感上支持老年人,所以“随波逐流”“无所不能”。

我的家乡是宗族村,村民们对宗族有很强的认同感,能干的晚辈常被称为“全村的希望”,这也反映出我们有“本族人”的思想,没有家政。 所以,我家乡的村里虽然竞争愈演愈烈,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政治性的,村里的力量是无法形成的。 客观地说,为了在面子竞争中取胜,人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在“春节舞台”上展示自己,让今年的春节确实更热闹,更有“新年味”。 我们反对浪费资源,反对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所以一些无序的乡村竞争需要规范、调整,春节是家庭幸福的传统节日,过度的乡村竞争不符合节日的初衷,也会对乡村文明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面对竞争是客观的,永远不会消失,适当的面对竞争是中国农村的特色,它不断书写着我们自己独特的“新年味道”。

相似文章